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部侗族侗歌的现状和发展

2018-01-02罗仙泗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发展定位现状

罗仙泗

【摘 要】民间音乐中的民歌都是重要的,它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其曲调和歌词总是在变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区域特征等。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各种音乐类型的基础。侗族民歌深刻反映了侗族的社会生活,在音乐风格上,北部侗歌的演唱形式以齐唱和独唱为主,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旋律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性较强,调式较为多样。

【关键词】北部侗族;侗歌;现状;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039-02

侗家人人会唱歌,素有“年长者教歌,年幼者唱歌,年幼者学歌,以及善歌者受到赞扬,歌师受到尊敬”的社会风尚。 时至今日,侗族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婚丧嫁娶,宗教礼仪,都要以唱歌来庆祝。

一、原生态侗歌的美

原始生态学一词最初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没有人类影响的情况下被破坏的原始自然状态。然而,随着工业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物种的灭绝。

原生态侗歌的美,体现为及其淳朴、自然、原始的美,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之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自由的旋律、歌词的自由演唱与自然的歌唱方法国家构成自然美。它不同于所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奏的技术规范.即兴创作,不需要剪裁,也不需要切割,是一种直接的即兴创作。真实的情感,它生动自然,是自然与文华最完美的结合。是最生动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对生活的直接诠释,是人类最纯粹的艺术,音乐文化。原始的生态民歌不是城市化的艺术,更不用说商业,它存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和其他未被受到现代社会文化的侵扰。它和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北部侗歌的现状

人们发现,随着恶劣环境的变化,人类创作的民歌与自然和谐相处,发生着改变,一方面,随着自然坏境的破坏,原本生活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们也不得不彻底改变其生存方式,而随着劳动方式的改变(如机械化、自动化),很多劳动号子已没有存在的条件,这些承载着祖祖辈辈精神财富的民歌必然将面临消失殆尽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城市音乐文化对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一些地方民歌的原貌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原始的生动自然的阿提斯。抽搐特性。人们逐步认识到越是在世界工业、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越是要保护文化的本土化,原生态文化的丧失就意味着人们放弃了民族的立身之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现代化的进程正在深刻改变侗乡人的社会人文生态。特别是北部侗族与汉族交往密切,当地的侗歌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外出打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学唱、会唱、爱唱侗歌的人越来越少,歌师、歌手、歌堂在减少,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强烈的碰撞。目前的现状是,学龄儿童都进学校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时间在家学唱侗歌,初中毕业后有的升入高中继续深造,有的外出打工谋生,还未深入接触民族文化就远离家乡,与民族文化拉开的距离越拉越大,后继无人。侗族音乐传承的根基正在动摇,特别是北部侗族民歌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局面。因此,抓紧抢救、整理、保护北部侗歌是重要的任务。

三、北部侗歌的发展研究

第一,有意识地培养北部侗歌在民间的自我复苏。以政府根据东寨立法和民间资金的形式,建立大的歌曲继承激励机制和保护政策,包括优秀歌唱家和歌舞团。

由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制订、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侗族大歌宣传工作条例》,逐步建立一套开展大歌宣传的工作机制,通过对大歌文化的宣传,让基层领导干部、侗族村民认识到大歌文化对侗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侗族大歌社会文化生态的重要性。

由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颁布并实施一系列有关侗族大歌保护的文件,包括《优秀歌队、歌师、歌手产生和奖励办法》《贫困歌队、歌师、歌手的认定与补助办法》《侗族大歌保护与发展基金的筹集与使用办法》等。

在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成立“侗族大歌保护领导小组”,其成员主要包括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五县文化部门的主要领导、当地知名歌手和从事侗族大歌研究的专家学者。

第二,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正式制定,保护传统侗族村庄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典型的侗族村落。保护侗族大歌的生存载体。参考当地传统乡规民约。

通过具体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加强对侗族村寨具有典型族性的物质文化,尤其是典型建筑物(鼓楼、戏台、寨门、风雨桥)的保护,并将具体的保护条款落实到以村寨为单位的行政责任机构。

以定居型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侗人,历来重视其自然生态的维护和保养,并有详细款约规定了族人与自然的相守共生之道。当前政府尊重侗人长期以来信赖和使用的传统款约中关于自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原则,关以行政立法的手段进一步强化和强调对侗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限制的开发周边农田、森林与河流。

第三,政府部门、相关学者和民间艺术家共同努力,抢救、收集、整理侗族歌曲的资源,准备侗族文化和生态档案。以民俗为核心。资源搜集:通过访谈、录音或录像的形式,记录大歌在民间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对歌师歌手歌队的歌俗活动进行定期的整理,对大歌曲库进行不断的文字、曲谱或音像形式的搜集和编辑。资源普查:对现有的大歌相关资源,如:歌师、歌队、歌俗、歌书进行有计划的全面普查,并落实到每一个侗族大歌流行的村寨。

资源整理:在学者专家和民间歌师的指导下,将已经搜集到的资源和不断入库的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定期整理。为“侗族大歌民俗档案馆”的筹建积累资源。

第四,组织专家学者对大歌及其相关的侗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学术调查和研究。一方面,探讨了“大歌”独特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如何处理侗族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编写不同深度的侗族大歌教材,促进大的发展。歌曲进入流行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堂。

组织国内外少数民族与当代问题专家共同探讨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侗族傳统文化如何在当代既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能保持传统的族群文化特征。组织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侗族大歌与侗族文化”的不同专题讨论会,希望通过专家们跨学科的合作进一步认识到大歌的独特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大歌、认识侗族大歌潜在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培养年轻一代侗族的文化自信自尊。黔东南自治州拟以“侗族大歌艺术团”为基础的专业表演团体为主要演出力量,在国内外举办大歌展演活动。具体任务包括:在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举办侗族大歌邀请赛;在国内大城市展演侗族大歌;在国外重大场合展演侗族大歌等。成立一个具有较高水平、较高素质的完全以表演侗族传统歌舞为主的综合性的“侗族大歌艺术团”和“侗族大歌音像公司”。“侗族大歌艺术团”“侗族大歌音像公司”主要承担侗族大歌的音乐创作、光碟的制作与发行、市场的管理与开发等。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2]徐新建.侗歌民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张泽忠,韦芳.侗歌艺术传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4]王安国.音乐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杨春念.侗族单身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

[6]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7]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8]杨昌军.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与传承保护[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02).

[9]欧阳克俭.如何抢救和保护我们的原生态文化[J].杉村文学,2009.

[10]袁文敬.刍论侗族文化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0).

[11]杨晓.乡间与校园:侗歌传承的两种形态[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04).

猜你喜欢

发展定位现状
论职业高中舞蹈社团的定位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
浅析武汉科技馆及新馆发展定位
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