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声琅琅,激情飞扬

2018-01-02韩伟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语感初中语文语文

韩伟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听、说、读、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故此,广大语文教师要对朗读教学给予足够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学会朗读。本文就朗读教学围绕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具有感染性,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朗读活动,结合朗读与解析,激发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开展丰富的课余读书活动等加以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朗读是学生理解诗歌笔墨意义的一种发声的浏览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给予朗读足够的重视。

一、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什么?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学生在长期感受和运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朗读教学,朗读又依赖于学生用心去感受语言,在此基础上长期训练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朗读作为感知语文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心理学研究表明,熟读成诵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词语、句式、情感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产生强烈的语感。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起来也就朗朗上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语言综合能力也才能逐渐形成。

二、朗读具有感染性

朗读是学生感受思想感情、体味文章内容的一种方式,s在朗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能增加很多信息的传递。在朗读中,如果能够运用一些技巧则能提升朗读效率。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什么时候可以连读,什么时候可以重读等技巧。例如,在学习《春望》时:诗词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话直接表明了国家残破、草木乱长的凄凉之景。诗中的“破”“在”表达的是相反意思的词,此处要重读。在朗读这首诗时,要鼓励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当作者看到都城依然在,但是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的情景时该多么忧伤。如果学生能够朗读出诗人的这种忧伤情怀,是很容易感染其他听者的,会使听者仿佛置身其中,更利于激发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因此,寻找有效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朗读活动

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不可或缺。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仅让学生感受汉语言的美,要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便于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朗读课文,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中,鉴于文章表层意思浅显易懂,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但是,对文章更深层内涵的理解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实現的。故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展开指导教学。文章中的皇帝为了隆重的典礼会选择什么样的华贵的服饰呢?皇帝光着身子,为什么大臣们都要撒谎称赞他呢?皇帝为什么会被这样拙劣的谎言欺骗呢?等。通过设置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对问题加以思考和探究。这样一来,更利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专注深沉,为实现对课文深层内涵的掌握迈出坚实一步。

四、结合朗读与解析,激发中学生学习积极性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朗读教学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往往是对整篇文章进行解析,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消失。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一切可能把朗读作为解决教学目标的方式巧妙穿插其中,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都能在朗读的基础上重新拾对语文学科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更多的热情与兴趣,使朗读成为学生表现情感、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五、开展丰富的课余读书活动

为加强朗读教学效率,教师平日里也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文学作品,要求是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之后,再进行相关的读书交流活动。例如,在学习完课文《观刈麦》后,可要求学生利于一周的时间去阅读《卖炭翁》。待学生都阅读完后,选择一节课开展"走近白居易"的交流会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目标会更加明确,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很多学生为了在交流会上有更出色的表现,会及时主动去了解关于白居易的事迹。通过自主阅读→生生交流→教师引导等环节,同学们对作品也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开展这种读书实践活动不但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自学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朗读是一把钥匙,打开理解的锁;朗读是一种调味品,可以使学生兴味盎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朗读教学需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咀嚼享受、不断加强记忆的过程,有效朗读更利于学生汲取语言营养。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强化朗读训练,加强朗读教学,重视朗读教学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因此,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会读、读懂,还要引导学生乐读,在朗读中找到快乐。

参考文献:

[1]许斌.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2]禤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3).

[3]邓主芳.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1).

[4]高春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2).

[5]谭景凤,于波.问题情境的性质及其教育意义[J].教学与管理,2016,(25).

[6]王桂芹.如何使用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课标下朗读教学的体会[J].青年文学家,2014,(02).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镇中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感初中语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