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自由在高处
2018-01-02张沂
张沂
名作简介:《生活十讲》是蒋勋所著的人文社科书籍。作者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旧有的社会转型、伦理道德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官学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价值、官学、伦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刊物却日益萎靡,我们需要文学,去体味生命的过程。 中国社会很早就进入了理性时代,而神话的缺失,却过早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和想象力。爱是一生的功课,如果可以真正诚实地面对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情与欲的挣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来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享受绿色和有机的生活。
片段摘录:
1.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
2.文化往往不是呈现在上层的礼教中,却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之中。
3.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4.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5.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这些圈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让人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是不能考试的。
素材延伸:电影《冈仁波齐》是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一路沿途所见留下的纪录。大家一路上面带欣喜,有悲也坦然接受,其乐融融,心无旁骛,亦无所求。这一路的朝圣也不见得苦,一个简单的目标,一起众志成城,“命好的当了喇嘛,命不好的去了远方”,这是信仰的自然结果,还是长期刻意的压抑。
影片中,在近两个小时磕长头前往冈仁波齐神山的朝圣路上,几乎囊括了人的一生——生老病死。之所以要去朝圣,是因为杨培爷爷想在有生之年去一次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对他们来说,是每个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修行。平常的日子,人们日出而作、日落念经,母羊诞下羊羔仔,生命生生不息。过完年,大家打点行装,杀了一头牛,把牛肉晾干带上路,一拖拉机的行李、帐篷和锅碗瓢盆,村子口匆匆告别,即刻上路。杨培爷爷走在最前面,手里转着转经筒念经,一路随从,有的为了祈福,有的为了赎罪,每隔一段路,随手拿几块路边的石头垒起,搭起帐篷,喝茶休息。到了晚上,聚在一起聊天,有人诉说自己家前一年遭遇的厄运,长辈就给他疏导,像是神父在聆听与劝慰,然后一起念经祈求众生平安,安然睡下,隔天继续上路……
适用主题:新价值;信仰;做自己;坚持……
片段速写: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在《生活十讲》中写道:“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如若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名作简介:《自由在高处》是作者熊培云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这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却认为:“不自由,仍可活。”
片段摘录:
1.有时候我免不了去想,人生真的很无趣,因为要做那么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记得上中学时,为了高考,学校墙壁上到处是“坚持”“毅力”等激励人心的词语,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今天回过头去看,难免会有这样的经验(毋宁说是教训)与心得,靠着“坚持”“毅力”去学的课本上的知识,去做的事情,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不需要的。
2.无论是拍电影还是写小说,如果导演、作家的目的只是让人流泪并在此基础上大赚票房与稿费,我觉得他们都自轻了,因为他们将自己或者自己的作品降到了芥末的水准,而事实上他们又不像芥末那般灵验。
3.我们的教育不能穷得只剩下标准答案了。一个社会要有共同的底线,所以有了法律和道德,但這不意味着教育和思考应当唯标准答案马首是瞻。
4.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徜徉于梭罗笔下郁郁葱葱的树林?在那里,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堕落,勤劳的人节制勤劳。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素材延伸:“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虽生长于潮湿的角落,但它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顽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读来令人感动,也启人思考立德树人的道理。
适用主题:自由;道德底线;教育;守住心灵与开放思想……
片段速写:熊培云说,人生不过是一次漫长的大逃狱。我相信,每一个人对自由都有着天生的渴求,无论是物质上或是精神上。在通往自由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能预料到将会有很多坎坷,当然我们无法预料到的或将更多。在这条逃狱之路上,我们只有做一个坚定不移的逃跑者,才能通往自由的彼岸。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都会记得里面有一句话:“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他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影片中,狱中二十年,主人公安迪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越狱,无时无刻不在积极地面对生活。一个热爱自由与幸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当作远大前程的人,应该始终如一地保有一种“关不住”的精神,为那自由的春色,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关心自我实现,追逐自己的命运。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