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一贯制务工子弟学校中家校包容的发展路径选择

2018-01-02何安法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

何安法

摘 要:中国的城乡差异较为明显,而随着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也一同进入城市生活和学习,但务工子弟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教育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耐心,确保务工子弟同样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九年一贯制务工子弟学校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务工子弟设立,教育群体的特殊性使得教师们往往面临更加复杂的教育形式,包容管理能够促使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这些群体学生的特殊和缺失,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来影响学生改变状态,使得他们快速融入全新环境,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目标。

关键词:务工子弟学校;家校包容;发展路径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数量已经接近2000万,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学生在进入城市后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融入障碍,而教师与家长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则很可能会导致学生陷入成长困境。因此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状态,确保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全新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家庭教育错误率,提升学生成才率,而包容管理正是如此。

一、包容管理理念下的务工子弟教育

大量务工子弟随同父母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后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不再留守,但是这些学生刚刚进入城市就面临着融入困难等心理问题。务工子弟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全新环境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积极引导这些学生完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既能够帮助这些学生融入环境,同时也能够帮助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包容管理是指教育者对学生保持包容与关爱的教育态度,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确保学生相对脆弱和彷徨的心理能够得到足够慰藉,教育者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错误或偏差给予更多包容,避免过于严苛的教育使得学生对教育活动产生更强的抵触或抗拒心理。务工子弟在进入城市过程中会遭遇巨大的冲击,这不仅仅体现在外部环境变化上,更体现在学生的心理情感精神状态中,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必须要给予学生更多包容和理解,这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时光。

二、务工子弟学校中家校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务工父母大多存在家庭素养低和家庭教育能力低,难有包容观念

(1)务工父母大多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存在指责型和完美型的性格特征。自身特别害怕被否定、对身边他人评价极度敏感,容易指责孩子或纠正孩子来推卸责任,使孩子失去了表达自己。坏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会有两种极端结果:趋同或者背理。一种是与父母相互苛刻难以享受平和生活。另一种可能与父母相反的性格特点来保住自己浑身毛病,以此成就指责型父母。例如,据上海市少管所对137名犯罪青少年的调查表明,一些犯罪青少年中,家庭主要成员作风不端,有劣迹行为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话很富哲理性,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孩子需要的是自信勇敢!良好的孩子需要一个内心自信稳定以及包容温和坚定的父母!

(2)务工家庭还存在着一个家庭结构性的缺失,母亲焦虑,父亲缺位。儿童心理学家杜布森在《养育女儿》一书中说: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自信,都和他与父亲的关系直接相关。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亲则是那个决定孩子内心是什么图案的人。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正的父亲,在塑造孩子的思维时,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在孩子犯错时,却可以很直接地把孩子拉回正轨。同样,4~6岁的孩子,父亲的陪伴非常重要,这个年龄段,父亲的一句话胜过母亲的50句话。在一个家庭里,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决定着孩子将来能抵达的高度。父亲又是孩子的人生样板,父亲的思想观念,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品行。

(3)务工父母学习认知的局限性。什么是学习?向谁学习?学习什么?当下的学习是多元化学习,全方位体验的学习式。听课、看书、探究、实验、冒险、旅行,参加体验营活动等等都是学习。最好的学习是体验,最好的体验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成长在其中。这样的学习,才会让未来有无限可能。发现身边的学习资源。除了像书,老师、同学,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切的人与事物都是学习资源。光线在明暗,风景在流动,环境在改变,都是可以学习的资源。不是只有上学才叫学习。上学,是学习;学习,绝不止是上学。真正的学习不是局限在学校,而是人人皆老师,事事皆案例,处处皆课堂,无时无地不可学习。

2.教师未能形成正确的家校包容观念

家校包容中教师起到了绝对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教育能力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中获得同样包容宽松的成长环境。务工子弟学校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工作较为辛苦,这使得他们较少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教师必须要为家校包容制订科学的实施原则及可行的實施计划,引导家长有效参与其中。但目前很多教师积极性较差,未能形成正确的家校包容观念,影响到学生家长的参与及配合。

3.家校包容的方式相对单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不断拓展,家长会、电话、微信、家访等等渠道都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进而为家校包容的全面落实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电话、家长会等传统方式进行交流,家长既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全部情况,学生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实现家校包容。而且家校包容主要关注了学生出现的问题,却未能考虑到学生的优势,这也不利于扬长避短促进学生成长。

三、九年一贯制务工子弟学校家校包容的发展路径

1.转变认识,构建科学家校包容体系

家校包容对务工子弟及其家长的融入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作为九年一贯制务工子弟学校,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应该对此保持高度重视,积极普及包容管理理念,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帮助更多进城务工人员了解和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而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入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科学的家校包容教育体系,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对学生展开包容教育,所有人围绕着正确方向展开分析研究。

首先,要有观念的转变。有个案例:有个男孩出生在一个小岛渔民家庭,父亲是外海扑捞或海产养殖,母亲是家庭主妇,可以说男孩一直在父母“望子成龙”的观念中成长着。父亲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一心就想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一年到头没几天在家里,而在家里只关注孩子的分数,电话里与老婆沟通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妈妈与孩子沟通的也就是分数,孩子缺乏情感的连接和精神上的滋养。在父母大人的眼里,男孩应该是顺理成章地考个好高中,再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一家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男孩的逐渐长大,他变得叛逆了,再也不跟父母沟通,更不听父母的要求了,渐渐家里没有了欢笑,没有了安宁。初中阶段,孩子沉溺于手機游戏,成绩越来越下沉。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男孩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素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一直用超期待的思想教育着孩子,却不知不切实际的期待对孩子来讲是一种多么大的伤害。

2.改变沟通模式,提升沟通效率

包容管理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学生家长的重要使命。因此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建立沟通渠道,一方面彼此了解学生们在校及在家期间的状态与表现,另一方面就包容管理的落实展开实时深度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确保经常交流,全面提升沟通效率,实现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

(1)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激发务工家长主动沟通能动性。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务工家长高出一筹,教师教育过的孩子成百上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务工父母一辈子才养活一两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教师能够从几十个学生的比较中鉴别孩子的优缺点,而我们家长却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判断和评价往往容易偏颇。务工家长要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包容管理工作:欢迎务工家长到学校拜访老师,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表现,有助于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和同步性。建议家长最好每个月到学校去1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引导务工家长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学校是教育机关,有上级指导,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着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引导务工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引导务工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务工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包容相长,就更能一致性看到孩子的学习整体客观状况,从而形成一个合力,让家庭育人培养好孩子与学校教育培养好人才形成共向合一的成果。

(2)家校包容管理,让家庭教育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主动指导家庭教育,彼此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只有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育人的艰巨任务。如果“各吹各的调”,互相矛盾,教育力量就会抵消,甚至造成孩子思想混乱,无所适从。这就如同雕刻大理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状你一凿、我一凿,谁也不顾谁,这块大理石就会成为一块废料。只有大家都按同一蓝图去雕刻,大理石才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形体。因此,这就要求家庭、学校教育孩子时,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3.推动民主教育,提升学生热情

当前很多务工子弟刚刚进入城市会出现畏惧、自卑等心理,相对强势的教育管理很可能会在学生心理上雪上加霜。因此,教师要借助包容管理理念推行民主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获得更多发言权,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全面提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务工子弟更好地融入环境并保持持续发展。

推动民主教育,降低我们育人的错误率。没有情绪安全就没有情绪诚实。让学生相信我们是爱他们的。当我们和别人聊天时总被打击或说教时,那下次我们也没有聊天的兴趣,更何况是孩子呢。如果不想孩子回家以后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如果不想让孩子和我们越走越远,那我们就不要把训斥和不屑挂在嘴边。对他们的话题多一些兴趣,对他们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学会孩子气般的创意沟通,多一份幽默。不要总是责问,不要为了取悦别人的期望而把压力转给孩子,而是要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透过表象,看本质。关注问责会带来逃避责任,要让孩子敢说,愿意说。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综合素养,并能正确运用家庭教育的方法,不仅能改变学生和孩子,而且也改变着我们自己。

家校包容管理,就是我们老师与学生,我们父母与孩子做朋友,创造和谐的学校和家庭环境,让学生和孩子在平和的状态中学习到老师和父母双方的欣赏和鼓励,完成自我教育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姚姚,高彦.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初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2):211-212.

[2]张爱娟.基于融和教育视角的外来务工子弟教育探索[J].长三角(教育),2012(11):86.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