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修补”理念下特色小城镇旅游适应性更新研究
2018-01-02张宝仡
张宝仡
摘 要:在休闲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积极借助自身优势谋求发展。发展旅游促进了特色小城镇经济、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交通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适应旅游发展潮流,特色小城镇需要更新和改造自身功能、建筑、景观等适应性。为此,文章针对特色小城镇更新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恃色小城镇应当在特色原真性保护和对城镇低干扰的基础上进行旅游适应性更新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修补"理念;特色小城镇;旅游适应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使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更加旺盛,“休闲旅游时代”、“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特色小城镇纷纷抓住这一机遇,依托自身独特的自然历史定文化产业资源,发挥景点特色,塑造独持的小城镇魅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旅游产业不但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历史文化传播与保护,因此,旅游业是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1“城市修补”和特色小镇相关概述
“城市修补”理念提倡的城市设计的方法途径首先应该针对某个特定的城市,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源,然后进行干扰性最小的微型规划,其中要注重小型空间的设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步进行几轮规划行动,最终解决城市问题,所以思维框架的重点则是关键问题“病源”的寻找和微型规划方法策划。
城镇特色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是特色小城镇的立足之本,是特色小城镇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相邻的特色小城镇由于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类似,城镇特色往往会相似,虽然他们存在不同的客源关系,但是也可能形成一个有机整理。因此,特色小城镇的旅游发展需要深度挖掘城镇特色,找出城镇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例如:周庄和同里同属于江南水乡古镇,但是仔细查询他们的历史,可以发现在古代,周庄主要以商业贸易气息为主,现存众多古代富商的宅院:同里主要以科举文人气息为主,在策划过程中体现差异性,就可以减少两个城镇旅游之间的竞争,增加合作。
2特色小镇旅游适应性更新现状问趣
2.1更新建设破坏城镇特色
特色小城鎮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但是,当前的小城镇改造建设行为通常破坏了原有的城镇特色。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风格恶俗或者“祟洋媚外”的奇怪建筑,这并不能成为小城镇的特色。或者以现代化的超前性的高楼大厦为小城镇发展的目标,外来文化特色错位,整体形象破碎,打断自身的文化脉络。当小城镇建设意识到错误开始回归古朴传统风格时,建设上又盲目兴古仿古,拆除原有古建,规划建设规模宏大,整齐划一的仿古商业街区,直接“嫁接移植”坡屋顶、木柱子等传统建筑要素,没有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缺乏人文原真性的内涵,破坏了原真性的城镇特色,无法吸引游客,经营不善容易迅速衰退,不能满足持久的利益发展。
2.2特色景观孤立散乱
特色小城镇旅游更新改造中对城镇特色保护的认识不足,只重视规模、名声较大的历史文化遗存,但是很多散落、孤立的个体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例如,一栋古宅、古树、古井等,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也随之消失。通常遗存的个体也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应该挤在某个消极空间或者由于城镇建设直接毁掉。另外,遗存的布局过于孤立散乱,缺乏系统组织,不能形成系统性的整体。大多数特色都是封闭景点建设,设置口禁,收费封闭式管理,与周边地块无论从建筑风格、建设质量还是人气氛围上都难以融合。景区周围改造往往不受建设重视,脏乱差的建设环境比比皆是,景点与其他景观隔离也比较严重,缺乏整体性、连续性体验流线的塑造,不能形成气候。
2.3异地安置影响原住民生活
特色小城镇发展旅游,要以市场为主导,为了方便建筑物的修建、改造和投资商开发,通常将原有居民搬迁安置,多数在镇区边缘或更远处进行安置。虽然原有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网络,原有居民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同时,小城镇已经成了空城,破坏了小城镇原有朴实的乡愁和灵气。安置后的生活安逸加上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原住民逐步地不再从事原有的生产活动,很多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无人保护和继承的窘境,或者只能在资料中找到,逐步走向灭亡。原有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改变,破坏了民风民俗,对人文的传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3特色小城镇旅游适应性更新具体方法
3.1自然生态修复措施
自然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发展旅游的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系统分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特色小城镇周边和内部应该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自我循环,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可以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保持自然生态的动态稳定状态。特色小城镇的旅游适应性更新应当把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纳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自然生态修复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保护生态敏感区,对重要的林地、山体等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定期涵养和保育。从自然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定期进行保育修复,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为小城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基础,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自然风光,有利于形成旅游持久的发展优势;第二,修补破损自然景观区,对破坏的自然景观区域进行修补,例如,水体、山体等自然要素。补植醒被尽量使用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既能降低养护成本,又能体验地方特色。
3.2打造特色景观区
特色景观区是对特色小城镇重要旅游资源的保护,特色小城镇的特色景观区具有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半自然、现代区域等类型。适应性更新时,要注意特色景观规划,对核心区进行划定,并可以围绕核心区设置建设协调区域,保持各个区域的显著特色。历史文化景观区要注意与周边建设风貌的协调性,景观区内修补力度要微小,保持物质和非物质特色的原真性;自然景观区注意设置步行游线要顺应地势地貌,降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进行定期涵养;半自然区域中,在田园中进行大地景观的塑造是最受欢迎的强化方式,共同达到农业效益和旅游效益。特色小城镇有些现代建成区也是特色之一,要注意市场的动态,保持其竞争力。
3.3完善人文社区
特色小城镇服务的主体首先是原有居民,原有居民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相对简单,是小城镇活力的载体,也是小城镇重要的协作力量。随着特色小城镇旅游业的发展,城镇拆迁安置再加上年轻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对社会网络造成了一定破坏。因此,在特色小城镇发展旅游过程中,对社会网络的维护也是对文化活体的保护,保持小城镇淳朴原真的文化精神。在旅游适应性更新过程中,可以在建设旅游公共场所时,植入原住民的公共设施,例如:社区中屯、图书馆、活动室等,形成多功能复合的活动中心,增强公共交往,促进社会融合。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特色小城镇迎来旅游开发热潮。在特殊小城镇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城市修补”理念,注重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使自然生态能够自我修复,利用当地的历史特色打造特色景观区,同时,完善人文社区,稳固社会网络,促进特色小城镇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安徽省旅游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7.
[2]夏静,车震宇.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6,35(07):2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