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问题与防范化解对策
2018-01-03王晓昕
?王晓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与运行规范,金融机构的杠杆化、虚拟化、综合化和衍生化问题并不突出,金融与实体经济一直能够较好地契合,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以内,但依然存在一些风险并亟待解决。
一、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系统角度看,近几年银行业的贷款增量占到各行贷款存量的50%以上,这些贷款尚未经过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实体经济方面,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成本上升造成利润率降低,而我国小微企业占据着市场的多数。此外,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倾向于采取民间借贷方式手段,但这种方式利率过高,直接加大了企业负担。要化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调控和监管,核心要义在于多疏少堵、多予少取。
从金融系统角度看,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在金融创新加速的同时,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导致套利业务盛行,大量风险游离于监管之外;金融机构过于关注短期收益,相对弱化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市场上的资金倾向于投向金融市场相关领域,“脱实向虚”相对严重。要化解以上难题,必须多措并举,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通过监管协调和强化来完成。在此基础上,深化金融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
建立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同时强化监管、协调监管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可或缺的措施手段。一般来说,金融危机前,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以稳定物价为政策目标,对防止高通货膨胀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价格稳定并不代表金融稳定。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维持金融系统稳定,只有货币政策还不够,必须加上宏观审慎政策,才能起到有效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作用。
双支柱调控框架也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的金融监管要进一步协调和统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其治本之道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和健全金融市场,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银行业是实体经济主要资金来源,实体经济的各行业都是银行业服务和支持的对象。因此,银行业要继续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努力支持银行业向实体经济倾斜,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脱贫攻坚项目融资。要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等重大公益性项目。要重点针对银行同业、理财、表外这三个覆盖了比较突出的风险点的领域进行整治。这些领域如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主要涉及资金空转,是当前银行业中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应予采用的重要手段。
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银行业应严格按照中央精神,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优化融资结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