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研究
2018-01-02朱钰
朱钰
摘 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和传统本科院校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高职院校想要展现自身的教学特色,首先就要坚定的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培养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的金融专业人才。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是有待加强。本文对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如何正确的展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及当前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和改变方式,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相关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进程也被广大高职院校所重视。要将学校作为调整的主体,是因为在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过程当中,教职工们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企业提出了自身的要求之后,需要教师在课程建设当中体现出来,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可以使得学校在课程建设当中能够起到建设的主体作用。其次,在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在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课程建设时,我们需要对课程目标的设置有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考虑。首先课程内容一定要与企业的日常需求相适应,对企业的具体需求需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和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在进行课程的整体构建时,也需要教职工们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进行一个分类以及最终的全面整合,最终因材施教,在课堂当中呈现出独特的教学内容。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并且由于我国积极引导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不断的发展,引导中国经济能进一步的世界化,我国内部的经济改变趋势更是令人难以捉摸,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想要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准确的了解金融行业的改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必须要运用到实际办学模式当中。
事实上,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育过程当中,传统的金融专业教材还是处于一个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根据传统教材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相比较于社会上的主流本科院校而言,原本就少了一年的教学实践课程,高职院校教师继续坚持原有的理论式教学无疑是给学生的实践能力雪上加霜,加上今年来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也进行了一部分精简大多数实践课程都被当成不必要的课程被从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删去,这种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与当前的经济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使得学生对目前的金融领域变革不能有一个及时的具体的了解,即使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育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教育阶段,已经加入了其他方式来弥补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但是大多数高校现在还是在一个起步阶段,不能够完全应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需求,因此当前最好的方式就是展开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
事实上,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能够培养出更加偏向实践的综合型人才,弥补社会上主流本科院校中理论人才过多造成的实践人才的空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能够对金融机构,金融企业等等能的岗位和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特点等等工作模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你的提升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开展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能够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产生双赢的局面,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准和需求,制定并进行一个准确的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实践型人才,从而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也能够迅速的适应社会需要。而企业也可以收获到更多自身真正需要的金融专业人才,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人才吸收,促进进一步的企业综合实力提升。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辦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建设形式僵硬单一,不能够灵活转变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当中,主要的课程建设形式只有两类,也就是课程置换和课程共建。
所谓课程置换,也就是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传统课程建设全部都替换成企业要求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过分与某一家企业的人才要求贴合,在应对其他企业的人才需求的时候难免会再次出现专业技能缺失的情况。因此当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和企业进行课程共建的教学模式。
所谓课程共建,也就是在校企合作当中,学校教职工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商讨专业课程建设的框架,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让企业的相关人员加入进学校的课程构建队伍当中,参与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设计,然而当前社会上并没有同类别的教育机构或者是其他的中介公司来作为中间人促进校企合作,大部分学校和企业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使得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硬件设施不足而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而企业也不能找收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
2.2.课程设置局限性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当中,大部分还是仅仅停留在专业课程的建设,对于一些非专业课程的建设则并没有重视,这是因为在金融专业的课程当中,针对专业性强的课程进行更加深化的改革是高职院校相关教师自然而然会产生的一种观念,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理念还是比较薄弱,一些专业性不强的任课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得到校企合作建设的科目往往十分有局限性。
2.3.在课程建设过程当中不能够正确理解校企合作的概念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当中,大多数金融专业的任课教师还是保留着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对专业理论知识过多的重视,导致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建设,部分专业任课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像合作企业输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的金融专业人才,完全忽视了在工作岗位当中,人才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可事实上,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让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达成合作互赢的关系,当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由于社会上的固有限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际锻炼的时候,合作企业就可以给金融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素质等社会平台,从而弥补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缺失以及全面综合素质的匮乏,完成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2.4.社会各界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事实上每一家企业最终都是以盈利作为根本目的,部分企业追求的东西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存在着矛盾,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建设并不能够深入,不认为校企合作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大多数企业并不会主动考虑校企合作的经营模式,而一些中小企又因为规模小,经济投入低,自身的资金链条十分有限,容易因为工资较低而损失人才,即使前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投入,后来也会面临着人财两空的风险,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偏见现象,大部分家长看不起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认为只有坐在办公室才是好出路,成为实践一线人才是没有出息的体现,这种具有传统偏见的思想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受挫。
三、如何改善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坚持双方平等的原则
在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都应该确立各自在建设当中起到的作用,坚持任何情况下双方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的原则。事实上,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课程建设当中起到主导作用,这是由于在学校调整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课程的安排是应当由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而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课程的调整当中,企业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相关的师资力量投入都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企业自身能够发挥正确的主导作用,提出正确的要求,对学校进行引导,才能真正培养出合适的专业人才。
而之所以要将学校作为调整的主体,是因为在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过程当中,教职工们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企业提出了自身的要求之后,需要教师在课程建设当中体现出来,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可以使得学校在课程建设当中能够起到建设的主体作用。其次,在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
3.2.改进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内容
在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课程建设时,我们需要对课程目标的设置有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考虑。首先课程内容一定要与企业的日常需求相适应,对企业的具体需求需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和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在进行课程的整体构建时,也需要教职工们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进行一个分类以及最终的全面整合,最终因材施教,在课堂当中呈现出独特的教学内容。
3.3.对教师团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建设
在高职院校当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最终的素质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团队专业性的高低会对学生的水平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都具有非常过硬的理论知识掌握,但是大部分教师由于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教育事业,而缺少在金融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对教职工的培训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联系教师进行空缺岗位实习的方式,将课程任务不繁重的教师外派到金融机构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通过教师参加金融机构的实践,提升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也能帮助合作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教师在实习当中也能真正的了解金融企业的需要,从而在回到学校之后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针对性培养。
高职院校应当对教师在课余时间去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报以支持和鼓励的态度,教师通过自身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进行一定的结合,雙方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时间技术与知识的创新,从而能够使教师在根本上了解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回到职业岗位之后也能对学生进行更加贴切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高职教育发展“三化”与“三跨”理念的若干思考[J]. 毛大龙.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0).
[2]互动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J]. 梁珍,顾丹. 职教通讯. 2016(05).
[3]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赵蒙成. 职教通讯. 2016(04).
[4]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变迁的渐进模式研究[J]. 黄文伟. 职教论坛.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