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洲黄芪”到陕西中药产业发展
2018-01-03刘少明,胡梦琪,雷一鸣等
从“子洲黄芪”到陕西中药产业发展
建议人
陕西省政府参事
刘少明 胡梦琪 雷一鸣 蒋惠莉
黄芪,既是中药材,也是保健品原料和滋补食材,含黄芪成分的中成药达200多种,上市保健品160多种。中国是商品黄芪唯一的产地和出口国,国际市场对优质高端黄芪的强劲需求,为子洲黄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找准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症结,陕西省政府参事室成立课题组,先后到陕西部分市县和云南“云三七基地”、湖南衡阳等地开展调研,并把“子洲黄芪”作为重点,进行了认真剖析。
总结 子洲黄芪产业的发展特色
找准特色 打造“子洲黄芪”品牌
子洲黄芪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色鲜、质优而闻名全国,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经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检验,甲苷含量达0.16%(全国平均数0.05%),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11%(全国平均数0.02%),原生态生长,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国内其他产地黄芪。销售价格一直全国最高,具有指导全国黄芪价格走势和定价权。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
种植户认可 稳固产业发展基础
黄芪产业是子洲的传统产业,当地有着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子洲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黄芪产业打造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制定了《子洲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引导全县群众大力发展黄芪产业,全县上下共识已经形成,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黄芪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带动 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
子洲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中药制药企业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在子洲建立药源基地,通过基地加农户,不断推进产业化、规范化发展。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积极扶持种植专业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县上通过实施万亩优质黄芪基地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农民把握市场的能力,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也体现了中药材种植的扶贫优势,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政府支持 提供产业链式服务指导
子洲县从产业上游就开始狠抓黄芪的品质工作,免费为农民提供优质种子,规划适宜种植区域等。县中药办和龙头企业根据黄芪栽种规范下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并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和服务。县政府主动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合作,开展子洲黄芪道地性以及基因技术等研究,巩固市场地位,延伸产业链。为进一步扩大“子洲黄芪”品牌影响力,今年9月举办了“中国-子洲黄芪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助力子洲黄芪产业发展。
反思 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陕西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的中药材共10个,除子洲黄芪外,周至山茱萸、耀州黄芩、商洛丹参、略阳猪苓、略阳杜仲、汉中附子等也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缺乏科学规划
对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性产品认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认证地区没有抓住中药材发展大好机遇,乘势而为,没有科学规划本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格局,多数表现为小、散、低,难以在区域乃至全国形成有影响、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产业链短小弱
缺少高端集群平台和影响力较大的龙头企业引领带动
较少有国内大型药企入驻建立基地,龙头企业小而弱,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不强。中药材加工粗放,开发利用低,产业链短且多集中在中上游原药外销。
药材市场颓靡
省内中药材批发市场不断萎缩前景堪忧
西安万寿路中药材市场搬迁后,人气短时间内难以聚集,在全省已不能形成较大影响,各市县中药材市场更是少而小。中药材主要依靠河北、山西、广东等省外市场出口到日本、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前家里有点橘子皮就能换点零钱,现在农民种些中药材,出手都很困难,药材市场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科研力量薄弱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科技相关研究有待加强
因缺乏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以及适用人群研究,只能用在保健品配方,不能用于食品。认证地区普遍缺乏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种植技术缺乏规范,采收加工技术粗放,等级标准认定指标不一,影响了中药材的整体定价。
统筹管理混乱
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陕西中药材产业涉及管理部门众多,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各管一段,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信息不通。市级中药办设置五花八门,商洛设在市林业局,汉中并入市发展局突破办,省上若召开相关会议,会议通知都不知给谁发。
子洲黄芪被确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工人在车间里加工黄芪
启示 对陕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理顺体制
统筹引导 提升产业定位
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增加中药产业发展职能。明确省、市牵头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产业定位,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释放 “秦药”品牌影响力。
加大投入
同时提升资金、政策和技术扶持力度
一是建议由省财政设立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扶持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中药材上下游产品种植、开发和市场投放。整合项目资金,对中药材种植加工领域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大品种的集中采购力度,优先推荐进入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享受农产品抵扣政策,免征、减征药用植物和初加工企业所得税。加大对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企业的资助力度。三是制定道地药材地方标准和种养殖、检验、加工的行业标准。重点支持中成药企业、中药饮片厂、中药成分提取企业修订药品GMP改造目录。扶持并帮助省内中药饮片厂尽快通过GMP认证。
子洲农商银行支持的黄芪种植基地
深度开发
多措并举 做强市场主体
一是打造“科技领先、产业领先”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中药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二是鼓励园区内企业实行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原材料供应模式,鼓励园区内企业与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引导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有效合作。三是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药企建立中药材基地。鼓励和扶持通过土地流转,参与规模化发展和规范化种植。加快培育中成药生产企业,对知名传统品牌深度开发、扩大市场份额。
打造品牌
形成现代化中药材流通大市场
尽快完善原西安市万寿路药材市场发展规划和服务功能,形成集贸易、展示、产业孵化、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以重点产地为中心,建设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检、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的仓储物流中心。有效联结陕西自贸区,建立中药产业服务园区平台和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使“秦药”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助力扶贫
培养人才 发挥中药材种植脱贫优势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加大贫困家庭有一定基础的中青年参加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脱贫优势。
创造效益
建设多功能中药园区 推进产业相互融合
建设道地药材健康养生基地,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带动旅游、文化、养老、农家乐和药膳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造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