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圆美好生活梦

2018-01-03马大勇

西部大开发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文 / 马大勇

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圆美好生活梦

文 / 马大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工程。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新时期,勉县肩负着同步够格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富裕勉县、活力勉县、美丽勉县两大使命,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40798名贫困人口。近年来全县上下坚决把脱贫攻坚当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统揽一切工作的大局,唯脱贫攻坚为大、为重、为先,苦干实干、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名贫困人口在全面小康征程中掉队,共圆美好生活梦。

坚守信仰初心,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脱贫攻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

图为贫困户正在周家山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务工

让勉县群众有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努力让现有15285户40798人贫困群众告别贫困,是勉县党委、政府始终如一的理想信念,更是建设“三个勉县”,特别是“富裕勉县”的首要任务。全县上下从破解贫困村制约瓶颈入手,着力提高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释放发展潜能、打造发展引擎、夯实发展根基,努力让贫困群众尽快过上幸福、美好、有尊严的生活。2016年,勉县顺利实现4158户13075名贫困人口脱贫,4个贫困村退出,实现了脱贫攻坚初战告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

强化顶层设计,力推四种模式

我们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基本要求,完善了县镇村三级帮扶体系,夯实了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干部帮扶责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制度,探索建立了四种以发展促脱贫带动模式。一是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和贫困户入会资金支持两个“全覆盖”。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全县111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互助资金协会,资金总规模4811.23万元,无条件吸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9675户加入协会,全部免除入会基准费用,实行贫困户会员贷款财政资金全额贴息,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推广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为解决扶贫资金沉淀、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增收困难的问题,在全县成立了6家村级农业互助合作社,将50万元以下的投资项目直接交由农业互助合作社实施管理。三是扩大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定军山镇吴家湾村、新街子镇杨家湾村在汉中市首创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探索推广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三变”增收改革模式,实现了“一份土地四份收入”(土地保底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政策性补贴收入)。目前,全县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6家,入股土地8463亩,带动贫困户679户。四是设立扶贫车间(工厂)。为破解企业用工难、贫困户就业难“两难”问题,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生产基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累计建设60个扶贫车间(工厂),形成“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基地+扶贫车间(工厂)+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导5000名贫困户通过就地就近从事订单生产、入企务工、代管代养等产业发展方式,形成持续稳定增收机制。

突出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勉县金泉镇雍东村金雍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建成电商服务中心,组织入社的贫困妇女对当地盛产的菩提子加工并在网上销售,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深入实施“四带四促四增收”战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电商、金融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就近务工就业、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创新创业不断扩大就业,持续增加贫困群众生产性、经营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组织全县195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11个贫困村,通过入股企业取得红利、创办合作社发展产业、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注入资金提升造血功能等方式,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帮带格局。目前,共培育发展各类产业脱贫示范点175个,共有6279户18075名贫困人口参与到茶叶、蔬菜、果业、中药材、烤烟及生猪等种植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一路两环三片”产业脱贫走廊(一路,即国道108沿线中小企业、花卉苗木基地、优质粮油蔬菜产业脱贫示范带;两环,即北环路沿线经果林和南环路沿线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脱贫示范带;三片,即南片茶叶,北片中药材,西片食用菌、中蜂、特种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示范片)。

统筹推进“八个一批”,不落一户一人

勉县在定军山镇吴家湾村成立全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一份土地四份利”。

勉县在脱贫攻坚指挥部大厅设立精准扶贫便民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前来办理咨询扶贫相关事宜。

新设立12个行业专项脱贫工作推进组,按照“八个一批”要求,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在健康扶贫上,组织开展贫困人口体检11710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9443户,4家县级医院和7家开展住院业务的镇卫生院设立一站式结算窗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对贫困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在教育扶贫上,实现了资助全覆盖,贫困户学生应享尽享。在就业扶贫上,完成劳动力培训1329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1235人;紧扣苏陕对口扶贫机遇,达成就业意向5050人;为贫困群众提供美丽乡村保洁、道路养护、生态护林等公益性岗位2043个,每人每年实现稳定收入6000元。在生态补偿上,及时兑付新一轮退耕还林资金134.68万元,为428名护林员发放工资100余万元。在兜底保障上,为3943户8396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132.9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在金融扶贫上,开发“富民农户贷”和“富民产业贷”两个金融产品,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贷款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7亿元。在易地扶贫搬迁上,今年规划的62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6亿元。700余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改建通村公路106.7公里,投资921.6万元,开工建设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武侯镇青家沟村道路,已完成7.3公里,即将建成通车;解决了17个村861户3200名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难题;111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全部解决;100个贫困村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在扶贫协作上,紧抓海门—勉县对口协作机遇,主动到海门市开展招商推介、经贸展会,先后邀请中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南通三建集团等10多家企业来勉县考察,三建集团在勉县就基础设施建设达成投资意向4.3亿元。成功引进政力制衣公司在勉县投资2000万元,利用县职教中心部分空置楼层,建设15条全自动服装生产线,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年产值达1亿元。与江苏玺粮有机农业达成建设甜玉米等农产品种种植基地合作协议,第一批甜玉米已试种成功。

坚持党建引领,严肃执纪问责

在全县18个镇(办)探索建立“党建双加”脱贫机制,即“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员+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每个贫困村党支部培育发展一个产业脱贫示范带,每个有条件的党员对口帮扶一户有发展意愿的贫困家庭,全县111个贫困村党支部、3200名党员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积极开展“专家先锋队、扶贫基层行”活动,组成了畜牧养殖、茶叶加工等10支专家人才先锋队,帮助贫困户破解技术难题。突出“三项机制”在脱贫攻坚中的正向激励和反向警示作用,采用“白黄红”三色督查单,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督查问效。建立干部任用脱贫攻坚实绩鉴定制度,先后对248名干部的扶贫工作成效进行鉴定。严格第一书记管理,对11个履职不到位的第一书记和派出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21名第一书记予以召回、调整。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严格按照中央省上市上部署要求,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把一个个贫困的“山头”攻下来,把一顶顶贫困的“帽子”摘下去,让全县人民共同迎来富裕、活力、美丽的新勉县。

(作者系中共汉中市勉县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县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