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互层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主要影响因素

2018-01-02杨依峰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火驱火线

杨依峰

摘 要:曙光油田是一个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油田,其中薄互层油藏储量占68.4%, 主力油层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85%以上,在不转换开发方式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潜难度加大。为了稳定此类油藏的产量规模,区块于2005年6月在杜66块首先实施火驱采油技术现场试验。本项目针对火驱各阶段开发矛盾,总结火驱开发特点,对火驱开发平面及纵向上火线波及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指导下步调控工作。

关键词:薄互层、火驱、燃烧差异、火线、纵向动用

引言

杜66块1985年正式投产,经过27年热采吞吐开发,油藏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存在“两高两低”的开发矛盾[1]。区块于2005年6月开始进行火烧采油技术试验,经历了从单井单层先导试验到多井组多层规模实施的过程,目前井组已达105个,控制地质储量4015×104t。近年来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火驱机理及适应性的研究,深入分析火驱各类影响因素,为下步精细调控奠定基础。

1、概况

曙光油田杜6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四段上部杜家台油层,属扇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含油面积4.9km2,地质储量3940×104t。油藏埋深800~1200m,油层平均有效厚度51.4m,平均渗透率0.781μm2,平均有效孔隙度25%,原油粘度300~2000mPa.s。纵向上划分为杜Ⅰ、杜Ⅱ、杜Ⅲ三个油层组,10个砂岩组,30个小层。含油井段130~170m,油层层数多,平均单井30~40层。单层厚度薄,平均只有2.5m,为典型的薄互层状稠油油藏。标定采收率为27.2%,可采储量1070.6×104t[2]。

1985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上产阶段、稳产阶段和产量递减阶段。经过20多年的吞吐开发,区块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存在“两高两低”的特点,截至目前杜66块有油井544口,开井368口,日产液1815t/d,日产油412t/d,综合含水77.44%,采油速度0.40%,采出程度23.5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6.79%。断块累积产油929.5415×104t,累积产水934.8032×104t,累积注汽1677.7633×104t,累积注水74.9777×104t,累积油汽比0.61,目前地下亏空450.9×104t。目前平均吞吐11.9周期,地层压力1.2Mpa,对比原始地层压力下降9.53Mpa。

2、火驱开发历程及现状

2.1火驱开发历程

杜66块火驱采油试验项目从2005年初开始启动,经过资料分析和多方结合,最后确定杜66北块曙1-47-039井组。2005年5月,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启动杜66北块曙1-47-039井组进行火驱采油现场试验。

2005年6月—2006年10月为单井组单层火驱先期试验阶段;2006年10月—2010年9月为六井组单层-多层火驱先导试验阶段;2010年10月—2012年1月为十六井组多层扩大试验阶段,2012年1月-目前为规模实施阶段。

2.2 火驱试验现状

截止目前,火驱采油试验区共有注气井105口,开井85口,日注气100×104Nm3。共有生产井487口,开井386口,日产液3985t/d,日产油825t/d,含水79%,年产油24×104t。

3、火驱开发取得的主要效果

一是日产油量持续上升:火驱井组日产油由转驱前330吨上升到713吨,增加一倍以上。

二是单井日产油不断提高:区块单井日产由0.9t/d提高到1.9t/d,是吞吐的2.1倍。

三是年产油量稳定回升: 年产油达到24×104t,较转驱前提高11×104t,较常规吞吐增加16×104t。

四是阶段增产效果显著:实施火驱以来阶段增产67.5×104t。

4、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4.1油藏处于高温氧化燃烧

火驱转驱以来,尾气排放量持续增大,尾气组分监测结果表明:80%以上的油井实现高温氧化燃烧,O2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产出气CO2含量在12%以上,N2/ CO2比值在4-6之间,视氢碳比保持在1.1-2.5之间。油藏整体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

4.2油层温度压力上升明显

转驱后地层温度、压力变化较为明显,其中注气井温度逐步下降、压力逐步上升,而采油井温度、压力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导试验区地层温度由73℃上升到109℃,压力由0.8MPa上升到3.2MPa,数模显示高温区范围明显增大。

4.3井距越小见效程度越高

生产井受效时间受井距影响,杜66块火驱采用100×141m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平面上见效程度和见效速度受井距影响较大。统计先期试验10井组的见效井数表明,70m以内的内线油井见效井17口,占其总井数的85%,100米的油井见效井19口,占其总井数的76%,141m井距的油井见效井8口,仅占其总井数的53%。实践证明,井距越小油井見效率越高,见效程度越高。

4.4采出程度决定油井见效速度

采出程度高的区域油井见效速度快,但增产效果较差。先导试验七井组区域共有油井45口(含部分二线井),见效井41口,见效率91%,其中采出程度大于20%区域见效率达到100%,采出程度小于10%区域见效率只有85%。

从增产效果来看,采出程度小于10%区域的油井单井日产从0.52t上升到4.2t,增加3.7t,而采出程度大于20%区域的油井增幅只有0.8t。

4.5储层物性影响火驱动用程度

一是平面非均质性导致火驱平面动用不均。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导致平面动用不均,根据2009年示踪剂测试结果表明,见气井18口,占生产井的66.7%,少量见气井9口,占生产井的33.3%。其中单向见效13口,占48.1%;双向见效9口,多向见效3口,两项占44.4%;不见效2口,占7%。

二是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导致纵向火线波及差异。杜66块上层系储层砂体一般为30~50 m,全块平均砂层厚度为46.2 m,储层以不等粒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25.9%,渗透率571×10-3μm2,泥质含量16.38%,属高孔、中-高渗储层。纵向上层间非均质性强,渗透率变异系数0.62,突进系数5.1,级差50;层间渗透率级差最大可达287倍,突进系数最大为12,层间矛盾突出[3],使火驱纵向动用存在较大差异。

5、结论

(1)井网井距为影响火驱见效程度的主要因素;

(2)采出程度越高的区域见效速度越快;

(3)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火驱见效不均;

参考文献:

[1] 张厚福.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2] 温静.“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J].特种油气藏,2004,11(4)

猜你喜欢

火驱火线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下)
穿越火线之排雷小分队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穿越火线之巷战攻略(下)
辽河油田火驱开发技术进展
火驱油藏工程分析与设计
改“堵”为“疏”水火“相容”我国首个边水(水淹)稠油油藏火驱获突破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
气驱特征曲线在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中的应用
浅析超稠油火驱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