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环节
2018-01-02丁晓斌
丁晓斌
摘 要: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更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美术形象视觉化,传递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美术。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遍化,越来越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体体现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教学重难点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更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美术形象视觉化,传递给学生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美术。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遍化,越来越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体体现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优化引题、激趣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引题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占的课堂比重较小,但却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课堂引题更具艺术性,更能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例1《做一个会摇的玩具》——播放童谣引题: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汤团和年糕。摇啊摇,摇出了童年的快乐,也摇出了这节课的任务:学做一个会摇的玩具。通过PPT中配乐童谣(学生跟读)和动态摇椅的画面把学生的童趣激发出来的同时点明了这节课的任务。例2《电脑美术——“反色”效果》——播放PPT图片欣赏引题:现代家居离不开装饰画,请大家欣赏几张电脑制作的装饰画。PPT播放教师课前精心制作的电脑装饰画和学生的作品。这些利用画图软件的“反色”菜单制作的作品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学生没想到简单的“反色”菜单能制作出这么有艺术感设计感的图片,都想亲自制作一张。例3《人物表情》——交互软件编童话故事引题:“镜子镜子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教师边问边用手擦除镜子图片的蒙层(希沃软件制作的课件),镜子里出现了动画人物告诉学生,只有表情丰富的人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学生在《白雪公主》童话故事中开始了这节美术课的学习。例4《发现美丽》——动态滚轴出示名人名言引题: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古今中外的美丽。总之,引题是门艺术,没有定式、没有规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引题是教师教学的一根魔法棒。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这根魔术棒变化无穷,精彩纷呈。
二、优化创设教学情境环节
教学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信息技术中音频、视频的应用以及希沃、鸿合等交互软件的使用,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具感染性,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例1《唱大戏》——创设京腔京韵教学情境:PPT播放京剧脸谱和《说唱脸谱》音乐,“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k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了,妙极了,简直 OK,顶呱呱,蓝脸的多尔敦盗御马……”一曲毕,学生已沉浸在京腔京韵的美感中了。接着趁热打铁继续欣赏几个京剧名段,学生随机学习京剧脸谱、衣饰、角色等知识。很难想象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是如何的空洞无趣。例2《风来了》——创设不同风力的教学情境:播放风声(微风、大风、狂风)音频,让学生听着风声,改变身体的姿势表演风中的人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不同的风力中人物的不同动态。例3《走访民间艺人》——创设人物访问情境。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走访视频,初步了解走访的过程方法,关注走访中问题的设计。在探究走访的步骤与方法后,教师让学生模拟走访体验实践,现场微信视频连线——民间艺人。这个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民间艺人拉近距离,模拟走访情境,学生向民间艺人请教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这种连线走访,创设情境在现代技术环境下变得十分容易。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三、优化教师演示环节
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的当场演示往往能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师适当的示范,是学生深刻认识和掌握各种美术活动技能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优化教师的演示环节。(1)展示台的应用:手工课,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有了实物展示台,教师在展示台前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学,学生能清楚地在屏幕上看到老师放大的教学步骤,360度无死角。例如:浙美版三年级上册《剪雪花》教学,老师在展示台前剪纸并配合细致地讲解,学生才会有现场感,佩服老师的巧手。身临其境地理会剪纸的神奇,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有了展示台的帮助才能突破剪纸中“连与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微视频的应用:教师把自己演示环节拍成微视频,在学生操练时,屏幕循环播放微视频(无声)。这样,第一遍没看懂老师示范的学生,可以看第二遍,第三遍……把分层教学落实到实处。由于美术教师经常要上同年级的好几班,微视频可以不同循环使用,同时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3)微课的应用:教师把含有自己演示环节的微课发到自己账户的教学资源网站,如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下载个二维码生成器,把微课资源所在的网址制作成一个二维码,发到班级群里。学生和学生家长只要扫扫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观看微课。这样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师演示使课堂前置、课后复习和课外延伸等都可以实现。(4)应用绘画软件教师演示绘画过程:教师可以导入学生的未完成的作品照片,应用绘画软件局部示范,和学生共同完成作品。
四、优化突破教学重难点环节
教学重难点就是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合称。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重难点突破变得简单,直观,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以下着重说一说应用小软件突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例1应用Pivot“火柴棍小人”动画制作工具软件——突破人物动态教学重难点。人物运动和人物劳动时手脚躯干的变化是小学生难以掌握的,先让学生自己运动起来感觉手脚、躯干的变化,定格一个个画面,形成Pivot软件火柴人GIF小动画的一帧帧,傻瓜式制作火柴人运动和劳动动态GIF,在不断尝试和改进中学生制作的火柴人GIF越来越生动,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描画也越来越准确。例2应用“儿童折纸大全”小软件——突破平面变立体造型重教学难点。“儿童折纸大全”动态演示了一张小小的纸片,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立体造型。学生看完有个折纸动态全过程的整体印象,然后分步学习。可以暂停、倒退着看,等于教师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学。这样动态的演示降低难度,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也对学生以后看静态的折纸步骤图有个过渡作用。例3应用Funny Faces“有趣的脸”小软件——突破人物表情教学重难点。先让学生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部表情变化,总结出表情变化主要在眉毛、眼睛、嘴巴的变化。再在Funny Faces小软件中拖拽鼠标变化眉眼、嘴角改变人物的表情。还可以慢动作还原学生拖拽制作成的由喜变忧、转怒为喜等表情变化,学生可以慢慢观察体会人物表情变化中眉眼、嘴角甚至肌肉的转变。还有一些小软件如《剪纸艺术1.0》《妙趣剪纸》APP、《水墨画绘制软件BlackInk0.135》软件、奇奕画王3.0软件等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们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寻找一些层出不穷的小软件服务于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突破学习难点,优化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五、优化评价环节
评价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一节课下来的学习状况,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优化评价环节。例1,课堂随时用手机给学生的作品拍照,应用希沃助手、鸿合助手等软件把照片发送到教学大屏幕,供师生点评。在大屏幕上投放学生的作业,全部学生看得清楚,点评作业环节就做得实实在在。还可以把学生作画过程录像下来,来个过程性评价。例2,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动画。教师应用Photoshop软件把学生绘画作品中的主体和背景抠图出来制作成PNG图片,再应用PowerPoint制作成动画。比如海底世界、遨游太空等。海底的鱼儿或太空的航天器等可以是一个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的作品。师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进行评价。例3,把學生作品发到校园网站或班级QQ群,学生在评价栏用文字点评,不受时空的限制,更自由地评价同学的作品。同时也能看到多位同学对自己绘画作品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中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突破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模式,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快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为美术课堂开辟一个新天地。所以教师要充分、正确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画出最美丽最生动的画卷。
参考文献:
[1]顾黄凯.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2016(3).
[2]沈璐.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6).
注:本文系福建省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2017MXD19)的研究成果。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