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长恩的慈善情怀 虚怀若谷 润物无声
2018-01-03王慧
王慧
冬日的午后,寒风凛冽,而在北京一个优雅的书画院内,却暖意融融,一排排的青竹挺拔直立,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刚从革命老区参加完一场公益活动回京的施长恩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说,天气冷了,给那里的孩子们送点儿衣物,组织书画拍卖活动,对于书画家而言,也就是动动笔,而给孩子们带去的却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字如其人,润物无声。在施长恩看来简单的几笔,背后却是几十年的努力。
天资聪颖 书画同源
施长恩4岁上小学,在班里年龄最小,从小便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偷着画,终于有一天被老师发现了,没想到老师看了还夸奖他画得不错,这更激起了他永远画下去的信念与乐趣,但老师有个条件,必须在先学好文化课的时间之余才能画画,想不到年龄最小的长恩,功课却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学校是施长恩书画的启蒙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1976年,十几岁的施长恩参军入伍,在部队里因为书画特长很快便崭露头角,受到部队的大力重视。部队给施长恩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让他专心研习书画。兵戎生活的历练带给他更多的灵感与创作空间,正式开启了他的书画生涯。
如果说小学阶段是施长恩绘画基础的启蒙之源,那么对于书法的执着追求则始于“文革”时期。
特殊的年代,当“文化大革命”席卷整个中国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放弃了学业,全校9个班级,坚持上学的只有两名学生,他是其中的一个,而且小小年纪便考入了高中。在这期间,施长恩开始勤学苦练书法,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反倒成就了施长恩书法向高层次艺技的迈进。
在施长恩看来,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世间万象,都是书法家别具匠心的源泉,当然也是画家创作灵感的源泉。“书、画家观察之、体味之、领会之,形诸笔墨,画家乃有笔底幻化万像,书家乃有毫颖竞走龙蛇。书画同源,便是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自然,也是天地不言的大美所在。变实物为艺术,变景物为情悟,使画者悦然,观者欣然,我想这便是作画的意义了。”
“艺术皆旁通,修养贵全面”。他说“韵”为书画第一要旨,书法的气韵和绘画的神韵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幅书法佳作就是书者情感在纸上的轨迹。而一幅画不管大小,或工或写,都要有笔有墨,有情有趣,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幅中国画。作为一个书家或画家,不仅要有很扎实的书画功底,还要有深厚的字外画外功夫,更重要的是人品要高。
施长恩的隶书遒劲有力,率真浑厚,海纳百川,云水风度,长恩书法,虚怀若谷,意境高远;转而欣赏他的山水绘画,便情不自禁地随着其笔墨的律动而进入到长恩书画独特的境界之中。或清湖烟雨,或峰恋依云,或秋江舟影,或水天一色,有时一片氤氲,有时一片清气,有的杳杳漠漠,有的磊磊落落,风采飘逸,一切尽显勃勃生机。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施长恩参与组织了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展,他说,作为书画者,一定要认真贯彻总书记讲的“文化自信”,坚定创作信念,激发创作新活力,讴歌描绘新时代精神,使书画作品能够更好地发挥振奋人心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与国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谱写中国书画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而继续努力。
以画疗心 笔墨精神
施长恩说,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就像长江、黄河一样源远流长,从未改变过,奔流在我们的骨血里。中国画谈了几千年的笔墨精神,其实就是你的修为,人格魅力流入到笔墨中,通过绘画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的力量,令观者欣然,这就是“笔墨精神”。
施长恩讲了一个小故事,有对夫妻常年情感不和,日子过得也不景气,说不几句就要吵架,彼此苦恼不堪,施长恩赠与他们四个字“缘和乐道”。说来也怪,自从把这幅字挂到家中的客厅里,夫妻二人每有闲暇时光双双伫立窗前细细品味,“缘和乐道”言外之意,顺从缘分,自然安乐康宁,余暇乐道。他们越看越舒心,彼此心情愉悦,日子也自然幸福美满。
几年前,施长恩在一次笔会上正挥毫泼墨,身边站了一位郁郁寡欢的中年男子,他问:“我很喜欢你的字,能送我一幅吗?”施长恩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后来得知,这位男子在事业中遇到了巨大挫折,企业正濒临倒闭。施长恩当即写下“天道酬勤”几个大字,并像兄长一样推心置腹地告诉对方,人生起起伏伏都是在所难免,一定要振作、坚持和勤奋。真诚的几句话让这位男子非常感动,后来在一次谈合作时,合作方在看到了这几个字时,男子真诚地讲了自己的困境和信念,这让合作方很感动,也与他签下了一笔大单,企业由此转亏为盈,那位男子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春天。施长恩回忆说:“后来那位男子一直在打听我,可至今仍未再见面,能让自己的作品为失意的人带来希望,这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对于“以画疗心”的说法,施长恩认为并不是什么玄学。“如果从医学上来讲,有研究表明,看画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分泌增加,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而这些生理变化对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而从社会学来讲,书法就是一种体验,跟人与人交流的体验一样,书法也是一种有感觉的语言。它能把客观感觉和主观思考都融入其中。只有此,书法才能成为一种真情的表达,一种真实的显现。”
热衷慈善 默默无闻
几十年来,施长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书画创作,虽然他早已成为一位机关资深公务员,身上却还保留着当年的创作激情和对艺术的虔诚。“我很少参加各种大赛,从来都是认为没有必要分个天下第一。”在施长恩看来,艺术应该是相互交融的,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有各的优缺点,而在时代的演变中又会留下历史的痕迹,不应该是完全决裂开的。
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公务员,施长恩并没有官气,举手投足间透着直爽。他说,书画是一门很神奇的艺术,书画作品带给人启迪,还能通过捐赠和拍卖让身处困境的群体看到生活的希望。“很多人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迷失信仰,精神寂寞。”说到这里,他的表情有些凝重,“在一个重塑信仰的时代,高雅的艺术、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无疑可以给人以温暖和启发。”
施长恩经常参加慈善拍卖捐赠活动,他认为书画是一件很神奇的艺术,于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于人,这些作品可以拿来救助更多的困难群体,这本身就是一件善事。他说,曾经有所大学需要救济贫困山区的学子,依靠社会力量解决他们的一部分学费问题,他知道了这件事,现场挥毫泼墨,墨迹未干,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就拍出不菲价格,原本想着能资助两个学生就可以了,没想到超出预期好多。更出乎意料的是,购买者台下悄悄找到他,想用同样的价钱再买一幅同样的字,被施长恩断然拒绝,他说:“只要你再把资金捐出去,钱我一分不要,我免费给你写。”令对方敬佩不已。
施长恩说,我们不要打着慈善的名义整天喊空话,我们要去做,要落实到行动上,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为山区的孩子买个书包,都要落实到行动上。施长恩是个默默无闻的慈善家,他低调而柔和,参加一些慈善义卖活动总要事先给主办方“约法三章”——电视不要有图像,报纸不要有图片,广播不要有声音。更有甚者,他竟要求主辦方在义卖过程中,将他所有的挂名、介绍一概去掉。施长恩说,我们做的就是这件事,不要提钱、提名字,不要做点小事弄得满世界都知道。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这个平台,日常会为很多机关的书画爱好者进行培训,也提供了很多以文会友的机会。施长恩认为这不可或缺,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书画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渗透为每个人提供了一种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更有说服力。健康的书画爱好,会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事业”。
“在繁杂的事物之外,每个人心里一定都要有块儿干干净净的地儿和一段特别安静的时间,能够让自己真正沉下心来,或思考或创作。”施长恩说,书画让他有了意料之外的收获,他也愿意参与到更多爱心捐赠中去,用自己的书画作品去感召心灵。“把正能量延续下去,我愿意做一个书画艺术的传承者。”他说。
采访结束,夜色阑珊,华灯初上,院内的叶竹在灯光下如水洗一般,青翠欲滴,显得更加直立挺拔!施长恩告诉记者,以后有慈善捐赠活动都可以叫上他,能为公益事业做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