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外资限制对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8-01-02宋敬宜
宋敬宜
【摘 要】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及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就放宽外资限制对汽车自主品牌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和讨论,得出结论,并就促进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汽车;自主品牌;外资限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我国汽车全球销量突破9000万辆,产销量9年蝉联全球第一。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以上汽、东风等六大国有车企集团为例,合资车销量均占据总销量的5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实力仍需提高。
二、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背景
1.汽车行业外资股比政策历程
我国汽车产业开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进入开放合资发展阶段。1984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汽车工业随之进入第一轮合资高潮。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重新定位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并规定了汽车行业合资股比的限制条款。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业“井喷式增长”,合资企业投资规模增大、领域拓宽。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汽车行业中外合作的相关规定有所放宽,但对合资企业中方持股比例仍保持50%的底线。2017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将有序放开汽车合资企业股比限制。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表示,我国将尽快放宽汽车行业的外资限制。4月17日,发改委官网发布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通过5年过渡期取消汽车行业的限制,汽车行业迎来新发展局面。
2.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
据J.D. Power2017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较2000年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车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的396分,2017年已缩小至13分。但在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驾车经历3个领域,自主品牌比国际品牌分别高出了5.8、3.7和2.2个PP100。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缺陷首先是技术滞后,缺乏创新。技术边缘化使车企技术多集中于通用零部件和整车组装等制造环节,而核心零部件及整体研发则大幅落后,基础研发、同步开发、系统开发和超前开发能力欠缺。同时,车企缺少依靠品牌带动企业发展的理念,品牌营销意识淡漠,营销手段仍以价格战促销为主。但自主品牌在政策层面占有优势。《“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指出,到2020年汽车产销规模要达到3000万辆,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要达到60%以上,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放宽外资限制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影响
1.放宽外资限制对自主品牌的有利影响
(1)打破技术-营销的连环封闭。我国对汽车业外资限制的本意在保护和支持自主品牌,以市场换技术,推动自主品牌发展。但此模式反而造成了自主品牌的惰性,核心技术仍由外方掌控,甚至生产、销售等决定权也落入外方手中。同时,我国车企营销模式较为单一,4S店的商业模式几乎垄断了市场,企业盈利依赖于新车销售,零服吸收率较低,内饰、贷款、保险等边际业务的盈利能力不足。
放寬外资限制后,企业技术和营销中的桎梏将被冲破。一方面,放开股比限制倒逼企业技术研发。竞争压力下,企业势必通过技术革新获得更大利润空间,以此吸引外资,谋求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外资投资力度加大意味着外企本土化研发、技术溢出等都将有所提升。随着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理念的渗透,企业单一的营销模式也将被打破。
(2)拓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道路。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在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上仍然存在荆棘,还面临着品牌影响力薄弱的劣势。我国自主品牌多集中于低端市场,不能切合国际市场需求,且企业品牌营销意识淡薄。由于市场定位和战略规划模糊,自主品牌汽车在出口国的市场份额不能稳定,未能塑造好品牌形象,也难以取得品牌溢价的高额利润。
根据Dyer和Singh的关系本位企业观,企业的关键资源可能源于企业的合作伙伴。外资限制放宽后,外商投资扩大,技术、营销、品牌等输出也将增加,通过整合利用相关资源,自主品牌将受到合作企业的隐性助力,拓宽国际化道路。
2.放宽外资限制对自主品牌的不利影响
(1)“空心化”折翼自主品牌发展。2018年4月,全国汽车月度销量达1768682辆,合资品牌汽车市场份额65.0%,自主品牌30.9%,合资品牌仍居主导地位。由于多数国有汽车集团都以合资品牌销售分红来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因而股比限制放开后,外资占股增加,中方话语权、决策权削弱,企业权益将面临空心化风险。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为例,2017年度共实现收益53.05亿元,股东应占净利润43.76亿元。其中,华晨宝马贡献净利润52.38亿元,若扣除这部分利润,华晨中国将亏损超过8亿元。权益空心化可能引致车企资本脱实为金融资本,形成以外资为主体的行业发展模式,对中方企业“合资反哺自主”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在技术层面,技术要素的独占性直接导致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间的差距,外资限制放宽后,外商进入的门槛放低,对核心技术及产品配套体系可能更加封锁。同时,为进一步占据市场,外资将加快产品革新速度,自主品牌学习和吸收国外技术的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2)政府“外援”能力削弱。我国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援助首先是政府补贴,成为了自主品牌发展的后盾。此外还包括其他指导,如整合部分车企,使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整体呈规范、共赢的发展趋势等。
放开股比限制后,国外资本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指向性增强。随着国外资本占比提高,国资比例下降,政府对车企的调控和影响,以及对汽车市场的调节能力减弱,为自主品牌营造的相对和谐共赢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方向也将被破坏。自主品牌若不能合理应对,将受到极大打击。恶化的市场环境反作用于车企,将再度打击企业信心,造成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
四、自主品牌的应对措施及发展策略
1.独立自主,加快内部的全方位提高
外资限制放宽后,自主品牌面临更多与外资合作的机会,但若没有坚实的自身优势,一来难以吸引到外资,二来即使达成合作,也很容易沦为外资附属品,丧失企业独立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独立自主发展的能力,其中,不断创新研发与技术,取得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实力。此外,先进的市场营销战略也十分重要。打破国内汽车行业4S店型的垄断性商业模式,创新销售路径和品牌建设,一方面能为自主品牌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也能为开拓国外市场提供借鉴经验。因此,企业对自主品牌汽车内部包括研发、技术、营销、服务等全方位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2.充分考察,优化市场策略与品牌定位
我國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整体呈现无序状态,品牌定位不明确,市场开拓也摇摆不定。外资几乎占据了国内中高端汽车市场的全部份额,外资限制放宽后,其优势将进一步巩固,自主品牌难以直接打入中高端汽车市场。同时,为攫取更多利润,外资将进一步关注中低端汽车市场。在此情况下,自主品牌首先要坚守国内市场,以国内市场为基石,充分发挥在中低端汽车市场的比较优势,并积极学习创新,提升市场份额,确保在中低端汽车市场的地位。同时及时考察市场变化,完善市场部署,优化品牌定位,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3.客观衡量,确定最优合作模式
放宽的外资限制为自主品牌带来更多与外资合作的机会,但如何选择和确立最佳的合作模式是关键问题。只有在合理的合作模式下,研发和技术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才能提高技术水平,服务等后市场领域的合作才能为自主品牌在营销途径上打开新思路。
五、结论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在研发、技术、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缺陷。随着汽车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步伐加快,自主品牌在技术-营销的全产业链上可能有所创新发展,国际化道路也将拓宽。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权益空心化的危机,政府的调控力和对企业的外援力也将减弱。在此局面下,车企应强化独立自主建设自主品牌的能力,把握行业动态,优化市场策略与品牌定位,多方面综合评估,力求与外资形成最优合作模式,才能真正促进自主品牌发展。
参考文献:
[1]荣伟成,高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优劣势分析与发展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1期:55-59.
[2]李蕾.国际合资企业的合作拓展与产品国际化——以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7年09期:32-36.
[3]胡高社.2016我国汽车4S营销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 2016年29期:116-116.
[4]怀玉.股比放开政策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随想[J].上海汽车, 2016年12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