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困生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2018-01-02王正蓉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转化策略研究

王正蓉

摘 要:学困生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难题,甚至会让一些教师感到无计可施。学困生,非常好理解,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既不隶属于生理残疾范畴,也不隶属于智障范畴。可是却不能够适应正常的教育氛围,跟不上常规教学的步伐,他们的学业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给小学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力。抓好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小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必须切切实实地抓好。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特征;转化策略;研究

学困生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其转化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对于小学学困生进行转化,首先要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探究,找寻他们在学习困难方面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采用正确的转化途径与方法,使学困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探究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特征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自身原因

小学学困生自身方面主要表现为有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自信心根本就不存在。在家里经常遭到家长的责备,在学校老师给予的批评及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常导致学困生产生心理上的障碍,给学生学习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呈现一直下滑的趋势,学习成绩令老师和家长不满意,最终促使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学困生自身方面缺乏的是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学习不专心,不动脑,自控力缺乏,学习方法不正确,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2.家庭原因

此方面主要在于学困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打工在外地,也有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家长离婚导致,他们只能寄居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孩子就会缺乏关爱与监督,在学习上更是缺乏自觉性,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我们知道,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缺乏父母的关爱,也是学困生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3.学校方面

在某些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灵活,没有积极的教学态度。再者是部分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导致课堂教学古板生硬。受应试教育的腐蚀与影响,将精力放在了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学困生根本不去关注;也有一些教师没有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这样就会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的心理,从而促成学困生的形成。部分学校注重的是优秀率,将目标放在追求考试成绩上。考虑的是自己学校的荣誉,关注的是统考成绩的评比,根本不给学困生参加的机会,严重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了消极态度,对学习失去了上进心,成为学困生。

二、探究小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1.努力找寻适合的途径,为学困生创造有利条件,帮其树立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拥有上进的信心,只有具备了上进心,他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进步,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好。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信心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至关重要。优等生也好,学困生也罢,他们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的一面,对于学困生来讲,小学教师应该找寻办法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给予表扬和鼓励,为学困生创造有利条件,帮其树立自信心。

2.实行个案优化教育,针对学困生的不同特征,给予相适宜的个别辅导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班级中的学困生。针对学困生,我们教师必须实行个案优化教育,针对学困生的不同特征,给予相适宜的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洞察班级中的各个学困生他们各自的特征,给每个学困生设计相适应的转化计划。基础差的学困生,要对其有计划、系统地补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学困生,应该帮其及时改正,并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心态有问题的学困生,对其应该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教育。在学习上,对于学困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教师不应该歧视,应该给予耐心的回答,并赋予鼓励,并引导他们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那份喜悦,逐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担起教育学困生的责任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假如家庭不和睦,或者是家长离异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阴影。孩子家长对他们的打骂、体罚,定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惧怕的心理;再者一些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也使孩子产生任性、懒惰贪玩的不良习惯。针对家庭的这些不合理的做法,学校应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与家长研讨家教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搭建教育桥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让家长协助教师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努力解決。倡导家长要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2]卢鸿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湖南教育,2003(10).

注:课题名字:小学学困生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号,GS[2018]GHB0473。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转化策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