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谨忠诚 严谨育人
2018-01-02刘兆伟刘北芦
刘兆伟 刘北芦
西汉万石君石奋的父亲是赵国人,秦灭六国后,迁于河内温县。公元前206年,刘邦与项羽共同灭秦后,项羽称王,封刘邦为汉中王。刘邦在汉中喘息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占领关中地区再整旗鼓,出函谷关东征项羽,路过河内时遇到时年15岁的石奋。刘邦问他:“你愿意跟从我吗?”石奋说:“愿意把全部力量贡献给你。”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当上皇帝,见石奋一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便任命他为中涓官,即皇帝贴身侍臣,职能是下达皇帝旨意,上传朝臣奏章。此官级别不高,但必须忠诚可靠,得到皇帝信任。
石奋一心忠于皇帝,忠于朝廷,无论朝政有何变化,他都能做到在朝尽忠,在家严谨教育子孙。
汉文帝时,石奋由于功高被封为大中大夫。虽然缺乏文字能力,但他恭谨忠诚。太子太傅因事被罢免后,朝廷举行公选,众臣都推举石奋,汉文帝对他更为认可。于是,石奋成了太子的老师。古时清明的帝王用人任官,主要标准是忠诚、公正,因为只有忠诚、公正之士,才能教出优秀的年轻皇帝。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汉景帝当皇帝后,石奋官至九卿,仍坚守做人为官的原则。接近石奋的人,会立刻肃然起敬,身心收敛。他四个儿子孝谨恭俭,忠诚可靠,都做到了年俸两千石的官。汉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大家所羡慕的尊宠都集中在他家了。”于是,他称石奋为“万石君”。
汉景帝后期,石奋享受上大夫俸禄在家养老,一年上朝一次。但平素一旦从宫门前经过,虽年老也一定要下车小步快跑,以表示对朝廷的恭敬;路上见到乘车、骑马的官员,也表示尊重。他的儿子与做小吏的孙子来拜望他,他一定严肃认真地穿好上朝见君的衣服。儿孙有了错误,他不大声批评与责备,而是自己到偏僻处反省自己的过失。如果儿孙把饭食摆在他面前,他对着桌子不吃不喝,儿孙们就会互相检查错误。一旦找到错误与原因,又明确了改正措施后,需要長者代犯错误的幼者,即父亲代替儿子脱光上身叩头谢罪,表示坚决改正,他才会答应儿孙的请求吃饭。如果是石奋的小儿子犯错误,当哥哥的石建就要代弟弟请罪。有这样严格的家规,儿孙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自然就会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子孙成年者在他身旁,即使闲居,也一定要洗好脸、梳好头发,发髻上加冠,端端正正。如果皇帝有时赏赐酒食送到家,石奋每次都由衷地感谢皇上,一定要向皇宫方向叩头,再跪着低头品味皇上赐给的食品,和在皇上面前用餐是一样的礼仪。石奋对待丧葬之礼,由衷地哀悼、悲痛,其儿孙遵其教导,都按照他做的样子来做。石奋的所作所为,其根本是遵循孔子“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礼与“君礼臣忠”“父慈子孝”思想而行事为人。他在面对丧事与闲居时的姿态、心境,与《论语》有关论述的精神完全一致:“丧事不敢不勉。”“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可见,孔子思想在《史记》成书时已成为当时人伦道德的准绳。司马迁说:“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意思是,石奋家忠孝礼谦,全国各地皆知,就是齐鲁地区孔孟传承者的实践行为,都自认为赶不上他。
汉武帝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因其祖母窦太后不喜欢儒术的坐而论道,将主张以儒术治国的御史大夫赵绾与郎中令王臧罢免治罪。窦太后认为读书人说得多做得差,而石奋一家讲得少却实干,于是就让他的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石建完全效仿父亲为人为官,敦厚朴实,忠心耿耿,至老不变。他白发苍苍的时候,父亲石奋还健在。每当休息日的时候,他都回家看望父亲,而且一定要先到偏房用人那里拿到父亲换洗的内衣,亲自清洗,并嘱咐用人不要向父亲报告。一贯是默默地做,不声张、不表白。可以说,父子都践行了孔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事”的做人主张。石建做郎中令时,如有要事奏报,一定要在皇帝身边无人时深切放言,使皇帝不能不听;而在朝廷群臣讨论时,他又像不能讲话的人那样一言不发。为此,皇上一直很尊重石建的为人。
石奋搬家到陵里后,有一次任内史的石庆喝醉酒回家,到了外门没有下车。石奋听到此事后,感到十分难过,拒绝吃饭。石庆酒醒后非常惶恐,脱光上身叩头请罪,还是未获得原谅。后来,长子石建脱光上身,带领全家族请罪,石奋才开口讲话:“你石庆是内史贵人,乘车进入闾里,里中长老都躲避,可你竟坐在车上坦然自若,这合适吗?”从此以后,石庆及各个孙辈的人,回家到闾里大门时,一定下车步行,恭谨地走到家。这种做法,赢得了邻里的赞誉。
石奋卒于元朔五年,时年96岁。石建哭泣哀思,到了扶杖才能行走的程度。石奋一家都忠诚于朝廷,谨慎从事,防止丝毫错误的出现。石建为郎中令上报工作时,把马字少写了一点,皇帝批复说:“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石建诚惶诚恐,认为此事重大,受到皇帝的批评,罪过当死。此后,他事事谨慎至极,一生未犯什么错误。石庆身为太仆时,为皇帝驾车出行。有一次皇帝问,出行车驾有几匹马?石庆竟然手拿赶车的鞭子一一数了一遍,然后向皇帝报告说“六匹马”。《史记·万石君列传》与《汉书·万石君列传》皆载:“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司马迁、班固二位大史学家皆以敬仰之情,记载了石奋一家皆能以礼规范自己身心,到哪里任官均能起到楷模带头作用的事迹。好的家风家教是一股巨大的正能量,正如孔子所说:“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石家子弟做人正派,充满正能量,到哪儿做官,哪里的人民都信服,这是很了不起的。
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立太子,从大臣中选拔辅佐太子的人,石庆被选中,又升为御史大夫。元鼎五年,即公元前112年,赵周被罢去丞相后,皇帝下诏书说:“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立侯。”石庆做了九年丞相没有什么匡正朝政的大主张,但其顾全大局,深知大汉王朝当时需要大笔费用,所以支持皇帝重用桑弘羊等致利之士。作为丞相,他做到了宽宏、包容,理解上意、维护上意,有利于和谐朝廷诸方力量,以形成国家的合力。当关中流民渐多、国家财政极度困难时,石庆自惭无能,要求辞职,但被拒绝。汉武帝太初二年,即公元前103年,石庆去世后被封为恬侯。
万石君石奋从15岁时开始侍奉汉高祖,历经汉惠帝、吕太后执政、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五朝,共侍奉六朝主政者,一贯忠诚,没出过任何差错,始终被认为忠诚可靠。《史记》《汉书》都对石奋大加赞美:“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也?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意思是,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万石君吧?他的教化不严厉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