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寻甸方言动词的体
2018-01-03胡淇研
摘 要:寻甸方言日常用语中存在明显的体标记。我们根据语法意义和与法形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起始体、继续体、进行体、完成体、经历体、短暂体、反复体、尝试体、终止体九大类。寻甸方言中的体主要体现在动词上,常用虚化或半虚化的助词作为其语法形式。
关键词:体;语法意义;语法形式
印欧语系中常用“时态”来表示动作过程和时间的关系,汉语缺少严格的形态变化,在表示动作或事件在时间进程中的情状结构通常用“体”来表示。语言的时间形态和句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动词上,我们根据语法意义和与法形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起始体、继续体、进行体、完成体、经历体、短暂体、反复体、尝试体、终止体九大类。
1 起始体
起始体也称开始体,是表示动作行为开始的语法意义。[1]寻甸方言中常用助词“起”,“起来”附着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开始的语法意义。“起”、“起来”作为起始体标志词时,常进入“动/形+起/起来”、“动词+起來+宾”、“动+起+宾+来”的结构中。
1.1 V/A+起/起来
“起”“起来”常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开始的语法意义。如:
(1)这个话该从哪点说起的[ni44]。
(2)他们打起来了。
(3)小姑娘害羞的[ni44]脸红起来。
例句(1)中用“起”表“说”这个动作的开始;例句(2)中用“起来”表示“打”这个动作的开始;例句(3)中,“起来”用于形容词之后表示“红”这一状态的开始,且形容词“红”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
1.2 V+起来+宾
“起来”常用于动词和宾语间表示动作的开始。如:
(4)既然你们提起来分家,我们要好好的[ni44]来说下。
例句(4)中,动词“提”后加“起来”表示“提”这个动作开始。
1.3 V+起+宾+来
寻甸话日常交际中“V+起+宾+来”的结构也能表示开始的语法意义,如:
(5)小王在语文课上冲(打)起瞌睡来。
(6)他们又开始扯(说)起话来了。
例句(5)中,“冲起瞌睡来”表示“打瞌睡”动作的开始;例句(6)中,“扯起话来”表示“开始说话”这一动作。
2 继续体
继续体表达动作行为己经进行了一段,还要继续下去的语法意义。寻甸方言中常用助词“下去”付着于动词后表示继续的语法意义,读为[ia214kh42]。如:
(7)你咯是整(做)不下去了啊?
(8)请大伙坚持做下去,我相信努力会有收获的[ni44]。
例句(7)(8)中“下去”分别用于动词“整”“做”后面,表示这两个动作继续下去的语法意义。
如果动词后面的助词“下去”不表达继续的语法意义,“下去”就不是继续体标志词。如:
(9)桩将将打下去一半,就着水冲走了。
(10)从这点下去,你就可以看到地铁站了。
例句(9)中的“下去”附着在动词“打”之后,表达动作“向下”的趋向,而不是“打”动作的继续,“下去”不是继续体的语法标志;例句(10)中的“下去”是动词,属于实词,不是继续体标记词。
3 进行体
进行体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一时间段不断进行着。它是对事件构成中持续段观察的反应,它不反映事件的起始和终结,也不反应事件的整体。[2]寻甸方言中常用“着[t33]”“的[t33]”“在”作为其语法形式。构成“V/A+着/的”“在+V”“在+V+的/着”三种结构。
3.1 V/A+着/的
持续体助词“着/的”常和动词、形容词搭配,构成“V/A+着/的”、“V/A+着+宾”或“A+着/的”的格式。“着”与动词搭配时,要求动词有时段特征,与形容词搭配时,起转换词性的作用。如:
1.V/A+着/的
(11)电筒亮着/的。
(12)窗子开着/的。
2.V/A+着/的+宾
(13)我红着/的脸出来。
(14)他玩着/的玩具。
以上例句中的谓词“亮”“开”“红”“玩”都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进行,动词“开”“玩”具有时段性特征;形容词“亮”“红”含有“使脸红”“使灯亮”的动词性特征。
3.2 在+V
寻甸话中“在”常进入“在+V”的格式表示进行的语法意义。如:
(15)她在洗衣裳
(16)小凡在玩。
例句中“在”是一个体标记,表示“洗衣裳这件事”和“玩”这个动作正在进行。
3.3 在+V+的/着
持续体助词“在”“着/的”还能用在“在+V+的/着”结构中表示动作进行的语法意义,如:
(17)外头在下的/着雨。
(18)他在吃的/着饭。
例句(17)(18)中,“在……的”分别表示“下”“吃”这个动作正在进行。寻甸方言中“在”“着”“的”作为进行体标记都表示动作或行为进行的语法意义。老派方言中常用“的”表示动作的进行,新派方言中常用“着”表示。
4 完成体
完成体主要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石毓智、李讷指出体标记产生的标记是在形式上体标记需能够出现在“动+X+宾”格式中的“X”的位置上。[3]寻甸方言中完成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用助词“了”“掉”“掉了”附着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二是用动词的重叠形式;三是动词加“起”“起来”表示。
4.1 了/掉/掉了
动词或形容词付着于“了”后常构成“V/A+了”“V/A+了+宾”的结构,附着于“掉了”“掉”之后,则常构成“V+掉+宾”“V+掉+宾+了”“V+掉+了”“A+掉+了”四种结构。此时,掉”已虚化为一个体标记。
1.V/A+了
(19)我扫了还。
(20)天黑了。
2.V/A+了+宾
(21)我瞧了好几本书。
(22)今年热了好几个月。
3.V+掉+宾”
(23)你喂掉猪就赶忙去做活。
(24)你做掉活计,就赶紧出去打工去了!
4.V+掉+宾+了
(25)他已经医掉好多钱了,还不见好。
(26)你好吃掉饭了?
5.V+掉+了
(27)听讲你奶奶不有在掉了。
(28)你睡掉了呀?
6.A+掉+了
(29)他读高中就瘦掉了。
(30)爹爹的[ni44]头发白掉了。
例句中,“掉”均表示完成的语法意义,且“掉”在标记形容词时,改变了形容词的性質,使其具有动词的特征。
4.2 VV
寻甸方言中动词的重叠形式可表示动作的完成,此时,句子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常有后续动作出现 。如:
(31)等我吃吃饭再拢(跟)你去[kh42]。
(32)我们歇歇再整嘛。
例句中“再”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果缺少时间标志词,动词的重叠结构不再表示完成的语法意义。
4.3 起”/“起来”
助词“起”“起来”常附着于动词之后作为完成体标记词。如:
(33)你的[ni44]作业个咯做起了?
(34)你过几天记得帮肉挂起来了。
寻甸话中“起”“起来”兼做起始体和完成体标记标记,常见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中。
5 经历体
经历体指曾经发生过某一动作,存在过某种状态和经历过某件事。经历体强调的是某种经历,具有“曾经经历”的意义。寻甸方言中常用动词、形容词加“着”、“过”、“着过”来表示。
5.1 过
经历体“过”可以用在疑问句和陈述句中,构成“动+过”或“动/形+过+宾”的结构,“过”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用于指现在、过去发生的事情,都表示经历的语法意义。
1. V+过
(35)地我拖过了。
(36)衣裳我洗过了。
2.V/A+过+宾
(37)我尝过菜头的[ni44]盐巴了。
(38)他狂过些日子。
寻甸方言中“过”可用在指代现在的时间名词的句子里,它表达的经历和经验实则隐含着“已经过去”的意味。
5.2 着
“着”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或曾经具有某种状态,构成“V+着”“V/A+着+宾”的形式,且“着”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将来。读为[tuo42]。如:
1.V+着
(39)城头(城里)我以前来着。
(40)这个题我期末考试做着。
2.V/A+着+宾
(41)他上着大学,下着乡,又当着老师。(过去)
(42)今年只冷着三四个月。(现在)
(43)她讲着她明天来喊你挨她一起买东西去[kh42]。(将来)
例句中,用“着”都表示曾经有过某种经历,可以于表现在、过去、将来时间的句子里。
5.3 着过
“着”作为动态助词后面还可以加上“过”,形成“着过”结构表示曾经具有某种经历,进入“V/A+着过”“V/A+着过+宾”的结构。如:
1.V/A+着过
(44)羊草我喂着过了。
(45)饭我吃着过了。
2.V/A+着过+宾
(46)你咯有洗着过我黑色那件衣裳?
(47)他走夜路黑着过一次。
例句中,“过”附着在“着”之后主要起强调作用,此时的“过”表示曾经有某事,只和过去的时间相联系。
6 短暂体
短暂体表示动作短促或轻微的意义,普通话中常用动词重叠的形式AA或ABAB作为语法形式。寻甸方言中则用“下”“下子“”一小下”附着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常见的有三种结构:V+下/一小下/下子。
6.1 V+下
(48)你少玩下,赶忙回来煮饭。
(49)你差不多去下就回来。
6.2 V+一小下
(50)你坐一小下么差不多了哦。
(51)你等一小下,他来我告诉他。
6.3 V+下子
(52)等下子他,他不有开车来。
(53)你来下子我有事拢(跟)你讲。
例句中“玩下”“去下”“做一小下”“等一小下”“等下子”“来下子”都表示动作时间或量的短小。
7 反复体
反复体表示一种动作反复进行或同一现象重复出现。寻甸方言中常用重叠动词附加“来”和“去”和数词“一”加动词构成。
7.1 一V一V
(54)他走路一拐一拐的[ni44]。
(55)他在我家这点一望一望的[ni44]。
例句中“一拐一拐”表示“左摇右摆”这个动作重复;“一望一望”表示动作“张望”的重复。
7.2 V/A来V/A去
(56)你翻来翻去的[ni44],咯是睡不着?
(57)你爸爸做事慌来慌去的[ni44]。
例句(56)中“翻来翻去”表示“翻”这个动作的重复;例句(57)中形容词“慌来慌去”表示“心慌”这个动作的重复。
8 尝试体
尝试体表示动作行为具有尝试意味。普通话中常用动词的重叠形式表示短时和尝试意味。寻甸方言中则用瞧/瞧瞧/看/看看附着于动词的重叠结构或动词加下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尝试性。
8.1 VV结构
寻甸方言中动词的重叠结构常表示尝试的语法意义,常见的动词主要有“试、尝、闻、学、整、望、听、瞧、看”等动词的重叠。如:
(58)你试试这件衣裳咯合适?
(59)你闻闻咯香?
例句中的“试试”“闻闻”分别表示“试”“问”的尝试性特征。
8.2 V下
“动词+下”常表尝试性意味。如:
(60)你尝下盐味。
(61)你走下试试。
8.3 VV瞧/瞧瞧/看/看看
“瞧/瞧瞧/看看/看”附着于动词的重叠结构后表尝试。如:
(62)你等等瞧,万一考过掉么。
(63)你想想瞧瞧,是哪个拿的[ni44]?
(64)我们先逛逛看。
(65)你走走看看咯走得了。
8.4 V下瞧/瞧瞧/看/看看
“瞧/瞧瞧/看看/看”附着动词加下后面也表示尝试的意味。如:
(66)你按下瞧等咯是不会着了。
(67)你洗下瞧瞧咯洗得掉。
(68)你讲下看我咯认得。
(69)挖下看看今年洋芋咯大。
寻甸方言中表示尝试意味的动词主要有“试、尝、闻、看、瞧、听、望”等动作性动词。且“瞧/瞧瞧/看看/看”位于动词后表尝试意味时可以互换。
9 终止体
所谓终止体就是指动作或事件已经完毕不再继续或不再发生。普通话常用辅助词“下來”或“的”附着于动词后作为语法形式。寻甸话也用“下来”和“的[ni44]”附着于动词后表达动作或行为的终止。
9.1 V+下来
寻甸话中的助词“下来”跟在动词后面表结束的语法意义,此时,动词具有“停止”意义。如:
(70)他停下来手头的[ni44]活计。
(71)那个年轻的[ni44]小伙子,突然从台上跳下来。
例句(70)中,“下来”表示动词动作的终止,“下来”是助词。例句(71)中,“下来”表示动作在一定空间内移动,没有终止的语法意义,因而不是终止体标志词。
9.2 V+的
“的[ni44]”用于动词后表示终止的意义。如:
(72)你哪哈到的四川?
(73)他放下来要做的事,拢(跟)我款起白话来。
例句(72)中的“的”表示到四川的终点,具有动作行为终止的意思。例句(73)中的“的”是定语标志,不是体标记。寻甸话中的“下来”、“的”虽然都可以用作体助词表示终止的意义,但是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对动词限制较多。“下来”一般用在终止类动词后;“的”一般附着在“到”后面,常用于疑问句中。
10 结语
寻甸方言中存在明显的体标记。我们根据语法意义和与法形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起始体、继续体、进行体、完成体、经历体、短暂体、反复体、尝试体、终止体九大类。起始体以动词加“起来”或“起”为标记;继续体以“下去”为标记;进行体以“在”“着”“的”为标记;完成体在寻甸方言中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助词“了”“过”“掉”附着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来表示;二是以动词的重叠结构为标志;三是用“起”“起来”表示;经历体常用“着”、“过”、“着过”作为语法形式;短暂体以动词后加“下”“下子”“一下子”为标记;反复体以重叠动词附加“来”和“去”或数词“一”加动词构成;尝试体以瞧/瞧瞧/看/看看附着于动词的重叠结构和动词加下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尝试性;终止体以“下来”或“的”附着于动词后作为语法形式。寻甸方言中的动词的体大多是以虚化或半虚化的助词为标记。
特别说明:1.括号“( )”里的内容是对前面词语的解释。
2.寻甸方言里“去”读作“[kh42]”,“的[ni44]”的调值在“33-55之间,常用“44”调”。
3.文章中动词用“V”表示,形容词用“A”表示。
参考文献:
[1] 王茂松.汉语时体范畴论[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1,(3).
[2] 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杨育彬,齐春红.论云南方言体标记“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4).
[5] 山娅兰.曲靖方言的体[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 (5).
[6] 左思民.现代汉语“体”的研究[J].语文研究,1999,(1).
[7] 石毓智.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J].中国社会科学,1992,(6).
[8] 丁崇明,荣晶.昆明方言的“着”字[J].方言,1994,(4).
[9] 李小凡.苏州方言的体貌系统[J].方言,1998(3).
作者简介:胡淇研(1991-),女,云南寻甸人,2015级云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