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一坚:心存报国志无难不可摧

2018-01-03白耀智杨萍

军工文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型号研制航空

白耀智 杨萍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67年的淬火锤炼,实现了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从单一军机到军民并举、从小飞机到大飞机的发展跨越。在这一历史长河当中,飞豹的故事至今令人难忘、催人奋进。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当我们满怀豪情开启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点,有幸走访了“中国飞豹”飞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以期通过陈一坚的事迹和飞豹的故事,探寻凝聚于一款成功型号躯体上的某些“基因”和中国航空装备继续前行仍需秉承的那些“精气神”。

志当存高远,路自脚下行

人无大志不立,尤其是从事飞机设计,如同刀尖上跳舞,没有飞天的志向,要实现全新的突破,那是天方夜谭。为中国航空崛起而立志立学,这是陈一坚自小饱经“落后就要挨打”苦难岁月后所立下的坚定志向,自此,不论艰难险阻,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出生于1930年的陈一坚,在抗日战争爆发时期随父亲教学的学校迁往福建省南平县,当时满天轰鸣的日军战机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日本飞机空袭时,当时的人生怕被敌机驾驶员听见地面声音,甚至将哭叫中的婴儿活活闷死。那一幕太惨了!当时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天上都是人家的飞机,我们的飞机哪里去了?”,毫无还手之力的切肤之痛,一直深藏在陈一坚的心中。报考大学时,他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航空系”,认准了要学航空、造飞机, “如果我们没有飞机,将来还会受别人的欺负”。结果,陈一坚考上了,至此,他与航空结下了不解情缘。1952年,陈一坚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毕业后,先后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从事飞机研制工作。期间,他坚守志向,不辱使命,和同事们火热从事飞机修理、仿制飞机、研制歼教一等,先后干过总体、气动、强度、结构等多个专业的设计工作,为航空工业的起步做出了诸多贡献,并于1959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便在“文革”期间被关到“牛棚”,他依然发奋钻研航空知识。走出“牛棚”之后不改初心、扎根航空。“‘飞豹需要我,我要老老实实在这个地方把这个型号搞成功。”因航空报国而立志,成就了“飞豹”,也成就了陈一坚和他的团队。

“失去意志将失去一切,拥有意志将拥有一切”,这是“飞豹”抑或其他型号成功的根与魂。

要想飞得高,就得学问深

知识落后是最致命的落后,知識升级是最迫切的升级。飞机设计汇聚着诸多的科技与知识。要在型号研制上取得突破,首先需在知识上发奋积淀与追赶。报国有门,知识为要。不断学习、创新知识,这是附着于陈一坚团队身上的又一品质。

文革期间,身在“牛棚”的陈一坚系统地自学“疲劳”知识与“断裂力学”,并编写了我国第一份《飞机疲劳试验大纲与运7飞机疲劳试验疲劳载荷谱》,结束了我国飞机研制完全参考外国通用疲劳载荷谱的历史。他与冯钟越等组织百余名教授、专家,成功研制7760CAD/CAMM软件系统,在国内航空领域首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先河。1982年,他出任“飞豹”型号总设计师,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与创造力,系统地攻克飞机研制技术难关。主编了《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手册》《飞机结构耐久性及损伤容限设计手册》,撰写了《飞豹飞机研制工作总结报告》,主持编写了《疲劳手册》,合作编著了《微观断裂力学》等,为丰富和创新航空知识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

“飞豹”是意志与汗水的结晶,更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加快构建知识技术优势永远是型号成功的必经之路。

自力更生一双手,艰苦奋斗样样有

自力更生一双手,艰苦奋斗样样有。这是三线建设时期航空人精神的写照,也是飞豹诞生的一个重要法宝。“飞豹”是我国第一款歼击轰炸机。“从国家和部队的角度,这个飞机是迫切需要的。当时世界上的军用飞机开始向大航程、高载弹量方向发展,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对陈一坚来说,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研发的动力。可是,这个1977年立的项目,曾三度面临“下马”风险。“海军部队告诉我,如果人家跑到南沙跟我们较劲,我们没有自己的飞机在空中保护,如果出现敌机,我们的军舰只能被动挨打。”陈一坚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研制费,但是工资和办公费,纸、笔钱总还是有的,痴迷于国防事业的603所全体设计人员,在国家一度停拨型号研制费长达一年的情况下,坚持飞豹研究,画出了一摞又一摞设计图,最终感动了上级决策部门,让“飞豹”重新列入国家重点型号。

从1978年到1988年,飞豹用10年时间实现首飞,全部研制经费仅10亿元人民币,约合当时的1亿美元,让美国评论员惊叹“不可理解,无法想像”。这些,都是设计团队自力更生,通过在猪圈上建成强度实验室,在席棚里做实验……一点点省出来的。

航空和报国常常连在一起,身为航空人,就得为国担当奉献,这是铭刻在陈一坚和无数航空志士灵魂深处的坚强信念。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走寻常路,方为天下先

墨守陈规只能步人后尘。“飞豹”在方案论证时定下“20年不落后”的设计目标,为研制精品飞机,工程技术人员大胆探索,不断攻关,突破了飞机新技术一般不超过20%的设计禁区,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史上多个第一。

改革开放初期,陈一坚随三机部访问团赴德国MBB公司参观,他深感美式规范太先进了!经比较我国长期沿袭的苏式规范后,陈一坚团队毅然决定转轨,采用美式规范。这种颠覆式的创新,意味着要冒大风险,要挣脱旧有窠臼带来的各种束缚和考验。为了保证新规范的顺利实施,他和他的团队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吃透消化新规范,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按照老规范全部进行验算,两相对照,证明了新规范的适用性与先进性,并妥善地解决新规范在使用中的协调配套问题,使飞机的载荷、飞行品质、结构强度和系统的设计水平迈上新台阶,为“飞豹”飞机一举达到国家战术技术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首次全面引用美军标准条件下,获得全机静力试验97.8%破坏的理想结果。

“飞豹”是创新的结晶,而背后最可贵也最需传承光大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留得精神在,报得三春晖

“飞豹”终有其生命周期,而蕴含其中的精神生生不息。今天飞机研制条件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陈一坚和团队的家国情怀却让我们永远肃然仰止。

陈一坚曾为飞机三次落泪。少年落泪是日寇轰炸惨景让他“泪如倾,气填膺”;中年落泪是在—匕豹”项目基本处于“下马”期间,出于对“飞豹”命运和国防安全的忧心而动情落泪;晚年热泪盈眶,是在回首“飞豹”研制的峥嵘岁月时。

成功的背后必有着不凡的团队和坚强的后盾。“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的背后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国家。”88岁高龄的陈一坚强调说。十载研制,十载试飞,凭的是“献身航空的报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情和谐的团队精神”。这种宝贵精神必将被新时代更多的飞机设计师们弘扬升华,再谱新章。

猜你喜欢

型号研制航空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型号政工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航空漫画
笔记本型号解码之联想篇
升压式DC-DC变换器LM2623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