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思路探析
2018-01-02赵坤
赵坤
摘 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之一。在整个相关专业体系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而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既让学生掌握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革新
一、《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背景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下简称《模电》。通过学习《模电》,可以为后继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模电》有别于其它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具备专业核心课程的性质。在整个相关专业体系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模电》的教学难点多、理论杂、覆盖广、难度大、课时紧。在教学中时常出现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让“模电”变成了教师的“磨电”,学生的“魔电”。甚至出现了学生“弃学”的情况。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活泼的性格却给他们的动手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故而高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大多数学生对直观对象比较感兴趣,但逻辑推理能力略有欠缺。学习中,学生通常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重复的、单调的理论性讲解,必然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效率上更是一种浪费。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模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点,既让学生掌握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建立实用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
1.《模电》教学需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教师队伍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都必然存在一个认识的过程,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多读、多思、多做的方法才能达到。首先要多读书,多阅读不同的参考资料。不同的文献在处理同一个知识点上,采用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进行的文字阐述也各有特点。因此,通过翻阅不同的参考资料,会加深对知识精髓的认知;其次,就是要多思考相关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当今电子发展的前沿,并将其及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内容更加丰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后,老师要让学生做题,自己就要先做题。我们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在完成大量习题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消化。在做中思考,了解不同题型所考核的知识点,那么在讲课时,就可以将其作为扩展内容深入讲解。通过上述积累,教学时,我们的课程内容不仅具有所需宽度也会具备一定的深度。
2. 《模电》教学需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晰脉络
“模电”的知识体系虽然繁杂,但是教学过程始终是围绕着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渐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具备清晰的知识脉络,不受外界干扰。理顺课程体系、把握课程脉搏、掌控课程主线,将课程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精进的体系结构进行讲解。使课程内容形成完整框架,更有条理,更易理解。例如我们在讲解“集成功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由分立元件到单级放大电路、从单级放大电路到多级放大电路、再从多级放大电路到集成电路、又从集成电路到综合应用电路的过程。只有我们清晰地把控好主线,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航线”不发生偏航。
3. 《模电》教学需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启发方式
高职学生通常并不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思考热情,我们教师可以尝试合理设置问题,采取“引蛇出洞”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从源头思考。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啟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我们在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分析“信号是否被放大?”,学生自然可以很快得出信号被放大的结论。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信号可以被放大多少倍?”,学生通过计算也可以很快得出答案。最后提出第三个问题,“是否所有信号都可以被放大?”,学生通过静态分析会发现只有在三极管处于放大区的情况下信号才能被正常放大。教师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层层深入,与学生一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从问题的源头启发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4. 《模电》教学需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模式
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书本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枯燥的知识,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课题,让学生围绕这些具体的问题自主分析、讨论、思考并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在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需求情景,营造一个直流稳压电源的需求场景。譬如让学生给家中的收音机适配一个5V的直流稳压电源,请学生解决需求,从而将新课导入。此时,我们可以告知学生,我们所需的直流稳压电源的相关参数,让学生为之后的自主学习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知识准备。学生在了解相关设计要求后,将直流稳压电源分解成不同组成模块,针对不同模块做出相关设计计划,利用之前所学知识进行模块化设计。教师利用确定下来的设计方案驱动学生去具体完成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在需求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5. 《模电》教学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渐进教学
由于《模电》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凌乱而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点作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讲授新知识,以点带面、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假设此时需要讲授一个复杂的电路系统,我们就应当从一个简单的电路讲起。在学生对该电路吃透之后,我们分析其优缺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弥补方案。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将一个简单的电路,完善成一个复杂高效的电路。由浅入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如此一来,知识点的跨越程度不高,利于学生缓慢接受,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
6. 《模电》教学需要“暗度陈仓,偷天换日”的主体互换
传统教学中,学生整堂课坐在教室里听讲,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主动思考,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更何况高职学生原本就难以接受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学生不听课所带来的“负能量”反馈到教师身上,又使得教师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下降。此时,我们不妨将教学主体转化为学生,改变传统的布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发散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具体教学任务,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只让少部分同学参与讨论。施教过程中创设实际问题,把任务交给学生,只有每位学生都进行思考,才能解决问题。通过思维碰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予每位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通过把自己的想法、成果展示给大家,体验成功的愉悦。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置换的只是课堂的主体,尝试把课堂的更多的空间交给学生,而不是置换师生身份。毕竟高职的学生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传道受业的完整能力。
三、完善综合考核方案,拓展考试形式
目前,高职类学校考试形式尚不全面,很多课程的检测主要是以笔试为主,而考前又会发放大量复习资料。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如何应对考试,不注重动手实践环节,这样就本末倒置,失去了本门课程的特点。同时也丢掉了一次让学生开发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在考试过程中,我们要尝试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表述能力、实践能力均纳入考核范围。同时要将考核标准向国家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靠拢。
四、结语
综上,我们讨论了《模拟电子技术》在高职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思路。我们希望让《模电》的教学不再给学生一种“雾里探花,水中望月”的感觉。积极利用好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更加新颖、合适、高效的教学和测试手段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到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让课程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