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人才创业素质指标体系研究

2018-01-02王静靳甜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业者双创素质

王静 靳甜甜

【摘要】创业是指创业者自我开展的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社会行为,是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思想意识等进行的全面考核。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双创人才创业素质指标体系,明确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为创新创业提供崭新的教育引导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素质指标模型

基金项目:2017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众创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陕西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为例》(课题编号:17GG003);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二级委员会2017年专项教改课题《创新创业与就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课题编号:SZJZX-201713)。

创业是指创业者自我开展的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社会行为,是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思想意识等进行的全面考核。创业也可解释为创业者依靠个人能力创造新的企业、职位、项目等新事物的过程。其中,创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更多地来自于后天学习和实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大力发展以创业素质培养与提升为核心的双创教育,通过构建双创人才创业素质指标体系,明确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为创新创业提供崭新的教育引导目标。

创业者的创业素质是多元化、分层次的结构,不同的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通常来讲,创业者大都具备一些相似的创业素质,笔者提出的双创人才创业素质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即创业意识结构、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结构和个人素质结构。

创业意识结构

在很多情况下,创业意识都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质是指一种个性意识倾向,这种个性意识倾向涵盖了很多要素,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还有世界观、信念等。它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主要对创业者起推动作用。所以说,它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第一个子系统,即驱动系统。

1.创业需要

要进行创业活动,就要有最初诱因和动力,这便少不了创业需要了。创业需要主要指的是当一个创业者并不满足于现有条件时,由此产生的新要求、新意识等。具备了它,便有了创业的动力,但仅有它也是远远不够的,当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才有可能付诸行动。

2.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是创业需要达到一定高度才产生的,有了它之后,动力也随之产生了。创业动机在很多时候,具备很大的作用,它能够推动创业行为,是创业活动的开始。只有具备了创业动机,创业活动才会慢慢推进。

3.创业兴趣

创业兴趣指的是创业者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所表露出的情感和态度。当一个创业者的创业兴趣浓厚时,他会具备更为坚强的意志,情感也会更加深厚,创业意识也会由此得到升华。

4.创业理想

一个具备创业理想的创业者,会对未来的创业活动有目标,有向往。创业理想包含在人生理想之中,可以算作是一种职业理想和事业理想,当创业理想具备了,那就意味着创业意识慢慢形成了。

5.创业信念

创业活动中肯定少不了磨难,克服磨难时,创业信念也会随之建立起来,创业信念是创业者的精神支柱。

6.创业世界观

当创业意识达到最高层次时,创业者的创业观也会随之形成,且伴随着创业者心理与思想的不断成熟,也会与创业者的社会义务、责任感等慢慢融合在一起。

创业知识结构

在进行业务创新活动中,创业者自身的知识架构被称作创业知识结构。这些知识不仅来自于系统性的学习,也来自于真实的创业实践经验与教训,表现为个人理论及个人实践经验等多种形式,进而形成一个人的创业素质。该知识结构包含企业内部与外部多个领域,并关系到社会学与经济学等人文学科。创业的实现需要知识不断更新,在信息快速变化中寻找机遇并创造价值。创业知识构建为创业活动的长久发展与不断进步提供了土壤,让创业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1.专业知识

创业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续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对知识的把握也不能粗浅地流于表面形式,更应保证其运用的可能性。以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为例,无论是供应链、货运代理、仓储及管理学等,学生对所属专业的相关知识网络都应该全面了解,保证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2.相关知识

当专业知识的积淀不能完全满足实践需要时,创业者需要对相关学科统筹把握,知识把握与个人知识面的扩充会促进其战略性眼光的形成。以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为例,学生在把握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对市场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加以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及经济学等方面知识,对其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终使个人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从而达成既定目标。

3.创新创业知识

只有把握方法才能实现目标、实现创业、实现创新、完成发明创造。专业性的理论概念可以触发创业者的灵感,锻炼其创新思考能力,最终使其可以在创新行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实现个人目标。

创业能力结构

创业能力包含个人态度、思维、机会辨识、创新技能、风险预估及对公司运营知识的把握,还包括個人职业规划和机遇的把控能力。

1.学习能力

学生选取适合本人的合理方法对专业性的知识加以了解,获取对个人发展有利的信息,并最终对这些知识和信息加以实践应用。学习能力并不单一体现在知识的数量与涉及范围的广度上,也需突出其有用性,高质量的知识表现为学习的高效性及优良品质上。

2.沟通能力

当前,社会业务运作与实现需要良好的沟通机制,信息化社会背景对人的沟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关系网络建立的基础,也是与外部密切联系的重要工具。可以说,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也是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必要因素,直接关系其人生目标的达成。工作中,不论是金融、计算机、社会学、建筑行业,还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服务行业都需要沟通加以帮助。

3.机会识别能力

机会识别能力来自于个体对自我的充分了解与理性定义,并能对其主观情绪与行为的相关性予以把握,透过事物的外在表现分析其内在原理。创新行业人才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以及对潜在机会的感知,不能迷失于外部,应了解内部实质,为创新活动找到切入点,机会辨识能力要求创业人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发掘市场的潜在机会。

4.整合资源能力

资源的多样性与信息的混杂性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辨别和筛选,并进行有效分配,以提高其有序性、整体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激发自身创新性的开拓能力,使创业者对资源的把控程度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全面体现。在创新活动中,资源整体的有效配置能够提高其效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形成业务体系,达成企业目标。

5.决策能力

创业者决策能力在素质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有怎样的业务目标,选择怎样的实现途径,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都是其应该关注的重心,一个行业或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占有能力都将受此影响。市场的快速变化与特性的不断变更,对决策者的个人判断力与接受度提出了挑战。长远的眼光、高效率以及对市场的变革预期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果断决策、及时反应是企业鲜活竞争力的保证,综合把握与运用大量的信息,以实现合理的决策是该领域相关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6.团队合作能力

拥有明确而统一的目标,通力协作互助而彼此联系的专业群体被称为团队。在团队中,每一位成员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个人技能,为企业整体发展作出贡献,最终使团队任务的高效完成。综合时代知识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潮流,越来越多任务要求创业者具备更多的跨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样需要团队成员也具备更多的跨学科知识与技能。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信息及支持是必需的,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创业者必须注意信息交流的可靠性与和谐性,以保证团队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创新型行业来说,团队的构建与运作尤为重要,人员的协作能力也十分重要。

个人素质结构

个人素质是人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起辅助性作用的条件,若缺少个人素质,即使创业者具备再强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成功。个人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创业者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没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即使拥有再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创业机遇都难以付诸实践,就算没有太大的负面作用,也会影响创业者创新创业能力的正常发挥。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个部分。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意志和品质、气质和性格等方面。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应该具备如下心理素质。

(1)独立自主能力

创业者需要具有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个性品质,在选择人生道路、创业方向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感受,开拓创新,不墨守成规,能够按照自己的主张决策进行下去,不落到别人的决策中。

(2)沟通能力

创业需要交流,需要与客户、公众、媒体、企业内部员工打交道,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等不同形式,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创业需要通过合作交流消除各种各样的障碍,化解矛盾,增强责任,降低工作的难度和风险。简言之,沟通合作有助于创业者事业的成功与发展。

(3)风险承担能力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机会与风险共存。只要从事创业活动,就肯定有风险和挑战,范围和规模越大,取得的成就就会越大,但是风险也越大。创业者既然立志要创业,那就必须有胆有识,敢于实践,敢于冒险,有勇气、有野心、有决心去追求自我创新发展,去完成创业。

(4)情绪控制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防止冲动,使自己的创业活动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有不合时宜或者缺乏理智的行为。

(5)逆境突破能力

自主创新创业人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及逆境突破能力,能够在逆境中激流勇上,能够确定正确而且令人奋进的目标,带领员工摆脱逆境实现目标。

(6)自我调节能力

面对市场的复杂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创业者应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要有周全的思考能力與分析能力,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面对现实及时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为自身发展蓄积力量。

3.职业素养

本文提到的职业素养指标借鉴了新道科技“企业视角的双创人才十大职业素养指标模型”,笔者认为这套指标模型为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益参考。创新创业人才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发现与探索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要具备明确的创业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创业困难和障碍时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一直坚持在创业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创业者双创素质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