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市场需求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8-01-02戴艳涛王清宇陶韬矫勇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技术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戴艳涛+++王清宇+++陶韬+++矫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顺应产业和市场需求,根据国家宏观发展规划,培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校企合作是双赢的合作,既高职院校可以向企业输送有专业技能人才,解决招生就业难题。合作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持,校企合作也是企业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技术支持

一、背景

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虽然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基本功和实践动手能力,但总的来说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不突出,对企业生产现场的工艺流程的掌握熟知、生产设备的操作使用及管理均欠缺,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较差,企业上岗培训周期长,不能尽快进入角色。企业必须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重新培训,才能符合企业的岗位人才要求和人力资源的再分配。显然,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当今的市场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高级蓝领员工的就业教育,出口“畅”入口才能“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关系到个人成就、家庭幸福、学校乃至社会的持续发展。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模式,使之最大限度适应社会需求而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二、目标与思路

校企合作齐心协力,突破学校原有的实训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力争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同时实现教学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完善、師资队伍的生产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一)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能力。为使学生全面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依据、焊接工艺准备、焊接设备维护保养和技术规范等等,大大缩短毕业学生从就业到熟练工的过渡期,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引进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师、焊接技师为学生授课。既能够保证专业学生学到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了解企业的先进生产经验和生产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真正需求。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实训基地功能。

(二)企业得到满意人力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培养了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焊接专业学生。特别是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就能顺利进入岗位胜任岗位技能要求,让企业感受到了我们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学生就业受益。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焊接专业知识,在经过学校实训车间和企业生产现场的实践操作,经过企业焊接技师的悉心指导,在“真刀真枪”的实习实训中得到检验和巩固,使学生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不再“眼高手低”。学生们个个经验丰富,技能突出。因此学生就业不再是大难题。

三、主要合作模式和成果

(一)双元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与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合作,秉承其社会公益宗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国际焊接标准,对学生进行培训、考试及认证,全过程均按照全球统一的IIW相关规程进行。哈职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学生完全具备国际焊接技师职业能力,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目前,已有多名学生通过了该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具备“IWS国际焊接技师”资质。同时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建设“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实施教学

学院彻底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以职业标准为蓝本建立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学校把企业的规章制度带入课堂,把企业产品的工艺规范当做案例进行讲解,学校就是模拟的工厂。顶岗实习的学生进入企业后,省去熟悉了解岗位的过渡期,直接进入角色,顶岗期间学习和掌握岗位技能,为毕业就业储备必备本领。学校和企业资深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规划专业设置、设计教学内容。共同建设“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服务企业,为企共创造效益

哈职院的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以学校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解决企业生产和质量难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使企业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益处,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2011年以来,与企业合作完成生产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已达10多项,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方面效果显著。

(四)强强联合,建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

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对焊接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办学实力较强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并立项了2015年国家“职业教育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聚合包括哈工大重点实验室和哈尔滨电机厂焊接前沿技术资源,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规范等资源,合力打造开放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体会

(一)“校企合作”制度对企业和学校是双赢

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过程可控,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实现,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招生和就业。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高等院校科研、技术、高精设备资源通过合作流向企业,使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和生产的产品质量趋于国内先进行列。有利于企业增强发展潜力,提高产品的科技成分。

(二)企业不认可校企合作,往往是高职院校一厢情愿

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企业对校企合作存在缺乏动力、热情和配合不力的局面。建议向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实现校企合作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让企业切实感到参与职业教育既是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从事一项对本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事业,政府出面干预,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总体还处于技能型岗位抢手、其他岗位弱势的局面,因此加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国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3]杨金土.走出中国自己的高职教育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1,(05).

(作者单位:[1]戴艳涛,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王清宇,陶韬,矫勇: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精准扶贫需要技术支持
iPad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索*——暨“分式方程”的翻转课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