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草根老师

2018-01-03马克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9期
关键词:临帖书画院草根

马克

8月9日,大雨过后的郑州,一改往日燥热,分外凉爽。我早早处理完手头琐事,心情大好,与友人一道驱车直奔高玉亭老师住处。

这是难得的一天,正值淘气期的女儿需要安顿,刚刚起步的事业需要打理……将要站在中年路口的我愈发感觉时间真是少的可怜,即便如此,每一两个礼拜都要用上一天向高玉亭老师学习书法是我雷打不动的作业。

书法让我受到一种熏陶,书法让我变得宁静。漆墨、铺纸、临摹……细品韵味,耐心练习,虽然辛苦,但我总能乐享其中。每当我进步的时候高玉亭老师总用那慈父般的笑容给我鼓励,当然,我粗心犯错他又会像高中老师一样对我严厉批评,他总是说,书法如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

因书法而结缘高玉亭老师,又因高玉亭老师爱上书法。

初识高玉亭是在十年前。

2D07年10月21日,也是中部书画院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国内不少书画艺术名家齐聚郑州,现场泼墨挥毫助兴。中部书画院成立是以公益事业捐赠活动为中心,为了给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书画艺术切磋,交流和研究的平台,先后接待了马来西亚水墨画协会会长钟正川、上海书协主席周慧珺等大家,岳修武、葛纪谦、周济人、穆光远、史全、杜尔杰都是中部书画院的常客,当然,高玉亭自然也是其中一位。当时,任职书画院秘书长的我负责接待工作,结识招待高玉亭不过是工作的一部分。

文质彬彬,说话声音有力但不张扬,对书法作品有独特的见解,写出来的书法作品,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很畅快,很充分。这是我对高玉亭老师的第一印象。

后来和高老师闲谈之中,得知他在职七十七中校长,从小热爱学习书法,多次参加书法函授院,书法功底扎实深厚,对书法更是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学书必先临帖。他遍临诸体,最后钟情于米襄陽。高玉亭老师认为临帖必先读帖,而且读贴和临帖是一对辩证范畴,只读不临,失于懈怠,临而不读,则终不知其所以然。正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书法理论文章曾数次发表于《书法导报》等专业性报刊上,有关书法方面的报道多次见诸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书协会员。

有了水平、名气,那么参加各种公益性的活动就必不可少了。

2008年汶川地震,中部书画院联合书画名家举办捐赠拍卖活动,高玉亭也参加了捐赠书写活动称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能不参加。一直写到中午,吃饭时他悄悄地走了。本想他可能家里有事,没人在意。多年之后才得知,那次他回家后就因病住院了。这种忘我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记得有一年冬天,一位爱好书法的省领导到书画院参观,一边转一遍的评价书法造诣,走到高老师书法面前停住脚步,说这幅书法作品写的好,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断和进取,行运流水,落笔如云烟,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当时我记得内容是“君臣对”当时就说要收藏高玉亭老师的作品,约好时间地点我过去取,因堵车严重我迟到了,远远地看到高老师穿着一个深蓝色的棉大衣手里拿着一个档案袋子,在寒风刺骨中等着我。“书法如做人”,高玉亭老师言出即行,令人敬佩。

从相识、相知到拜其为师,我学到了不仅是书法,更多是做人。他为人正直善良,谦虚谨慎,没有一点某些校长的架子,俨然一位儒智长者。

多半书法家落款都是自己名字,高玉亭老师却用草根二字,当初不解,便追问老师,高玉亭老师答道:“我感觉自己就是一颗小草。小草虽小,草根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草根是阳光、水份及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看似散漫,却生生息息,绵绵不断,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却因植根大地而获得永生。”我顿悟,草根象征着生命,预示着质朴、坚强和希望。草根落款由此而来,并延续至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郑州南丰社区,廉春融老师每星期五组织一个爱心书画培训,高玉亭老师当仁不让成为其中一名义务老师。对此,高玉亭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年龄大了,也退休了,书法却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身体还算硬朗,尽自己微薄之力让更多孩子们及书法爱好者喜欢上书法,写好中国字。”

每次学习结束,高玉亭老师总是盛情邀请我和友人在家共进晚餐。老师和师母的相敬如宾,儿孙满堂间的其乐融融,总是羡煞众人。

这就是我的草根老师——高玉亭,一个永远鞭笞我前行的人。

猜你喜欢

临帖书画院草根
临帖孙过庭《书谱》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
中国书画院
我的临帖总结
草根
草根论调
书画院·古陶瓷
给草根创意一个舞台
湖南省九歌书画院周年庆典暨九歌画会成立二十六周年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