“中国妇女”奋斗志
2018-01-03史宇
史宇
10月30日,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1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代表出席盛会。作为全国性妇女代表大会,中国妇代会的地位举足轻重。自1978年,大会停办21年后重启,30年来,每五年召开一次,每次大会都会确定未来五年的全国妇女工作重点、目标等内容。
大会上,妇女代表们聆听了“党中央致词”和“中国妇女十二大报告”;會场外、网络上,“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成为了此次大会官网首页的标语。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女性在各自的工作领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对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0%指标提前实现
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首日,便登上了微博热搜。30日,在微博热搜新时代榜单上,话题“中国妇女十二大”阅读量超过400万,新时代妇女代表们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监测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超过80%的指标已提前或基本实现,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是中国妇女十二大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个数据。
据大会新闻宣传组负责人王卫国介绍,此次出席会议的代表团39个,大会代表1659名,特邀代表83名,列席代表6名。与往届相比,妇女十二大代表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比例大幅提高,占比68.8%,比妇女十一大提高近30个百分点,实现了《全国妇联改革方案》提出的60%的目标要求。涵盖农业、工业、商贸、科技、教育、医药卫生、新闻出版、法律、宗教、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20个界别。
她们中既有农民、工人、教师、医务人员、驻村第一书记、新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基层一线代表,也有在我国载人航天、高铁装备、卫星导航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时代楷模、奥运会冠军、全国文明家庭的代表等,充分体现广泛性特点。
四川省乐山市司法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沐川县高笋乡安坪村第一书记师玉容是第一次当选为妇女代表。作为驻村扶贫干部,师玉容已经驻村3年多的时间。在她的帮扶下,一个交通极为不便、生产模式单一、村民收入微薄的边远山村“绣”出了“产业、民生、精神、文旅”四朵金花,村民亲切地称呼她“绣花书记”。
谈起当选为妇女十二大代表的感受,师玉容说:“为了开好这次大会,我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前做足功课,我将认真履职尽责,传递好基层妇女的声音,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充分展示新时代女性风采,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基层妇女姐妹,帮助她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卫星通信专业领域首席专家、54所副总工程师孙晨华同样是第一次当选为妇女代表。她奋战科研一线30 多年,一直是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她的科研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在孙晨华看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妇女代表虽然岗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妇女参政水平提高
妇女十二大代表构成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妇联改革的新变化。代表中,专职妇女工作者416名,占比25.1%,其中全国省市县乡村6级妇联均有代表,相比往届明显向基层倾斜,县级、乡镇(街道)、村(社区)3级妇联的代表较妇女十一大明显增加。特别是挂职兼职妇女工作者达242 名,充分显示了通过改革,妇联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妇联工作力量不断壮大的成效。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妇女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妇女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得到保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女性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就业领域拓宽,就业形式多样,职业结构日趋合理。
“知道自己当选妇女代表时,我正在田里干活,很激动,从未想到能有机会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江西省余江县富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溪乡江背村妇联主席张单英回想起自己当选的情况,仍然难掩兴奋之情。作为妇联改革的成果,杨溪乡江背村已完成“会改联”,基层妇女组织迎来了更多优秀女性。今年3月,张单英被选为杨溪乡江背村妇联主席。她经营的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水稻、藏红花等农产品,还帮扶了50多位贫困户。
张单英表示,一定把这次大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把党中央的要求传达给村里的姐妹们。今后要让更多妇女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关爱与支持,不辜负大家对她的信任。
上海埃孚欧律师事务所主任、徐汇区律师界妇联主席谭芳也是第一次当选为妇女代表。2016年3月份,作为妇联改革的成果,徐汇区律师界成立了妇联组织,这是妇联组织向基层延伸、向社会扩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从事法律工作二十多年、一直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谭芳,被选为徐汇区律师界妇联主席。
“我将认真参加会议,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积极建言献策,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徐汇区女律师群体中,引领女律师积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广大家庭的和谐幸福而努力。”谭芳说。
“高学历”代表人数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王卫国介绍说,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妇女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环境更加优化。妇女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到79.43岁,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消除性别差距,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中女生比例均超过一半;妇女参政议政比例不断增强,党的十九大女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1.14、1.5和2.55个百分点,女性进村、社区“两委”比例明显提高;妇女参与各项社会保险的人数大幅增加,农村贫困妇女大幅减少。
本届代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567名,占94.5%,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710名,占42.8%。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716名,占43.2%,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19名,占31.3%。妇女十二大代表中,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共165名,占9.9%;代表中有陈左宁、阎锡蕴、陈化兰、黄如4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5名;获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1048名,占63.2%,比上届提高4.9个百分点。代表的先进性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次当选妇女代表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邹德凤,是江西省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她表示:“今后我要继续开展好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结合到自己工作中去,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把温暖带到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身边去,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届代表的年龄结构也更趋均衡,平均年龄为47.2岁,比妇女十一大降低近1岁。“90后”代表湖南省花垣县民乐镇扶贫专干石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才生。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了出国留学和留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支援家乡扶贫工作。她表示:“现在基层干部中年轻人相对较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干部深入基层锻炼,服务基层。”
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广大“中国妇女”在各行各业为祖国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妇女代表们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虽职责不同,却都在“中国妇女”的奋斗志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