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创业领域研究

2018-01-02张淼淼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淼淼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走向了自我创业的道路,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治措施。然而,虽然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创业率快速增长,但创业成功率却增势缓慢。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时期,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成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领域;领域优势

1.现状分析

1.1我国关于高校学生创业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高校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行为现状、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能力与素质等方面,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创业起步晚、历史短,经验不足、教育资源欠缺等因素,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对于创业行为现状和创业教育的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从高校创业教育的视角研究,我国创业教育对各种学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分层,理性地概括了我国的教育现状,但缺乏对实践的积累分析,对于帮助创业者理清创业思路、做出正确的先决判断仍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不平衡发展。

二是研究样本欠缺全面、真实性。首先,我国对于申请国家贷款、依靠政策优惠进行创业的高校学生缺少有效的跟踪调查记录,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调查样本。其次,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高校学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数据更新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数据权威性不足。

1.2高校学生创业前景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根据近年来麦可思公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从2012年的2.0%,到2014的2.9%,再到2016年的6.3%,高校学生创业率逐年提升,尤其是在“双创”背景的推动下,呈现出高速发展势头。同时,国家正积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创新驱动发展”,竭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大环境。

2.研究背景

2.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又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和国家力求在我国传统发展动力下降,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经济发展新态势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辟发展新空间。

2.2“互联网+”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普及阶段迈入“互联网+”的新时代,不仅创造出结合其他行业特点的新型业务,更展现出市场发展的新前景。“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网络化、数据化,通过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使各类创业主体利用互联网这一基础资源各展其长,打造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3.创业领域的划分

3.1以运营载体为标准,分为实体领域和虚拟领域

实体领域:经济实体通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制造、加工、建筑、运输、餐饮等传统行业的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商事主体。例如,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陈生,弃政从商,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并在猪肉养殖业上大有所为,成为高校学生实体领域创业的典型代表。

虚拟领域:虚拟领域是指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与消费者在线上虚拟世界的交流互动,从事商业活动,达到盈利目的的领域。其典型代表为O2O领域、电商领域、电子金融等。

3.2以经营范围为标准,分为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

生产领域:企业自己生产产品,并以销售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盈利方式的企业就属于生产领域内的企业。生产领域包括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制造两方面,主要有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农业、林业、养殖畜牧等。

服务领域:企业本身不生产产品,而是以为消费人群提供技术或劳动服务获得盈利,这类企业就属于服务领域。现今在高校学生中覆盖较广的代理、代购、公众號运营、网站维护等均属于服务领域。

3.3以消费层次为标准,分为刚需领域和软需领域。

刚需领域:刚需领域是创业者根据市场消费人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对市场产品的刚性需求进行生产经营的领域。刚性需求(Rigid Demand)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简单指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

软需领域:软需即软性需求,是指物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的消费者满足生活中刚性需求后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消费需求。

4.优势创业领域的优化配置

4.1 人才结构的优化

对高校创业者的创业切入点进行优化配置分析,可以为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因材施教的依据,有助于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笼统式教学向分类式教学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区分度,使创业者能够依据自身条件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进行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大部分高校创业者本着首先获取经济利益的原则,大多选取销售、代理、电商等周期短,门槛低,回报快的行业作为主要切入点。实施创新驱动,重点加强创意衍生模式和科技创新模式的在创业过程中的运用,有利于将其中的创新型人才从单纯的商人角色中解放出来,在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创业。

4.2 创业动力的优化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长久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武器。当代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较强,为高校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掌握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光是掌握了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的敲门砖,更是掌握了改造传统行业焕发新商机的核心动力。而理念创新作为引领消费观念和消费热点的先驱,同样对刺激高校学生的创业行为提供着不容忽视的源动力,靠创业理念指导创业行为,使“点子”成金,越来越成为创业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消费理念逐渐从日常消费转向特色消费,从大众平民化消费转向个性定制化消费,而针对于特定消费人群和消费理念设计的创意衍生模式恰恰满足了这一新兴的市场消费需求。

4.3创业项目的优化

科技创新不仅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对于其他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必不可少,堪称“万能钥匙”。有利于提高各行各业的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而理念创新同样作为具有良好渗透性的创新动力,既可以渗透进各个产业中,推动全社会的消费升级和思维解放,也可以作为文化产业、设计行业等具体产业的核心要素,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创业层次,拓宽创业路径。

结语:

从当前来看,高校学生选择创业的还是少数,能够明确的认知到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创办出适应创业领域,应用先进模式的企业的高校学生更是少数。在“互联网+”浪潮下,高校创业生需要拓宽思维,放宽视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市场中找寻突破口,融入“互联网+”系统,依靠专业知识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创造力量与财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慧珠.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综述(J).江苏2016.02下

[2]麦克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百度文库.2016.

[3]陈学忠.《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切入点选择》.职业教育.2015.(5).

[4]卢智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分析.广西.2016.(4)6~11

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8076)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