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策略
2018-01-02朱凤霞
朱凤霞
【摘要】教学是一種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会;数学学习;策略
现代教学绝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发展素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考虑,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
笔者认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的能力.我教二年级学生时,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就根据教学目标,列出详尽的阅读提纲,让他们在看书前先看清阅读提纲的要求,然后拿出笔,边看边用事先规定的符号,进行阅读.例如,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时,我列出了这样一些提纲:
(1)毫米和分米属于什么单位?它们的国际单位符号是什么?
(2)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把长度单位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想一想,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5)还有什么要提出来和教师、同学讨论的问题吗?
在阅读中,每一名学生都能自己从书中找答案,边看书边自己回答上述提纲中的问题,并且用相应的符号在书上做了记号,然后再进行集体讨论.在小结时,我紧扣住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提纲中的各个部分完成了目标中的哪些教学要求,这样,就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逐步放手了,这时,我不再列出阅读提纲,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己看书,看完后,提两个问题:一是你对教材中的知识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二是根据教学目标,你认为看书后应掌握哪些内容.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意见归纳成几条就是阅读提纲.这时再让学生根据提纲看一遍书,学生对新授知识就全部掌握了.
二、寻找规律,培养学生学会归纳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一门学科,乌申斯基说:“数学可以使人们思想合理化,它教会人们逻辑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学知识的一些规律,设计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方法.教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对学生说:“现在你们掌握了五种基本图形的五个求积公式,而我却只记一个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觉得很奇怪,我打开投影后,把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为零,这时图形就变成了三角形,代入公式就成为(上底+下底)×高÷2=(0+下底)×高÷2,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纷纷抢着发表意见,把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转化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思维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来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归纳.
三、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对思路的分析和对解答策略的选择上,帮助学生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不仅是正确解题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贴近生活去思考分析问题,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两个人走路的问题.”一句话,激起了学生的注意,走路和数学有关吗?我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观察两个人在操场的直跑道上走路,可能发生哪些情况?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围绕方向、速度、时间、路程诸要素展开讨论,其中再插入学生的演示.这样从直观感知入手,对行程问题的结构,诸要素的变化,组合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出示例题让学生读出反映“方向、速度、时间、路程”的词句,再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体现这些要素,学生借助线段图弄清了题意,解题的方法也就自然形成了.这样的教学减少了难度,拓宽了思路,学生学得扎实又学得灵活.人的思维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让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去观察问题,按直观感知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群体参与,在集体中学会互补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互补,是一种互教互学的好方法,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有时教师的语言太成人化,学生不一定能全部弄懂,反之,让学生自己讨论,可能更容易解释某些知识.六年级总复习时,讲完面积的变化规律后,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道题目:正方体棱长扩大3倍,棱长之和();表面积(),体积().当然,有些学生还是用枚举法,通过实例来解答,而一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已能根据变化规律来分析了.这时,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像这一类题,到底用什么方法解答好?经过讨论,大家互相启发,认识到枚举法只是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学数学应该用数学的概念、规律等解决这类知识的问题,当然应采用后面一种办法.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思路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得到了互补.
综上所述,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师怎样教,而更要研究学生怎样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素,自为解决.”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育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更是社会对提高人的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