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2李海平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诵读作用阅读教学

李海平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受到考试的影响,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与美感均容易被教师束之高阁。如何改变现状进而增强语文教学的效益呢?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读”字当先,以诵读为突破口来推动阅读教学改革,使之回归理性,回归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興趣与热爱之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诵读;作用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听、说、读、写,实现表达与交际的目标。从教学的视角来看,听、说、读、写,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在运用这些手段达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读”是不可或缺的,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运用“以读促学”思想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水平。

一、以读促学

“以读促学”这个词组中的关键元素有“读”“促”“学”。发挥“以读促学”的作用,就是要处理好读、促、学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又互为因果的关系,让阅读教学“阅”得实在,“读”有所悟,“学”有所长。

关于“读”,从读的主体上来划分,有“教师范读”和“学生练读”两类。教师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范读是具有韵味的,从语调、语速等技巧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想象与感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是“以读促学”的基础。文本中优美的语言总是处于静态之中的,只有通过有声的语言才能传达出其中“美”的信息,包括语言形式之美、意境之美及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品格之美,等等。教师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的朗读必然会把学生引入一个美的境界。

关于“促”,在这里指“促进”“促使”之意。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促之前提,研读教材并领悟意图是促之基础,课前预设是促之准备,课堂反馈是促之依据,随机生成是促之智慧,教学相长是促之收获。在新课改思想指导下,做好“促”的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摆脱“教教材”的桎梏,贯彻“用教材教”的理念,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结合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声情并茂、有滋有味的默读、朗读、诵读等读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与启迪,促进语感的提升与情感的升华。

关于“学”,这里是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促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向主动地学。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致力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开发,教会学生学习;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兴趣、情趣、志趣、乐趣这“四趣”的培养与体验,高质量地达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不是唯知识、唯分数、唯结果。

二、以读促讲

鉴于诵读与感悟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语文教育专家呼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构建“以读促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这一模式的提出彰显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学生真正地读,完全融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就会获取感知与感悟,就会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摹的事物或塑造的人物产生情感,是自主阅读、探究所得,是“以读促讲”的必然成果,这是一种重过程的读书训练,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对母语的深厚感情。

“以读促讲”教学模式中的“读”指的是有声诵读,这个有声诵读要把握好三个宗旨:通过诵读为作者代言;通过诵读追求个性化的理解;通过诵读与听者进行对话。所谓“代言”,就是要走进文本,跟作者进行心灵上的碰撞与沟通,去领会、领略作者的思想、胸襟、心灵、性情、品格等,以至产生共鸣。比如,诵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读出杜甫喜极而泣的情态、归心似箭的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所谓“个性化的理解”,告诉我们诵读所产生的感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个性化的解读不代表随意性,而要忠实于文本的主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某位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性地朗读,自己是听者,周围的同学也是听者。这位朗读者要通过自己的声音来传达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以真情动人,而作为听者的同学也会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心灵上的共振,达到思想的交融与沟通。这体现了“以读促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三、以读促法

以读促法就是通过诵读实践培养学生诵读的技能、技巧,渗透审美教育。

首先,教师要通过读悟结合,促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阅读教学”,顾名思义,要阅、要读。当然,“阅”是指通过眼睛看来接收信息并伴随着相应的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就是“视而不见”。“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根据是否发出声音可以分为无声地默读和有声地朗读。诵读,当属于有声朗读这个范畴,它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生成性。吟诵诗歌早在周朝就成了学校里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倡导的诵读活动,则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教法,做到读思结合,即在诵读这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做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后思”,将感知、感悟、理解、欣赏、表达融合到一起,从而将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思考,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其次,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范读来给学生施以有效的指导。如关于停顿、语音、语调、语速等技巧要结合诵读的句子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以期让学生想象出文本中描写的场景,悟出句子中的情理,传达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让读者与听者皆受到感染和审美教育。

总之,诵读法的作用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可小觑,缺失琅琅书声的课堂,阅读教学将大打折扣。教师应树立诵读意识,让学生成为诵读的主角,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

参考文献:

[1]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2]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诵读作用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