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学生,让音乐教学更有效

2018-01-02钱震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赏析教学活动

钱震

苏霍姆林基有言:“教师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更易进行,之后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该模式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和内容的转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有效开发其智力资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有效教学”成为大家研究的方向,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有专家提出:“只有在对学生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些年一直在不断的研究探索,发现只有在真正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取得一份知识行囊,更能受益学生—生,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材可谓关键资源之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研究和参考教材内容,但教材是死的,现实情况总是发展变化的,音乐教师必须要强调自己作为独立的、能够自主思考的“人”的地位,不断挑选、完善、替换所要讲授的内容,做到有效、科学、创造性地利用音乐教材。

如,苏少版教材中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奥林匹克风》,这个单元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重温2001年欢庆申奥成功的盛况,这个教材的安排显然已不符合现在的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在01年才几岁,对这一历史时刻无任何概念;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几乎每个孩子都亲身经历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因此我把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采用倒叙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奥运的举办对一所城市、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再如,受现代媒体的影响,中学生不喜欢音乐教材上的歌曲更喜欢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往往更迭迅速,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比较能迎合学生的身心需求。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源于歌曲所具有的时代性、简洁性和释放性,这些歌手通过商业化的包装变得光鲜亮丽,个性时尚,往往能够引领潮流,学生们正值青春期,更容易加以追捧和模仿,歌手所具有的个性也是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施予学生的作用,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倡美而鞭鞑丑。

于是我深入了解学生特别崇拜的歌手周杰伦以及他的作品,发现原来这位口齿不清的台湾小伙子音乐功底深厚,对古典、现代音乐的诠释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他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全方位的带出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古今融合,中西合并,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更让世界了解中国多了一条途径。在课堂中,我选择了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东风破》《霍元甲》《菊花台》等歌曲进行赏析,古文化的渗透、古诗词的韵律以及中国民族旋律的精髓如何在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中呈现,都由学生从感受体验中层层剥开,这节流行音乐的赏析课不是充斥着单纯的时尚成分,而是真正和学生探究流行音乐之美,提高学生赏析辨别优秀流行音乐的能力,深受学生喜欢。

二、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每个班级的音乐课每周只有一次,这是该课程的典型特点,较之其他学科,音乐教师同学生之间只能进行很少的沟通,通常一个音乐教师还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很难充分了解学生,因此了解自己的学生是首要任务。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程度。进入中学的孩子来自全区不同的小学,教材虽然相同但是由于师资、教学资源等情况的不同学生基础各不相同,因此,了解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演唱演奏技能技巧就很重要。其次要了解特长学生情况。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增加学生的自信;还能为课堂增彩,比如在欣赏由二胡、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演奏的乐曲时,一个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件件乐器都精通,因此让这些特长生为学生演奏,教师讲解更透彻,学生更感兴趣。另外还要了解各班级特点及状况,比如有的班级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就可以在课堂中增加演唱技巧、合唱的训练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差异,作为音乐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条件下才能确定合理准确的学习目标,这也正是教学的活动的起点与落脚点,我们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充当行为主体,学生取而代之。比如:“借助……,提高…能力”,这样教师便充当了行为主体,而:“探索…,感受…,体会…”等则反映出学生的主体身份。

2.行为动词需要准确、详细,且能够评估,避免出现抽象、模糊、笼统的描述。例:“能专心聆听并用短促有力的声音表达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3.要准确地使用能力动词与行为动词。前者包括整合、判断、分析、综合、总结、阐述等;后者包括對比、参与、感受、讨论等,通常与当前活动或学生活动紧密相连。

三、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具有且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然而音乐教师依然会根据备课内容和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刻板地将学生带入教学之中,究其根源,正是音乐教师在备课环节未能正确认识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与学习状况,不能准确把握他们的身心特点与知识起点,因此准备好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同学生的真实状况有较大出入。

如在流行歌曲“中国风”赏析一课中,如果教师还在课上教唱的话,那显然就不了解学生了,因为根据学生学习流行歌曲的经验来看他们大多都是听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但是学生除了唱准节奏、旋律外从来不会对一首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内涵进行分析。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流行音乐中还隐含“中国风”这个新知识充满好奇,进而学生马上就把自己在音乐课堂中学到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些调式、旋律等特点进行回忆,使新旧知识进行对接。

四、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

尽管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但它们均是借助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完成学生学习的任务。

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的空间。教学环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决定要选择哪些教学环节以及进行怎样的顺序变化,正是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行为。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等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研究者余文森老师曾对其概念作出解答:“就是借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学习进步,使之学有所获。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这将是每位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赏析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