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课本剧编演的实践研究
2018-01-02张永泰
张永泰
摘 要:课本剧编演的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知识营养,利用现有的书本,在被同学所熟知的前提下开展课本编剧演活动,更能让同学们得到训练,不断增进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课本剧编演;步骤实践;合理点评
一、关于课本剧编演的分析
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文章,这些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被学生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消化了这个人物,同时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感染了每个学生,对于学生的人格建设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因此我们为其建造了一个更适合的平台,为模仿文章故事创建一个更好的环境,更大程度地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因此如何做好编剧演的活动变得至关重要。
二、课本剧编演的具体步骤实践
(一)熟悉课本知识
作为课本编剧演的关键步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文章内容,通过上课的学习与下课的积累研究,不断理解文章内容,熟悉文章中情节变化,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只有通读研究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才能为后边的演绎打好基础,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不断了解解读和剖析,才能更好地演绎。
(二)选取合适的情节
当熟悉了课本的内容之后,那么选取合适的片段进行演绎,如何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便成了需要研究的问题。要选取的段落,需要简单的人物背景,少数的演员,简单的人物形象,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安排合适的学生。同时需要极强的故事性增加学生的兴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般都会受学生的青睐,每个学生在演绎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情绪与性格。更重要的是要让几个简单的情节就能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在故事简单有转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一个更好的课本编剧演,故事情节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因此更加需要任课老师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与认真对待的步骤。
(三)故事情节编剧
对故事情节的编剧并不是要求按照书中的内容读出来,这个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只有指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编排,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再将其放到故事中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人物应该有更加合理的语句、表情等,这样,每一个小演员的表演才能更加的自然。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书中的内容,虽然并不会改变故事的本身,但在目前的舞台背景下会显得并不合适。这时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深入剧中人物的内心,挖掘他更应该有的性格情感,如何发出更合适,更能推动剧情发展的台词,这需要更加深入的熟知课本,不断磨合揣摩,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这一环节,每个学生对课本又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样能更好地激励他们,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
(四)指导设计与演绎
当文章熟读,分析透彻,情节选定,就到了需要为演绎做准备的时刻了,这个时候,如何能更好地表演,更好地投入精力,需要指导老师的不断激励。在开始时,每个学生会表现得很热情,但真当到了自己的身上时,不免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指导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不断提高学生的信心。心理的准备往往比情节的展现更加重要,只有当这个同学从心底里接受了人物的设定,才能表现得更好。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从害羞变得更加自信,对他们的性格改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每个同学的性格不断得到完善,更加积极向上。因此课本编剧演的意义并不仅体现在对学习的认真,对课本的熟悉,更多的是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从小开始便不断接受挑战,这对人格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正确合理的表演
当一切准备就绪就到了真正表演的时候,每一个小演员都应该认真对待。首先涉及的就是场景的搭建,一定要做到简单、合理,降低演出难度的同时会让小演员产生重视的情绪,只有认真对待,此次表演的真正意义。人物的台词、语气、动作,在研读课本的时候都做过认真的钻研,这个时候如何能更好地表现,需要小演员的临场发挥能力和表现能力,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是一次考验也是磨炼。同时要分小组表演,表演并不是几个人的参与,应该做到人人参与,不只是做一个观望的观众,只有切身参与进来,才是这次课本编剧演的目的所在。
(六)合理的点评
当表演结束,老师应当对参与的同学提出合理的点评意见。这需要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对剧情的理解,设身处地的体验。老师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更好地指导,这样才能确保同学对情节的理解是正确的,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每个学生的表现才更有评价的价值。老师通过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体会他的表现是否是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点评不仅推动课本的演绎,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本编剧演是对当前教学形式的一个探究,在此次实践中,每一个同学有积极性,对于今后的课程开展,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是对新式教育的一次尝试,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
注: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课本剧编演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2685)成果。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