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爱尔兰移民的伦理身份研究
2018-01-03林思慧
摘 要:作为一名美籍爱尔兰后裔,奥尼尔的移民身份赋予了他独有的文化背景,使他尤为关注美国社会中作为边缘族裔的爱尔兰移民,并将他们的生存现实与精神世界纳入文本。为了尽快融入移居国主流社会,这些身处异域的愛尔兰移民普遍失去了母国的宗教信仰。信仰的缺失、道德观念的淡漠不仅使他们陷入伦理失序的危机中,更面对多重伦理身份而难以进行正确取舍。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爱尔兰移民;伦理身份
对于奥尼尔剧作中的爱尔兰移民来说,母国与移居国不同的伦理道德制度互相矛盾冲突,移居国居民对外来族裔携带的文化又是加以排斥。置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爱尔兰移民往往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伦理身份,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伦理身份混乱。而伦理身份一旦发生错位,就将破坏普遍的社会伦理道德,使人们陷入伦理困境或伦理悖论,带来深重的灾难。
1 伦理混乱与多重伦理身份
从16世纪欧洲移民拓殖时期爱尔兰人进入北美大陆,一直到奥尼尔创作的20世纪,爱尔兰移民始终“在美国社会的主流之外……被视为不可同化的移民”①。在美国长期遭受的歧视与隔离加深了爱尔兰移民们的自我封闭。他们将自己封闭在家庭中,家庭成员间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使他们不致沦为孤零零的个体,获得认同感与安全感。
然而与此同时,对家人过度的依赖与渴望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着正常的家庭伦理关系,在家庭成员之间萌生不正当的情愫,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伦理身份混乱与错位的困境中。奥尼尔的自传体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作者将这个家庭内部混乱的道德秩序,人物之间畸形、错位的伦理关系一展无余。以蒂龙家庭所面对的伦理失序为例,我们可以窥见这些移民家庭遭受伦理身份危机与伦理约束缺失的诸多成因。
首先,缺乏正常的社交是蒂龙一家陷入伦理混乱的重要原因。就像奥尼尔的传记作者克罗斯韦尔·鲍恩所述,当时“相当多的土生土长的盎格鲁——萨克逊族美国人看不起那时迁入的爱尔兰族美国人,”②,蒂龙一家也不例外。在一家四口中,尤以妻子玛丽的人生最具悲剧性。在处处遭受压迫和歧视,又无人言说的社会环境中,玛丽只能将自己瑟缩在家庭这一方小世界内,在其中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她疼爱着天资聪颖,如诗人般多愁善感的大儿子詹米,劝他少喝酒,希望他能立一番事业,结交体面人家的女儿;而对体弱多病的小儿子艾德蒙,玛丽也格外疼惜挂念,担心他被外头的太阳毒晒,叮嘱他节省体力,保养身体。除此之外,玛丽与蒂龙之间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蒂龙的冷漠无情,吝啬贪婪让玛丽倍感失望,这使得玛丽将爱意更全数倾注在了儿子们身上。
“伦理身份的混乱不清往往会导致人物作出违背现有秩序的伦理选择,从而产生伦理问题”③。对玛丽而言,詹米与艾德蒙既是儿子,又是伴侣,拥有多重伦理身份,她爱儿子,更希望儿子们能无时无刻地陪伴在她身边,两种身份模糊不清。面对已经成年的艾德蒙,玛丽仍旧将他当幼儿般对待,“你就是要人家宠你,惯你,婆婆妈妈地体贴你,是不是?你还是这样的一个小宝宝啊”④,玛丽过度泛滥的爱违背了正常的伦理关系,也使儿子们陷入了对身份认识的困惑,难以定位自己。同玛丽与外界的隔离相同,她的儿子詹米和艾德蒙也与外界交流甚少,自小成长于封闭的家庭环境中。詹米在社会中始终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但玛丽却总在丈夫面前偏袒儿子,这让詹米自小就对母亲有种特殊的亲赖感。同时,蒂龙的冷漠与严苛又使詹米缺乏父爱,进一步奠定了她对母亲畸形之爱的基础,使他过分地依恋母亲,甚至开始嫉恨病弱的弟弟剥夺了母亲对自己的宠爱。
其次,对母国宗教信仰的背弃也是蒂龙家庭陷入伦理失序的原因之一。爱尔兰人信奉天主教,作为爱尔兰移民精神的根基,宗教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他们同不列颠人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中,爱尔兰人被迫放弃他们的财产和权力,他们交出了一切,只剩下宗教信仰……对那些曾灌输过宗教信仰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来说,失去宗教信仰意味着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⑤然而,在迁居美国之后,爱尔兰人发现,他们在母国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都与源自英国但又美国化了的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不少清教徒们怀着强烈的宗教偏见,视天主教为对本国新教的威胁,因而极力排斥,让爱尔兰人苦不堪言。 除此之外,美国社会物化,功利的风气也浸染着这些移民家庭,使他们沉迷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于是,不少像蒂龙这样的家庭丢失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与奉献、忏悔、节制等宗教精神渐行渐远,而沉迷于对欲望的追求。久而久之,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渐渐淡漠,家庭伦理次序也产生混乱。
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信仰的缺失带来精神的孤立,道德感的匮乏。大儿子詹米玩世不恭,生活放荡,他丝毫不尊重自己的父亲,喊他“老头子”、“老吝啬鬼”;他痛恨母亲的吸毒,“要一个吸毒鬼做母亲是不堪忍受的”;他更妒忌弟弟在报馆的工作,称其只是“一家小地方的破报纸……他只是个十足蹩脚的记者”。而玛丽与蒂龙这对夫妻之间的关系更是冷漠疏离,互相怨恨。众所周知,家庭成员之间正常的伦常关系本该夫妻恩爱、母慈子孝,兄弟和睦,而蒂龙一家却有着深深的隔阂与怨恨,成员之间互相埋怨、猜忌、折磨,伦理关系畸形而混乱,乱伦与恶亲的伦理禁忌在这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内被肆意打破。他们就这样在爱与恨、懊悔与谅解、信仰与罪恶中渐渐混淆了自己的伦理身份,也失去了真实自我,全家陷入悲惨的命运中。
2 伦理困境和悖论
伦理悖论即“伦理两难”,“由两个道德命题构成,如果选择者对它们各自单独地做出道德判断,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并且每一个选择都符合普遍道德原则,但是一旦选择者在二者之间做出一项选择,就会导致另一项违背伦理,即违背普遍道德原则”。⑥而伦理困境往往是伦理悖论导致的,指“文学文本中由于伦理混乱而给人物带来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⑦。对于那些陷入伦理混乱的家庭成员而言,他们往往一人承担着多重伦理身份。这些伦理身份常常处于交战状态,在他们的身体里进行着思想、灵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与斗争。而一旦面临伦理选择,道德规范之间的错位和冲突便会使选择过程及选择后果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从而使人物处于伦理困境中难以做出伦理身份的取舍。
《更庄严的大厦》这出家庭剧本主要围绕三个中心人物展开:母亲黛博拉、儿子西蒙以及妻子萨拉。这三者之间交织着各种复杂而错乱的伦理关系,而使介于中间的西蒙面临伦理选择的困境。西蒙自小便和从商的父亲志向不合而异常依恋母亲,从而发展出恋母情结。精神气质的互通使母子二人渐生情愫,黛博拉更将对丈夫的爱意转移到儿子身上,由此萌生了对西蒙的乱伦欲念,总是充满着对儿子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而不久之后,这份畸形的伦理关系又因西蒙娶妻之后而变得更加复杂。西蒙与爱尔兰姑娘萨拉结婚后,黛博拉与萨拉的婆媳矛盾围绕着争夺西蒙而愈演愈烈,两个人都在千方百计地想着独占西蒙并将对方赶出他们的生活。
于是,拥有儿子与丈夫双重身份的西蒙徘徊在母亲和妻子之间,陷入了伦理的两难困境,一面是亲情,一面是爱情。一方面,作为儿子,西蒙和母亲之间的依恋是相互的。西蒙一直把母亲的爱以及他与母亲独有的花园视作他的天堂:“在这个安全的天堂里,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在幻想中得到休息——回避、逃避、忘却,安静地休憩”⑧。西蒙这位理想主义诗人的内心一直拥有一个梦想,他向往生活在一个没有贪婪而自由自在的世界里,过朴素的日子,与大自然融二为一。他还希望写一本书,探讨建立一个没有富裕也没有贫穷的新社会,以改造当下的无序世界。西蒙迷恋母亲,因为只有母亲跟他心意相通,也只有母亲,最了解他的精神世界,也最支持他追求他内心真实的梦想与渴望。选择母亲,他履行的是自己作为儿子的道德责任,然而,这也意味着他将臣服于原始的不道德的情感冲动,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秩序,而犯下伦理禁忌的大罪。
另一方面,作为丈夫,西蒙也需要萨拉。不可否认,萨拉的出现曾经满足了西蒙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同时,作为妻子的萨拉为他生儿育女,也使西蒙体会到了简单而平凡的家庭幸福。在《诗人的气质》中,萨拉还是个美丽可爱 ,活泼纯洁的女孩子,在西蒙病弱时悉心地照看与呵护他,使他真诚地迷恋着这个爱尔兰姑娘。而婚后的萨拉也与他一起工作,助他成功扩张事业,积累大量财富。选择萨拉,意味着西蒙承担起了呵护妻子的道德责任,但这也将使他离内心理想越来越远。因为相比母亲,贪婪而功利的妻子萨拉只会驱使着他踏入商界,成为金钱至上的商人,从而沦为物欲的奴隶而不断背离诗人的梦想。
无可否认,一旦在儿子的身份和丈夫的身份之间做出选择,其带来的最终结果都是违背普遍道德原则,并且造成悲剧性后果的。正是这种伦理悖论使西蒙难以从伦理两难中做出选择。西蒙难以厘清自己的伦理身份,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心灵的痛苦和折磨,终于在剧本的最后面临崩溃。
3 结语
流散移民在进入移居国之后,面对移居地主流道德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的冲击,普遍呈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从而引发一系列伦理身份问题。奥尼尔正是敏锐地感知到伦理秩序的混乱所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因此在他的剧本中通过最真实的笔触在其作品中大量描写爱尔兰移民的伦理困境并积极地思考伦理出路。
参考文献:
[1]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 弗吉尼亚·弗洛伊德. 尤金·奥尼尔的剧本[M]. .陈良廷,鹿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3] 鲍恩. 尤金·奥尼尔传:坎坷的一生[M]. 陈渊,译.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4] Carl N. Degler, The Age of the Economic Revolution:1876一1900[M].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77
注解:
① Carl N. Degler, The Age of the Economic Revolution:1876一1900[M].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77:164
② 鮑恩. 尤金·奥尼尔传:坎坷的一生[M]. 陈渊,译.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48
③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63
④ 奥尼尔. 奥尼尔文集 第5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84
⑤ 弗吉尼亚·弗洛伊德. 尤金·奥尼尔的剧本[M]. .陈良廷,鹿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531
⑥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62
⑦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58
⑧ 奥尼尔. 奥尼尔文集 第5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7
作者简介:林思慧(1993-),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文学硕士,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外国作家作品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