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及十六国时期河西一带的经济

2018-01-02穆好文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晋书凉州河西

穆好文

汉末以来,黄河流域由于军阀混战,造成人民流亡,生产荒废的局面,以后曹魏时期及西晋初年虽有恢复,但是到了西晋末年,由于西晋统治阶级政治腐朽,连年战争,又造成了黄河流域广大人民大批死亡的局面,尤其是在胡族水草分子争夺政权和分裂割据的长期战争中,屠杀劫掠更使黄河流域残破不堪,但是凉州一带在这一时期,战争较少,社会较安定,生产并没有遭到破坏,经济方面并没有严重的衰落,而且在文化方面还保存了经学传统,并且还在大量的吸收着西方的佛教哲学和佛教艺术。

本来东汉后期,由于对羌人进行战争,河西人口已大量减少,汉末军阀混战时期,河西方面因为距离中原较遥远,北敦煌郡“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三国志 魏书 仓慈传),因之地方豪强大姓就趁机成为地方政治的支配者。他们在侵夺土地中形成“旧大族土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河西的生产与经济情况是不可能发展的。但是曹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公元231年,仓慈临危受命,提升为敦煌太守。他上任后一改前任姑息退让的作风,以刚柔并济的手法来对付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有的招降,有的铲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着,仓慈又迅速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减免赋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和打击豪强,伸张正义;抚慰各方商旅,许诺一定保护他们的利益。这种阶级关系调整的结果,对市场是有促进作用的。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过去西域各国来内地贡献通商的,经过河西往往被豪强掠截,或者是无故欺诈,不实行公平交易,因此西域商人非常怨恨,而且使他们视为畏途,不敢再来。仓慈到敦煌以后,对于西域商人想去洛阳的发给路证,想在敦煌出卖财产回国的,拿官府的东西同他们交易,并且沿途护送,保证交通安全,因此西域同中原的交通恢复,而河西走廊的商业也有所发展。

曹魏时期还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到敦煌地区。本来敦煌地区对于土地耕作的方法是简陋的,过去先灌溉蓄水使土地成泥然后再耕,不用楼犁。这样人和牛都很费力,收获又少。约在公元250年(嘉平二年)皇甫隆为敦煌太守,推行楼犁耕作的方法,并教以曼衍灌溉的方法,这样就减轻了一半的劳动力,而且产量“得谷加五”,也表明了生产力的提高。

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乱起,中州百姓避难凉州的日月相继。

公元317年,东晋政权南迁后,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被各族武装势力分割占据,陷入了一种极度混乱的局面,史称“五胡十六国”,唯独凉州一隅(今甘肃、青海一带)为汉人张轨(东晋凉州刺史)所占据,关洛失陷后,汉人纷纷逃往凉州,成为汉人避难之所。张轨又分置大夏郡、晋兴郡及武兴郡里安置流人。可见西晋末年汉人西迁凉州的,为数甚多。当时民间流传一个歌谣说:“秦川中雪没完,唯有凉州奇柱观”。这说明凉州是比较安定的。因此也就有许多人向这里迁移。张轨嫡孙张骏于公元345年自立为王,建“前凉国”政权,设都于姑臧(今甘肃武威)。

除了西晋末年关中和洛阳一带人民向河西迁移以外,魏晋时期还有许多北方塞外的鲜卑迁入甘肃各地,如乞伏国仁在脱离符坚时有从十万,秃发氏在张轨斩拔能以后,降附者有十余万口。此外还有许多小部落,这些人自从南下以后,就“世界河西”,或世居陇西,而且他们都在定居以后从事农业。如秃发乌孤就以“务农桑修邻好”(晋书)为政策,这些新迁来的各族人民,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对于凉州经济的开发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张氏统治时期,对凉州的水利也是比较注意的。如当时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修北府渠长十五里,并以家粟万斛买石,引甘泉修阴开渠长十五里,二十门磊石,长四十步宽三丈”“堰水溉田,人籁其利”。 《汉唐西域与敦煌郡大事记简辑》从这个时期敦煌郡对水利的重视推想,河西其他各郡对水利工作也必然会加以重视的。由上所述,可知河西地域自魏晋到前凉时期,经济情况是比较好的,因此当西晋末年政府财政困难的时候,张轨还额外向洛阳进献“马五百匹,牦布三万匹”《晋书》。张轨采纳了这个意见“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行,人籁其利”晋书 第 86 卷 列传第五十六 张轨等.货币的回复,也表明了河西经济的回复。

符秦滅前凉以后,由于与西域方面交通频繁,凉州在商业上和文化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符坚还迁徙了“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畴不阔者亦徙七千余户”《晋鲁?惊武昭王传》。因之河西的劳动人口继续又有增加,对生产的发展,也必然起到推动作用。

后凉时期,凉州方面的战争主要在张掖以东地区,由于连年战争,加以天灾,因之吕隆时姑臧一带“谷价踊贵,斗值钱五千文,人相食,饥死者十余万口,城内昼闭,百姓出城为吏虏奴婢者,日有数百。”(晋书)沮渠蒙逊进攻后凉时,吕隆泒人请求南凉援助,南凉尚书婆衍仑说姑臧的情况是:“饥荒残弊,谷石万钱,野无青草,资食无取”(二十五史)。后凉被姚兴所灭后,姑臧一带只剩三千余家,可见后凉末年姑臧一带的确是荒凉残破的。但是河西的西丰却因战争比较少,社会经济并未受到严重的创伤。

到了南凉西凉北凉统治时期,凉州的社会经济又逐步恢复起来。南凉利鹿孤以“劝深农桑以资军国之用”《晋书》卷一百二十六《秃发利鹿孤载》为政策,北凉沮渠蒙逊最初在张掖一带就很重视农业生产,他颁布了劝农令说:“戍东屡动,干戈未断,农失三时之业,百姓户不粒食……”《晋书》卷129《沮渠蒙逊载记》。至于敦煌一带这时还继续兴修水利,如段业以孟敏为敦煌太守,“在敦煌西南十八里修孟狻渠,长二十里,于甘泉都乡升门上开渠溉田”此后,李暠建立西凉,采取广田积谷的政策,准备东征,及迁都酒泉,又把符坚时移徙敦煌的百姓“分南人五十户置会稽郡,在汉玉门县界,于广至县置广夏郡”,来开发酒泉一带的生产。晋末李暠传说:“既迁酒泉,乃敦劝稼穑,百姓乐业……”可见酒泉的生产还是比较好的。

河西的分裂时间不算很长,西凉南凉先后被北凉沮渠蒙逊所灭,战争结束,社会经济也恢复了正常的发展,而且自从沮渠蒙逊迁姑臧后,中间一度残破的姑臧已逐渐恢复。西凉灭亡以后“鄯善王比龙入朝,西域三十六国皆詣蒙逊称臣贡献”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六。各国商人“多诣凉土贩货” .《北史 西域传》。姑臧不但成为凉州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也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所以后来北魏北齐灭北凉,攻下姑臧时,俘虏中就有许多西域商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祸蔓延,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破坏。甘肃的河西地区,虽先后出现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割据政权,但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仍然持续发展。曹魏统一北方,仑慈、皇甫隆相继镇守敦煌。仑慈采取积极的护商政策,不仅在敦煌组织与西域商人的交易,还发放路凭,护送到关中、洛阳贸易,对于恢复和发展河西商品流通起了良好作用。皇甫隆镇守敦煌时,大力推广先进农耕技术,使当地农业生产有了显著发展。晋时中原大乱,凉州刺史张轨保守河西,境内比较安定,关陇以东人民视为福地,纷纷流入河西。苻秦时,不仅中原,甚至长江流域,也向敦煌移民垦种,当时农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后凉时,河西一度出现割据混乱局面。不久,由于南凉、西凉、北凉等统治者较为注意发展生产,河西经济又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南北朝时期,甘肃东部,汉、鲜卑、氐、羌、柔然等族,互相影响、共同发展,成为甘肃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时期。

猜你喜欢

晋书凉州河西
最爱凉州面皮子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
枕戈
升级版河西之战
敦煌P.3619卷一首有关凉州瑞像诗歌的考释
河西行(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