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018-01-02郭雪清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全面发展

郭雪清

摘 要:义务教育的起点是小学教育,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也是小学教育,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育不应该只教给学生知识,也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

关键词:良好习惯;全面发展;父母方面;教师方面

目前,我国每年去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计其数,能够上完大学并毕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一个问题也越发明显: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却存在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引人深思:教育是什么?是不是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回答是:不是的。所谓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现在社会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人。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太小,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朦胧阶段,所以不太适合对学生进行宏观能力方面的培养。又由于年龄小,易于受到外部环境的潜移默化,所以,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

一、良好习惯的意义

查·霍尔尔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习惯是一种顽固而伟大的力量,它可以决定人生。因此,人从幼年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人说:“好办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所谓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动作。如:学生上课老是咬手指,这就是他的习惯;学生每次字都写得工工整整,这也是他的习惯;学生每次下课都会“手痒”去欺负同学,这也会成为他的习惯等等。习惯有好坏之分: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伴人一生,给人带来人生财富,向成功迈进;而反之,一个坏的习惯,不仅不能给人带来人生财富,还会给人的生活带来灾难,让人远离成功。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对明天负责。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心智发育不成熟,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就需要老师在他们做错的时候给予指正,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有了好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压力和困难,逐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人。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习惯养成和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好的环境中,学生容易养成好的习惯,坏的环境中,学生就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如:我班两个学生,第一个学生的家庭很和谐,父母生活习惯良好,这个学生的作业按时完成,上课也专心听讲,所以成绩名列前茅;另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妈妈重嫁,爸爸外出打工,自己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作業没有按时完成,上课经常开小差,成绩也不理想。由此可见,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子女习惯的养成影响很大,当然,除了父母,在学校里,师长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可忽略的。

1.父母方面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觉得儿童自己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叙述三方面来学习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孩子正处于发展期,各个方面都还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易养成好习惯,同时也易养成坏习惯。他们爱模仿,也勤于模仿,他们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种言行举止包括日常举动、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比如,父母之间恩爱,不轻易争吵,事事商量,相敬如宾,那么孩子在交朋友、处事方面也会有耐心自信,与人和睦相处;父母勤俭,家务活做得井井有条,那么孩子也会朴实,善于干家务;父母对人谦谦有礼,说话出口成章,那么孩子也会懂礼貌、懂文明。反之,父母感情不好,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那么他们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往往会不耐心,不自信;父母不勤俭,不顾家,那么孩子家庭责任心会很淡薄;父母待人粗鲁,不礼貌,甚至出口成脏,那么孩子也会不讲礼貌、不讲文明。因此,父母的习惯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想要孩子有个好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正能量传达给孩子,使孩子从中学好、受益。

2.教师方面

在学校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同时成长,进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人。

(1)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我上课时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早读7:50开始,我总会在7:40之前到校,先进班级巡视一遍,然后再去办公室放东西,拿上书又进班级。下课铃声响,我会立刻下课或放学,就算知识点没讲完,我也会另找时间再讲。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有时间概念,有守时的意识,进而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守时,比如按时完成作业,上学不无故迟到、早退等。

(2)教师要指导学习方法。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有些学生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时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在教学时都要求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在笔记本上写一写,抓重点,记难点,做标记,写感受等,培养学生上课听讲做笔记的好习惯。例如,我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首先让学生把原文中三次明显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歌声分别有什么作用,并在旁边写一写;再让学生画出描写小夜莺语言和动作的句子,从他的语言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写下来等等。结果学生大部分完成得很好,就这样,学生做笔记的好习惯在无形中养成了。

总之,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示范,也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培养,所以父母和老师要互相配合,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习惯。好方法能让人在办事时事半功倍,好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武红娟.浅论小学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J].考试周刊,2015(20).

[2]唐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6(4).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全面发展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党员干部要养成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