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年级片段读写一体化实验探讨

2018-01-02应小波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中年级小学

应小波

摘 要:读与写两者在语文教学中融为一体,以读促写是常见的教学手段,语文的文本内容长篇累牍,对于认知基础浅薄、自主的求知积极性还不高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缺乏耐心与兴趣,因此可提炼出关键的片段元素,通过片段的细节品咂,在读中发散思维,为写提供灵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片段;读写一体化;实验

读写一体化糅合了文本的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写作认知,借助文本的桥梁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累积语文的知识元素,将其填充在写作素材库中,以便为后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而做出努力。通过读写一体化的实验步骤,反思自己的教学攻略,填补课堂上学生的认知空缺,在片段化的节选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习不同情境下的写作技巧,将其凝结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读出语文情感,写出语文个性。

一、读出文本韵律,掌握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的文本与写作中,存在诸多简易技巧——拟人、排比、比喻、首尾呼应等均通过文字形式的构建体现出文本描绘情境的曼妙多姿。而这几种写作的技巧也容易记忆、容易模仿。学生初始阶段尝试写作时,时常利用流水账的白话内容记录故事,由于写作信心薄弱,通过这些写作技巧的掌握,能够短时间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的信心,突破写作桎梏,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愫,可在阅读中抽调出富有文字韵律的内容,阅读中通过音节的层次化的递进,感受情境描绘的丰富性。

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选择一段易写作模拟的内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鼓励学生分析这一段利用了怎样的结构句式,教师先提供思路:“先写地名——西沙群岛,然后再写这个地方的某一美景,利用有……的,有……的来形容,那么后面的语句呢?”学生顺应教师的思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最终整合出本段的规律:“一块块、一条条,有……有……”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教授学生阅读技巧,简单概述阅读中的“AABB/ABB”等句式,阅读的时候按照文字排布读出韵律感,重音放在颜色上,“蓝、青、绿、黄”咬字清晰,而由于“绿的,淡绿的”连接紧密,因此淡绿的重音放在“淡”上,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逐字逐句地品咂,顿时发掘了文字组成的新奇感。

教师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排比有趣吗?”学生都异口同声说“有趣”,教师再次鼓励学生:“其实这样的写作很容易,只要按照文本的固定结构去填字就可以了。”再次指引:“西沙群岛上一块块、一条条,我们家乡的田野上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想起郊外的景色,有的说“也是一块块、一条条的”,教师指引:“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此时有学生高声回答:“还有一簇簇的!”教师对学生说:“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相信你们的想法一定都十分有趣,不如我们写在今天的作业上,大家可以随意选一处景物,老师想要看看谁按照这样的结构句式,写得更有新意。”学生将此刻的激情延伸到课后的任务上,再也不会感到写作的枯燥了,甚至还对于情境的描绘有了一丝期待呢!

二、总结阅读内容,调动情感认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已经能够自主构建作文的组织框架,并利用一些简便的技巧让作文内里富有生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通过阅,来完成情感的调动,带动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中,超脱阅读旁观者的角色,让学生从一个读者变成文中的主人公,虚拟化的空间里去体会情节的波动,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周恩来同志的一腔热血,教师可提炼出文中魏校长和周恩来的对话片段,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扮演周恩来的学生说话时声音要铿锵有力,再导入周恩来生活的背景,讲述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系列事实,学生受到了触动,教师此时大声询问学生:“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也大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时通过学生的语言与表情,已经显而易见学生的激动之情,有的学生不停重复:“我要报效祖国”“我要努力学习”,教师趁热打铁询问学生:“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那么你们将来想要怎样报效祖国呢?”学学纷纷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将来老师会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大家能不能把刚才的想法细致写出来,将来过了10年、20年再回头看看谁实现了抱负?”学生有的已经拿起了纸笔,教师最后指引学生强化阅读的感悟:“先不着急写,让我们一起再齐声朗读这一段。”学生读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时自然提高了声音,热情洋溢,这是一堂多么有生机的读写互动课啊!

小學中年级时期,学生已经迈向了自主求知的空间,前期的基础累积为学生的读写奠定了基础,但学生的记忆还不够夯实,理解也滞留在浅层面,为后续的语文教学打好基础是此时教师应关注的问题,依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文本的提纯,通过趣味节点的分析与畅想,使得读写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更为简便,以多元化的实验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读写灵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鎏旒.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9.

[2]李方丽.探究研讨主动获取小学数学探究研讨实验教学片断[J].当代教育科学,1991(2):46-51.

[3]陈蕾.读写一体彩翼双飞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读写一体化实验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15(9).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2016/02/309。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读写一体化中年级小学
输出驱动假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