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8-01-02王德芳
王德芳
【摘要】小学生数学审题的习惯性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有时会找不着方向,为提倡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如何培育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这个课题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就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育方面寻求对策,把问题难点进行分解,然后结合课堂实践和经验交流做一些探讨和摸索.
【关键词】能力培养;审题;信息;方向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审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平时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读题、理解题意和理顺题目数量关系的习惯,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尽情探索,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读题.
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听懂、看懂的东西未必就已经理解,理解但尚未掌握的也未必能够自如地表达交流出来,这就是要靠教师掌控火候,适时指引.
一道题在学生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之前,要反复地读,然后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这样他们就容易领会些,然后再把题目做对了.这就反映出学生审题能力的随性和肤浅.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地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这种能力需要有一个学习的积累和反思巩固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育,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逐渐提高数学的审题能力.
一、朗读,看前因后果,看数字变化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可以放慢,理解能力相对弱些,这要给学生有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做保证,对学生不太理解的生字或词语要适当进行解释.
认真仔细读准确.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的“老样子”,题目的意思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大概意思是先估值后计算.对于这个题目,有的学生只是粗略看一遍就开始做,结果是有的学生完成了“估计”而把“算一算”忘记了,或者把它当成普通的计算题来做,而把“估计”忘记了.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求学生做到“慢读题”.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点读能帮助他们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二、观察,有针对性的回归生活,有目标性的回归数学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观察要有针对性.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认识乘法”一课中,一位教师出示了书上的主题图,问学生: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天、白云、草地、小溪……但都回答得不着边际,教师会觉得很尴尬.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象所注意,如情境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很吸引眼球.因此,教师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可以先入为主地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
如,同学们,这幅画美吗?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哪些小动物呢?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数学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生活信息和数学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图意.比如,在“认识人民币”单元里,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场景图呈现各种信息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买卖物品的生活体验来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三、操作,直观感性的操作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剪折做模.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剪折做模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布置,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做一个长方形模型观察有多少个相同的面和不同的面,拆开后变成一个平面图有几种变化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画点对比.在低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得到.正确数数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和漏数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有顺序地数,边数边做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
四、思考辨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主要方向和矛盾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如,在“小明有10张画片,比小红多3张,小红有多少张画片?”中,“比小红多3张”,到底是谁的比小红多,谁多,谁少,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看数据,搜索信息,分析比对,发现问题:如给一间房屋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如下:
(1)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的数量有什么关系?(2)如果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5 m2,铺这一地面需要多少块地砖?(3)铺这一地面用了500块地砖,所用的地砖每块面积是多大?
让学生读题后思考,本题有几个数量,哪些是不变的量,哪些是变化的量:以不变应万变,切记房屋面积不变(0.2×600=120 m2),砖块面积及数量随时发生变化……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边交流边想象,找出问题的方向和症结所在,问题就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数学审题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解题前要认真细心阅读,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要理清数理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注意纵横联系,交叉对比,然后把综合问题逐个分解,化难为易,找出规律,各个击破,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解题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