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栽培技术
2018-01-02邹凤喜
邹凤喜
五大连池市属于寒地水稻稻作区,位居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我市主栽品种最多是11片叶品种,因此我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以11叶品种为标准,是在水稻“器官同申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市稻作实际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技术。它制定了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肥、水、植保等调控措施实现高产稳产的实用技术体系。该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更为科学合理。
一、移栽
移栽时期:适期早栽。中苗机插必须在5月25日前栽插结束。
二、水稻5叶期
【诊断标准】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0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16厘米左右,5叶龄田间每平方米稻苗茎数为200株,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30%左右,如果每穴有长出2个分蘖就达到了茎数标准。
稗草叶龄和阔叶杂草叶龄:用双手在水稻行间捧表面泥土,仔细观察判断杂草种类,确定杂草叶龄。
虫害:是否有潜叶蝇发生,叶尖是否有虫卵,叶片上是否有白色条斑。
【调控措施】
杂草防止:采用除稗剂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方法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水稻4.5-5.5叶期(插秧后15-20天),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选用60%马歇特乳油1500-1995毫升/公顷或50%苯噻酰胺1200-1500克/公顷;稗草叶龄大于1.5叶期,选用30%莎稗磷乳油900-1050毫升/公顷。上述除稗剂与15%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300毫升/公顷混配防止雨久花、泽泻和慈姑等移栽田杂草。
潜叶蝇防治:水稻4.5-5.5叶,选用70%蚍虫啉水分散粒剂90克/公顷,兑水喷雾,喷液量225升/公顷。
三、水稻6叶期
【诊断标准】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5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21厘米左右,6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每平方米茎数为300-320株,诊断是否有负泥虫发生。
【调控措施】
施肥管理:进入6叶期,如果分蘖肥有分两次施的,第二次分蘖肥必须在5.5叶左右施完。
水层管理:采取间歇灌溉,即灌3-5厘米水层自然落干,田间无水脚窝有水时就再灌浅水。
负泥虫:水稻5.5-6.1叶如有负泥虫发生选用常嫦一号(甲维盐、毒死蜱)500-1000克/公顷,兑水喷雾,喷液量225升/公顷。
四、水稻7叶期
【诊断标准】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20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26厘米左右,7叶龄达到计划茎数的80%。此期为11叶品种为有效分蘖临界叶位和剑叶分化期。
【调控措施】
田间茎数不足的,施用调节肥。调节肥用量控制在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10%以内。施肥时以浅水层施用,并保水3-4天之后自然落干,仍继续采取间歇灌溉。
五、水稻8叶期
【诊断标准】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25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31厘米左右,11叶品种7.5叶龄后达到计划茎数,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并开始幼穗分化。
【调控措施】
11叶品种在8叶期,正是有效分蘖临界期之后,要开始晒田,约需晒田3-5天,达到地表面微裂再覆水。
六、水稻9叶期
【诊断标准】
最晚出叶日期为7月2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36厘米左右。
【调控措施】
水层管理也是采取间歇灌溉。
七、水稻10叶期
【诊断标准】
最晚出叶日期7月9日(5月25日前移栽)、11叶品种叶长31厘米左右,茎数达到最高分蘖期,无效分蘖开始死亡。此期进入拔节期,基部第一节间开始拔长,株高迅速增长。诊断是否有叶瘟、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发生。
【调控措施】
肥水管理:寒地水稻11片叶的品种9.1-9.5叶期是施用穗肥适宜时期,施用穗肥其氮肥用量为全生育期用氮量的20%和钾肥的30%-40%,叶色深绿长势繁茂不宜再施氮肥,可单施钾肥、硅肥,避免感病、促进早熟、增加千粒重。水层管理间歇灌溉。
病害防治:11叶水稻品种,在水稻9.1-9.5叶期,选用2%加收米液剂1200-1500毫升/公顷,兑水225升/公顷,茎叶喷雾,防治叶瘟、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
八、水稻11叶期(剑叶期)
【诊断标准】
11叶品种7月15-16日叶龄达11叶进入孕穗期,7月25日左右达到始穗期。叶长25厘米左右。
诊断是否有纹枯病、秆腐菌核病发生。
【调控措施】
剑叶露尖为寒地水稻封行适期。剑叶抽出后关注后四片叶的健康成长,养根保叶,保证结实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
病害防治:在水稻10.1叶期,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00克/公顷,兑水225升/公顷,茎叶喷雾,防治纹枯病。
九、水稻孕穗期
【诊断标准】
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值为6.0以上。诊断是否有鞘腐病、纹枯病。
【调控措施】
水层管理:孕穗期采取浅水间歇灌溉。
病害防治:在孕穗初期,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00克/公顷,与2%加收米1200-1500毫升/公顷加3%多抗霉素水剂1200-1500毫升/公顷混配协同防治穗颈瘟、胡麻斑病、鞘腐病、纹枯病、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兑水225升/公顷,茎叶喷雾。
十、水稻抽穗期
【诊断标准】
最晚抽穗期11叶品种在7月25日左右,出穗到齐穗期7天左右。基部节间短,剑叶节高度应在株高1/2以内。诊断是否有穗颈瘟、鞘腐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褐变穗等病害。
【调控措施】
水层管理:水层管理的目标是“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抽穗期以浅水层灌溉,齐穗后间歇灌溉。
田间混合型病害防治:在齐穗期,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劑300克/公顷,与2%加收米液剂1200-1500毫升/公顷和3%多抗霉素水剂1200-1500毫升/公顷混配防治穗颈瘟、鞘腐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褐变穗等病害,兑水225升/公顷,茎叶喷雾。
十一、水稻结实期
【诊断标准】
抽穗以后,叶色转绿,叶片褪色慢;根部呈白色,直至蜡熟期仍然有少量分枝根发生。结实期需要诊断植株是否早衰、是否有谷粒瘟和枝梗瘟发生。
【调控措施】
结实期要养根、保叶。保持结实期旺盛的物质生产和运输能力。
水层管理:乳熟期至蜡熟中后期3-5厘米浅水层间歇灌溉,蜡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
(作者单位:164100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