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服务艺术金融发展
2018-01-03魏传忠
文/魏传忠
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服务艺术金融发展
文/魏传忠*
梵高 常春藤丛林 49.0×65.0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收藏
2017年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意见》顺应大趋势、谋求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就进一步激发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社会领域投资活力,扩大投融资渠道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在这一背景下,对“‘互联网+艺术品’下的艺术消费与投资”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艺术金融产业的核心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艺术品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继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中国艺术品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球艺术品交易前列,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品交易大国。据西沐先生主持撰写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披露,2015年中国艺术品产业已突破8千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金融是百业之首”,中国艺术品产业之所以突破“8千亿元”大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通过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质押、艺术品担保融资、艺术品众筹、艺术品租赁等形式介入艺术品领域,为艺术品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从而开启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金融化的全新时代。
金融资本对艺术品市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事实说明,艺术品产业和艺术金融产业,就像一枚铜板的两面,二者存在着相生相伴、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目前艺术品产业和艺术金融产业在快速融合发展的同时,也还面临着相同的“三大挑战”。我将此归纳为“3+3症结”:
第一,从市场层面看,主要是来自“制假卖假、知假鉴假、知假拍假”的挑战;
第二,从制度层面看,主要是来自“鉴定无标准、检测无规则、执业无资质”的挑战;
第三,从技术层面看,主要是来自“确真难、估价难、维权难”的挑战。
事实证明,上述“3+3症结”,不仅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败坏了艺术品鉴定行业的声誉,而且也制约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金融化进程,阻碍了艺术品产业和艺术金融产业的融合快速发展。所以我认为,“3+3症结”是当前艺术品产业和艺术金融产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雷诺阿 夏杜的铁桥 51×65.2cm 美国克拉克艺术中心收藏
二、夯实艺术金融质量技术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提质增效是各行各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对艺术金融产业而言,只有选择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才能增强发展后劲;只有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才能迈出提质增效的新步伐。
质量技术基础是指国际公认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从金融学理上说,艺术品金融化的前提条件是艺术品资产化,资产化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艺术品价值评估机制,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健全质量技术基础支撑体系。而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是推动艺术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艺术金融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潍坊银行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16年4月,我有机会参访潍坊银行。对他们实行的“4+1”金融创新机制印象深刻。“4+1”中的“1”,是指构建全产业链艺术金融服务体系及中国艺术金融数据库平台。“4”是指鉴定、评估、托管、变现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潍坊模式”作为一项艺术品与金融机构融资业务的重大创新突破,代表着金融机构强化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推动艺术品产业与艺术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应该说,随着艺术金融的兴起,不少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艺术品质押融资新业务,但总体来看,目前真正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机构并不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艺术品质押融资存在的鉴定难、估值难等突出问题,致使金融机构或“持币观望”,或“望而却步”。
那么,如何让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成为金融机构的常规性业务,如何有效解决“3+3症结”等突出问题?我认为,除了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之外,还应综合运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手段,以夯实艺术金融质量技术基础为突破口,重点解决支撑艺术金融发展的技术手段缺失等问题,进而提升金融机构的防控风险能力,降低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质押所承担的风险。
三、加快推进艺术品鉴证体系建设
上面提到的“‘3+3’症结”,一直饱受社会诟病。尤其是因“三假”、“三无”、“三难”问题所导致的恶性鉴定事件和群体事件时有发生,最典型的莫过于以下三则事例:一是2011年9月“金缕玉衣事件”致使银行损失5.4亿;二是2011年2.2亿元“汉代玉凳”竟为高仿工艺品;三是2015年河南泽华公司事件。这三个事件都是用艺术品金融化的手段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例。
在我看来,导致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的成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验鉴定靠的是鉴定师的学识、眼力和道德、良心,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经验鉴定师仅凭“眼看、手摸”断真伪的做法欠科学。二是艺术品鉴定市场诚信严重缺失,一些鉴定师见利忘义。三是多数鉴定机构没有获得资质认定,一无标准,二无规则,虚假鉴定较为普遍。四是艺术品市场监管缺乏“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技术手段,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质量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鉴于此,在2015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我联合田力普、万捷等7位委员提交了《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提案,并作大会发言,建议“构建一个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该提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王勇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质检和文化部门加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做贡献。
同时,全国政协将该提案列入2015年度重点提案之一和2016年度重点督办提案之一,全国政协于2016年12月12日在政协礼堂举办了“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提案督办会,全国政协的相关领导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督办会议并听取文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的提案办理情况的汇报。另外,我又拜会了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司法部部长吴爱英、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等国家部委的相关领导并和他们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沟通。
从世界范围看,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尚无先例。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工作,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在其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中,确立了科技鉴定的基础地位,以及科技鉴定与经验鉴定互为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强化了计量的质量基础作用、标准的质量引领作用、认证认可的质量控制作用、检验检测的质量保障作用,凸显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质量技术基础”的集成应用,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大数据的模式使艺术品的原始信息可追溯、可查询,补齐了经验鉴定的短板,从而为推进艺术金融防控风险能力建设、艺术品市场诚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全力服务艺术金融产业发展
中国检验检疫学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质检总局主管的国家级学术性组织,也是中国科协207家全国学会之一。自2013年11月成立以来,在质检总局的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坚持“学术化、技术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质量强国建设,致力于“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社会责任,努力为质量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在此,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近两年来,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作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全国首家艺术品鉴证机构资质认定试点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全国首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全国艺术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备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之后,坚持以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在书画、瓷器、玉器等各艺术品品类鉴证标准陆续出台的基础上,2016年10月12日,我们举办了“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机构”颁证仪式,向包括雅昌集团在内的全国首批8家鉴定企业颁发了“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今年的1月13号又有4家鉴证单位获得了“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机构”资质证书,这既标志着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领域资质认定制度的建立。熟悉市场管理的人都知道,资质认定是一项基本准入制度,也是检验检测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领域建立资质认定制度,对于促进科技鉴定与经验鉴定深度融合,有效遏制艺术品鉴定种种乱象,提高“确真、确价、确权”的公信力,破解“确真难、估价难、维权难”等难题,提升金融机构防控风险能力等,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全球艺术品鉴定行业提供了“中国范本”。
下一步,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将发挥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围绕着金融机构最关心的“鉴定和评估”两大问题,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框架下,重点开展艺术品评估、基金、信托、保险、质押、融资、租赁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和估价体系建设,夯实艺术金融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努力把艺术品产业和艺术金融产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本文作者魏传忠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