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模式的打造
2018-01-02李琼
李琼
摘 要:当前,我国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旅游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已全然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乡村景观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营造处处有景的全域化乡村旅游景观氛围,探索出一条引领乡村全域旅游的设计模式,体现出景区休闲化的发展眼光,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乡村景观,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 景观设计模式 乡村旅游
201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全域旅游理念发展为全国性实践,首批公布了26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是为了实现旅游地多规合一,以旅游业为主导和依托,通过统筹整合旅游资源和整个旅游目的地等措施,构建全域、全业、全民旅游发展大格局,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内处处有景观可看可赏已成为现今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景观打造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如: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游客接待量超过22亿人,从业人员达到了790万人,带动乡村550万户农民受益。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旅游景观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以往的旅游景观建设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都是通过抓小点、片面的方式来打造景点内的经过,不会全面、系统性地考虑景观营造。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这种局限性的建设景点景区内的景观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首先,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观赏性景观是核心之处,能够带给游赏者更好的旅游体验,能够体现出生态、自然和历史文化。但目前 我国乡村内的观赏性景观大多没有突显出乡村本色,如:文化古典建筑、生态游憩设施、农田道路系统等,乡村的原生风景与人文景观协调度远远不够,没有吸引旅游者的点。
其次,乡村旅游对休闲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在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时,为了提升旅游者的舒适性和参与性,乡村旅游都要求结合水文及动植物等各种景观要素,要具有绿色自然的生态环境,体现出休闲舒适的景观氛围。但目前我国没有形成旅游休闲项目的特色景观,乡村景观环境氛围营造着实不够优美。
另外,对于乡村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来说,开发诸如农业园、生态园、乡村民宿等景观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是乡村旅游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能够使得乡村景观的建设更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因此,在乡村旅游中,不能忽视这些景观的建设姚旭,要地景观的营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模式的打造
1.调整农林景观生态系统,使其具备开放性
首先,乡村旅游的景观格局重点是规划设计斑块的大小和形状,通常理想中的生态系统斑块形状是较大的核心区块和具有疏导作用的边缘和触角,其能够与外部发生相互作用,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可以拥有更为全面的生态功能。因此,在控制斑块的大小和形状上,应考虑乡村规划全局,根据森林开发和农田保护的需要,合理设计斑块大小和形状,从而维持乡村旅游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其次,廊道能够联系斑块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廊道的连通性,在架起乡村旅游中树林、园区、田间之间的桥梁上,体现出连通和屏障功能的线形、带状的景观布局要素。设计农林景观的河流、林道、绿篱等景观廊道时,要充分考虑能否畅通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流的运送等各种要素,涿州布置道路的数量大小、长宽度、形式结构等。通过全域旅游的主题背景,布置调整适度的斑块大小和形状,规划出合理的景观功能格局,设计绿色生态的廊道,并涵盖调整原有的乡村景观空间规划,建设打造新的景观组分等。
2.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积极发展“生态小镇”“田园小镇”
绿色旅游旨在让旅游者走入清新自然的乡村,旨在让旅游者感受其生态价值,去永葆自然、体会和认识大自然。 首先,对于景观植物的营造来说,乡村旅游要设计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富有野趣的自然生态植物组合景观,优先采用原生植物质感粗犷的特质。如:山墙上种植爬山虎等植物,能够带给旅游者别致的心理体验,能够打造出乡村旅游野生情趣的风格特点,展现出精致野趣的植物景观。其次,乡村旅游的植物景观能够给游赏者强烈的景观视觉感受,具有保护生态和优化环境的作用。如乡村中大面积的空间场景,可以用大片油菜和杜鹃花田等以极具视觉感染力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小面积的场景可以通过特色游步道、花卉盆栽来打造。另外,乡村旅游植物景观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提让条件的适生树种,从而最自然、生态的保留住纯粹原生性的乡土气息,如:木棉花道、银杏树道等,营造出乡村旅游独有的原生风味。
3.倡导景观乡土化与全域旅游共同发展,谋划村庄民俗化
乡土景观是指以大自然、大环境为背景和地区历史文化为基础,能够适应生产、生活方式的景观,如:自然、人文、农业景观等。因此,首先要根据整体的景观环境,打造出乡村山水的优美、千姿百态,包括山水、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现象构成的景观等,使自然景观成为乡村景观的背景,拥有独特性。其次,人文景观与人来的发展活动密不可分,是保留景观本土化的重点,因此,为了让人文景观能够成为吸引乡村旅游的重点对象,要加强保护和完善传统聚落的寺庙、园林等乡土化人文景观。另外,打造乡土聚落应包括广大村民的文化民俗风情、家庭朋友之间,还要存在着许多富有内涵的乡土造物,渗透聚落中的传统文化,因此,要形成乡村旅游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乡土景观,保护传统聚落景观的民俗建筑、自然生态环境等。同时,打造乡村旅游中的农业景观要充分展示出乡村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和热爱乡土的博大情怀,使乡土景观局域质朴无华的生活气息。
在村庄民俗化景观设计上,要根据挖掘乡村的旅游资源,营造全域旅游,对全域内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作为旅游整体框架,让所有村庄能够将自己独有的文化民俗呈现出来。并且为了让乡村的民宿发展建设也能和景区景点一样成为一种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要充分考虑整体性和统筹性,做到户户有风格、家家有特色,处处体现出文化,到处都有风景看。
4.将自然生态融入到休闲化中,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生态环境
首先,全力加强休闲景观,如:大面积的梯田、林场等,将这些景观组合起来,会增强人们的体验感,设计时应该打造出更高的景观层次,合理利用这些景观的休闲性。乡村景观包括溪流、艺术品、庄园、稻草屋、云海、荷塘等。其次,采取原生态的保护措施,对一些韵味较强的景观、敏感性强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在不破坏的原则上,以保护为主,合理保护休闲景观。如:对独立的、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古树、名贵花草等植株,可就地保留。并且为了让其能与周围环境和諧共生,通过合理的景观组织、修建等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另外,打造休闲景观时,不应只片面地追求绿化效果,应配合大地艺术的景观营造,主义季节变化,让乡村处处体现出景观的休闲性,营造出全面、整体的景观气氛,自然舒畅,使景观的气氛充满人身休闲的体验。
三、促进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措施
首先,为了改善和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将乡村旅游景观看成是整体的生态系统环境来营造,注重自然规律,通过运用景观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理论思路来进行规划设计,走健康可持续的景观发展道路,规划合理的乡村旅游生态容量和景观生态的安全格局,实现整体景观营造优化。其次,采用植物造林。退耕还林等方式,运用乡村的田林,改善景观结构,保证斑块、充分发挥生态功能。规划和设计斑块和廊道应保护景观生物的多样性,鳄梨运用自然缓冲区和生态防护系统,保证各项功能能够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交流和联系。另外,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好系统性的乡村发展规划,出台乡村旅游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只增加不减少生态环境,根据农田水洗,考虑乡村绿地系统和水系统的规划布局,系统合理优化乡村原有的景观要素。
参考文献:
[1]哈静; 白程予.全域旅游视域下沈阳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鄢方卫; 杨效忠; 吕陈玲.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