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旭:用生命演戏,一生奉献给舞台

2018-01-0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北京人艺演戏老爷子

2018年9月15日凌晨,北京人艺第一代艺术前辈、表演艺术家朱旭安详离世,享年88岁。从22岁进入北京人艺成为一名演员,朱旭在舞台上塑造了无数的角色,为北京人艺这个剧院奉献了一生,北京人艺演员,也成为他一生最珍视和爱恋的身份。

在北京人艺,刚进院不能立马就演主角,最开始都是跑龙套,朱旭也是这么过来的。他曾在话剧《茶馆》里一场跑了6个龙套!但小龙套也好,大角色也罢,朱旭兢兢业业投入每一个角色的创作,以“用生命来演戏”形容老爷子的敬业一点都不为过。“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 他将这句话作为自己从艺的座右铭。他演过《女店员》中的卫默香,《悭吝人》中的雅克,《咸亨酒店》中的阿Q,《屠夫》中的伯克勒,《红白喜事》中的三叔,《哗变》中的魁格……在话剧界能拿的奖,可以说是让朱旭拿了个遍。

《哗变》是朱旭最为经典的演出之一,他将有些神经质的偏执狂军官魁格演绎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剧中一段8分钟的独白,被朱旭处理得情绪丰富、条理清晰,已经成为了话剧的名段。演员吴刚早年在北京人艺连续演出了《北京人》《雷雨》《日出》等保留剧目,让他感受特别深刻的正是《哗变》。当时跟他搭戏的,便是朱旭。“那时候只要朱旭老师一上台,侧幕条全是脑袋,所有工作人员都在那儿看朱旭老师的戏。”演员杨立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也感叹,“当年在排练场把我们都看傻了”,“除了这个戏,之前从来没有过一个人三四页台词独白的经历。”时隔17年后,朱旭2005年参加《鲁豫有约》节目时,仍能脱口而出大段《哗变》的台词,让鲁豫当场目瞪口呆。当时朱旭已经75岁了,为何还能记得如此清晰?老爷子轻描淡写地说:“没办法,老得背,老得记。”

濮存昕记得幼时看父亲和叔叔伯伯排戏的场景:“我以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他的戏,后来才发现是喜欢听他的台词,他是个‘会说话的演员,每一句词都砸得瓷瓷实实。”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会说话”的老艺术家,原本却是天生的口吃,他甚至怀疑过自己不适合做演员。但最终,他在友人的鼓励下,下定决心,以勤补拙,逐渐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艺术创作方法——松弛。通过松弛来把话说清楚,通过松弛去拉近和角色间的距离。也正因此,他的表演方式在人艺、在中国都是“异数”:特别自然和生活化,一点不装腔作势,也不抢戏,还不是戏霸,几乎绝无仅有。“朱旭着重在吐字练气息,纠正口吃,这些勤學苦练基本功的精神一直延续很多年。”其妻宋凤仪曾在《老爷子朱旭》里写道。

业内有人说:“朱旭一上舞台,就把这个舞台变成了家。”也有人说:“有的写得并不好的角色,到了朱旭老师那儿都能给救活了。”这大概就是朱旭老爷子最神奇的地方。而这些看似不经意,其实都是朱旭下了笨工夫得来的。别人是看剧本、读剧本,朱旭多年的习惯是抄剧本,他将剧本、台词抄成小纸条放在身边,“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句话要怎么念,他会尝试各种不同的语气”。小纸条几乎成了老爷子的标志。2012年10月的《甲子园》,是朱旭的舞台谢幕演出。因为年龄等原因,他的戏份少了许多,但依然少不了小纸条。每演完一场戏,朱旭都会掏出来温习下一场。当大家在舞台上洋溢着“演艺生涯谢幕”的状态的时候,朱旭还在老老实实地塑造角色。他不拿老艺术家的范儿,他不使劲,他轻来轻给,但是你绝对不会忘记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用杨立新的话说,“老爷子就没砸过戏”。

舞台之外,朱旭通过电影、电视与观众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他出演了《变脸》《洗澡》《刮痧》《末代皇帝》《我们天上见》等多部作品,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1995年,朱旭凭借电影《变脸》,摘得第九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桂冠。2009年,他又因电影《我们天上见》中“姥爷”一角的动人演绎,以79岁高龄拿下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影帝”,这也是朱旭的传奇表演生涯中最好的注脚。

然而,众多的奖项面前,朱旭始终谦虚低调。他说,看一个演员,最终要落在其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上。他还说,一位演员要养成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还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而生活中的朱旭,正是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头儿:他下围棋、拉京胡、习书画、画彩蛋;他会给孩子们做鸟笼,也会闷在屋里一个人给小鱼接生,他做的风筝甚至曾参加北京风筝协会的展览。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朱旭是一个“真人”。和他交谈,你能从他的谈吐中感受到他的诙谐与豁达,以及岁月与阅历在他背后留下的印记。

今年5月23,在上海举行的“壹戏剧大赏颁奖典礼”上,88岁的朱旭和82岁的焦晃一起领取了“中国话剧杰出贡献奖”。朱旭说:“中国的话剧一诞生,就跟国家的命运相连,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希望我们年轻的戏剧工作者,也能继承这份工作,始终要跟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他常说自己很幸运,他取得的成就都受益于北京人艺。他始终与他最爱的北京人艺同在。此前的1月份,朱旭在受访时还说:“人还在,心不死。但心还有这心,想演大概是不可能了。不过,也没准儿。”然而,老爷子的愿望到底没能实现。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爽朗的笑声还留在北京人艺、留在每一位热爱他的观众心里。

热议锐评:在同辈艺术家面前,他是相伴一生的艺术伙伴;在晚辈面前,他是德艺双馨、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回首老爷子扮演的角色,你会记着他的沉着和风度,他的台词有一种魔力,让人陶醉在一种节奏中,跟着他一起焦虑和释然,跟着他一起沉醉或者疯狂,更多的还有会心的微笑。会心,是演员与观众建立起的一种最舒适最恰当的观演关系,每一次看朱旭的表演你会特别体会什么是剧场里的会心。用话剧演员周锦堂的话来说:“朱旭老师在舞台上的状态是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实力和功底让人佩服。”

而老爷子最值得当下年轻演员学习的品质,“其实很简单,朱老师的人生信条就是踏踏实实演戏,老老实实做人。”演员蒋雯丽如是说。(郭佳,《北京青年报》;安东,新浪娱乐)

素材运用:踏踏实实演戏,老老实实做人;老师、偶像、艺术家、大演员;传奇人生;一个“真人”;大师的笨功夫;品格;谦虚;低调;热爱……

(资料来源:《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

猜你喜欢

北京人艺演戏老爷子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你是爱演戏的人吗
折纸圣诞老人
白敬亭 踏踏实实演戏
解梦
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