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8-01-02马学秀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马学秀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行,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是进行德育的最佳题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缺乏对德育的重视,导致小学语文德育的效率很低。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切实重视德育,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道德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伟大的文学家但丁曾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道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维系社会运行的基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可塑性较强,这一时期的学生就相当于一张白纸,教师在上面涂抹什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颜色和图案。但是教师要认识到德育与语文教学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德育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第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是统一的,都是要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语文作为小学的三大主流学科之一,对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思想道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第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明确和升华学习的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为国家输送更多优质、全面的人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立足于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语文教材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据。孔子曾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个“道”就指的是道德,中国历来就十分注重道德的教化。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十分合理,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给学生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例如,在讲授《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词与语法之外,还给学生讲解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篇课文是讲晏子在出使楚国期间,被楚王三次侮辱,都被晏子用语言巧妙地回击,不卑不亢。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课文翻译,并将故事拓展改编成一个剧本,让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在表演中,我让学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特征,尤其是要将晏子的勇气和智慧表现出来,通过情境表演,学生对晏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晏子身上的爱国情怀。这样,我就将德育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完成了教学课文、渗透的双重任务。

2.创设直观化情境,给学生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教师在德育中给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就会“东风吹马耳”,起不到很好的德育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丰富,凭借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德育情境,将课文中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图片、声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就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熏陶。

例如,在讲授《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时,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郎读音频,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大自然意象。这篇散文的题目就来自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随后,我给学生播放了江西婺源的景色,跟课文中的描绘几乎一模一样,清澈的溪水、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美丽的田园,我让学生结合视频体会文中的这些语句,体会大自然的静谧和田园风光的美好。如此,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授德育理论,而不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就会造成“知”与“行”的分离,就会建造空有华丽外表的空中楼阁。德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德育实践来深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德育惯性,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德育理论。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班上有许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而缺乏關爱,于是形成孤僻的性格,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而形成自私的品格。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学生参加了“走进敬老院,传递温暖情”的班级活动。我组织学生来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学生都很热心地参与,老人也感受到了来自晚辈的关爱。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班级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德育方式,给学生创造德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德育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曹忠远.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大众科技,2014,16(3).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