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镜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效果观察
2018-01-03黄军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新余338000
黄军 新余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 新余 338000)
乳腺导管镜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效果观察
黄军 新余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 新余 338000)
目的:对乳腺导管镜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医院实行手术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患者15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乳腺导管镜诊断得出有导管炎3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68例,乳腺炎28例,乳管扩张症48例,6例未发现异常。结论:利用乳腺导管镜诊断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定位、诊断准确的特点,能够更直观的确定乳头溢液病变位置。
乳腺导管镜 乳头溢液 效果
乳头溢液多代表一种自主的或轻微触碰挤压后即有排液的异常情况。在日常乳房疾病诊疗过程中并非少见,仅次于乳房疼痛和肿块,占3%~7.4%(5%),位列第三。事实上,50%~80%的女性在一生当中都曾有过乳头溢液,但有些患者直到血性溢液或影响到生活社交时才来就诊,因此上述数据有可能低估。乳头溢液大多数是良性疾病,仅少部分可能是恶性病变。如乳腺癌有约1%的患者以乳头溢液为唯一表现。乳头溢液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和担忧,尤其是对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的恐惧,进而促使其反复挤压。针对该疾病乳腺专科医师的临床工作主要是要区分乳头溢液是生理性(非新生物)还是病理性,是肿瘤还是非肿瘤,是良性病变还是乳腺癌,然后再做出干预的决定。目前,乳管镜正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为诊断乳头溢液病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大多仍仅用于诊断乳头溢液病因,并没有用于治疗乳腺导管内所出现的新生物,临床上仍然大量采用经溢液乳管注射染料来指导手术,易出现漏诊,且整个手术操作都有较大的盲目性[1,2]。临床实践证明,乳腺导管镜治疗乳头溢液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医院实行手术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患者150例。全组均为女性,年龄23~75岁,平均(45.6±3.2)岁。病程3d~3年。临床检查结果表明:132例(88%)患者的乳晕旁或乳晕下无肿块,18例患者(12%)的乳晕旁或乳晕下有肿块或者结节。28例(18.7%)双侧溢液,20例(13.3%)多孔溢液,102例(68%)单孔溢液。
仪器设备:纤维超细乳管内窥镜系统(型号为FT-201,德国SCHÖLLY公司生产)。
1.2 方法
乳管镜检查方法:检查仪器选用纤维超细乳管内窥镜系统,系统工作参数:窥镜直径分别为0.55mm、0.6mm,工作长度80mm),患者取平卧位,常规铺巾、消毒,插入溢液孔后,再同时注入0.5~1mL合量为1%的利多卡因,然后对溢液的乳管用不同型号的乳孔扩张器来进行扩张,置入乳管镜。为了确保乳管镜能够一直都处于扩张状态,还可以注入少量生理盐水,选择异常开口,寻腔进镜,发现病灶后,将其图像进行采集,并且分析诊断图像。发现异常的增生性病变,应观察病变的大小、形状、色彩、数量、有无坏死和出血,肿块占整个管腔的比例等,肿块是否将管腔尽头堵塞,能否越过病变观察肿块后方乳管等。诊断完毕后,在乳头处涂抹红霉素软膏,24h内禁止沐浴。
2.结果
本次进行诊断的150例乳头溢液疾病患者均成功检查,其中发现导管炎3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68例,乳腺炎28例,乳管扩张症48例,6例未发现异常。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1.18%、82.14%、87.5%。根据诊断病情对管腔内注射庆大霉素、甲硝锉、糜蛋白酶等进行治疗,之后再定期进行复查诊治,3个月后共有106例治愈,28例溢液显著减少。具体见表1。
3.讨论
女性乳腺有15~20个乳腺小叶及汇集的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其分泌乳汁的部位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经分支乳管、主乳管,然后排出乳头。主乳管即将进入乳头段有一膨大称为输乳窦。非哺乳期,乳管内虽然有少量液体,但乳孔被上皮角蛋白堵塞,并被重吸收,所以不易漏出,也不易被察觉。
妊娠期,在雌、孕激素和泌乳素的作用下,乳腺增生。分娩后雌、孕激素迅速下降,而泌乳素持续升高,乳房则排出乳汁。在非哺乳期,这些激素的异常也会导致生理性乳头溢液,约占75%。溢液可以发生在终止哺乳后很长一段时期,可以双侧多孔溢液,比乳汁稀薄。患者可能会关注,甚至对此感到忧虑,并经常刺激乳头,从而使得溢液反复持续存在。内衣的摩擦、性爱的刺激也会加重上述症状。
表1.术前乳管镜鉴定数据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n)
妊娠后期或产后的乳汁中可以掺杂一些血性液体,往往是单侧多孔。可能与乳房迅速增大、局部轻微受伤有关。这些血性液体量少,可以自限,不影响哺乳。泌乳素升高所致的溢乳,虽然最有意义的是由垂体肿瘤所造成,但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分泌泌乳素的异位肿瘤也是原因[3]。当患者存在典型的三联征即溢乳、闭经、不育时,应考虑垂体瘤,严重者因为肿瘤压迫视神经而产生复视,泌乳素的检测尤为必要。药物也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因素,如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甲氧氯普蔽、抗抑郁药物、镇静剂等。其他生理性溢液也往往是双侧多孔,或多或少需要挤压才能溢出,颜色多种多样,包括水样、稀薄乳汁样、褐色或绿色,有时会误认为是血性的,可以将它滴在白纸上加以区分,或进行隐血试验加以排除。
乳头溢液是一种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乳腺疾病,乳管内新生物、导管扩张、乳腺小叶增生都有可能会造成乳头溢液,进而出现乳腺癌、外周型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多发乳管内乳头状瘤、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主要发病原因,以单发为主[4]。在本文资料中通过乳腺导管镜对150例乳头溢液疾病患者进行诊治表明,其中有导管炎3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68例,乳腺炎28例,乳管扩张症48例,6例未发现异常。目前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来予以治疗,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接受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龙胆紫、美蓝等染料,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①手术的盲目性较大;②手术范围较大,病变的检出率很容易会被染色影响;③乳房组织染色的范围会受到染料的注射力度、注射剂量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手术范围的确定。针对这种情况,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应运而生,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有定位准确、诊断明确的显著优点,手术出血少,手术切口小,也不会有明显瘢痕出现在切口部位。
[1] 蒋宏传,游凯涛,王克有.乳腺导管内窥镜诊断乳头溢液22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5):277-278.
[2] 周树伟,苏蓓蓓.乳管镜在105例伴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5-6.
[3] 晏立,何艳,罗金波.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内渗出性疾病治疗分析[C].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2011.
[4] 王军武,冉崇福,陈理国.乳管镜在诊断与治疗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292-29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Mammary Duct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Nipple Discharge Disease
HUANG Jun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nter of Xinyu (Jiangxi Xinyu 338000)
1006-6586(2017)23-0070-02
R655.8
A
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