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PBL和CBL的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实践应用

2018-01-02张南南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护理学

张南南

摘要:《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技能极强的学科。为改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整体素质不高、自信心与理解能力不强等现状,提高护理学教学质量,在护理学教学中采用融合PBL和CBL的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关键词:护理学 PBL CBL

《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技能极强的学科,注重护理学实践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及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教学采用传统讲授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整体素质不高、自信心与理解能力不强等现状。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护理学教学质量,笔者在2016级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教学中,尝试采用融合PBL和CBL的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教改思路

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中,采用融合PBL和CBL教学方法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变教学主体为学生,教师只起主导作用,依据典型病例,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相关书籍、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讨论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加深印象,最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此种教学模式结合了PBL、CBL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相互渗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互融合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实践应用

新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课前教师阅读教材、相关参考文献、典型病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课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资料查询、提出解决方案——小组讨论——教师评价总结;课后教学评价、反馈。

(一)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随机在2016级护理专业7个班中抽取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共计63名学生。

(二)实验分组

63名学生自愿组成7个学习小组,每组9名,每小组由组长负责分配成员学习任务,组织成员查找相关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并与教师时时沟通。

(三)教学过程

1.课前阅读教材、相关参考文献、典型病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以教学单元“护理学的目标、任务、范畴及内容”为例,其设置的情境问题如下。

情景一:病人胡大爷,69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加重,并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某日下午14:30入院就诊,门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入院后安置CCU病房,护士小李遵医嘱24小时护理,进行吸氧、止痛、溶栓、抗凝、补充血容量等治疗。一周后病人病情明显好转,能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护士嘱病人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平和心情,进行有关饮食、用药、运动、心态及自救等。

问题:

①上述情景中体现了何种护理工作方式?

②护士小李在为病人护理时体现了哪些护理工作内容?

③从上述情景中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情景二:病人张大娘,64岁,因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被家属搀扶就诊,以“风湿性心脏病”收入院。护士小于立即收病人入院,安排床位,遵医嘱吸氧,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并收集病人资料。

请问:小于体现出护士的什么素质?

任务:

①在医生诊疗过程中,护士应如何配合?

②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凝血功能障碍,如出血不凝,应如何处理?

2.课上教学中引入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资料查询、设计方案,并展开小组讨论。学生依据情景给出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讨论,通过查询教材、相关资料书籍、网络资源等资源,提出自己对于情境问题的认知。小组中每名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共同探讨,相互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产生分歧,可以进行假设分析、相关论证、病例情景再现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解決问题的关键点所在,让知识点更加深刻、更加的准确、更贴近于实际情景记忆在学生脑海中,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状况快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应岗位的需求。

在所有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重新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情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加深知识点的核心要领,巩固记忆。进一步可提出相应的拓展知识,鼓励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拓展课上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再次要求各小组总结课上情境病例,重新梳理课程所考察目标、知识要点、操作要点,并针对课上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加以强调。

3.课后教学评价和反馈。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一环。在本次教学改革教学评价采用两种评价方式,分别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教学内容评价主要使针对所设置的情境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是否满足学习需求,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学质量评价包括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几个部分的考核,最全面的反映教学是否达到相应的效果。

三、教学改革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两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学课程、选用教材、课时数、理论及实践授课教师均相同前提下,对实验组与参照组从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进行数据对比。

如表所示,两组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明显说明实验组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更全面、更准确,教学效果更好。

四、结语

融合PBL和 CBL的新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理学教学质量,将临床实际病例问题引入课堂授课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寻解决求案例情景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学习知识的基本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梳理,将所讲知识的理论知识点、实践技能要点突出强调,让学生加深了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融合PBL和 CBL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了解职业的需求,适应职业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2).

[2]郑少燕,谭海珠,蔡琮,等.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6,(03).

[3]夏和先,黄梅,吕江会,等.医学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文课程改革途径及其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4).

(作者单位:朝阳市卫生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学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临床医学与护理学本科新生幸福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