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8-01-02傅瑞芳
傅瑞芳
【摘要】图画是一种形象、具体的语言,它简洁、明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同时画图让学生实现了数形的转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把“外化”的文字“内化”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画图;数学;帮助学生
数学语言是抽象的,而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是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而我们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这种矛盾的.我认为要解决这种矛盾,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画图.在数学学习中,画图可以轻松、愉快地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量关系,还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就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图画可以使数学语言生动
数学语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而画图不失为化解降低难点的好方法.它能使数学语言“活”了起来.比如,“一条绳子剪断一半后,再剪掉剩下的一半,还剩2米,原来这条绳子有多少米?”这里有两个“一半”,要怎么去引导学生弄清楚呢?如果这时单靠教师在讲台上大费口舌,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不一定会明白,所以这种情况下,“画图”是最为理智的选择.
图画完后可以让学生对照线段图,说说两个“一半”一样吗?学生这时就能回答出来“不一样”.教师可以继续追问,“那么2米指的是什么?”“剩下的一半的一半”.“从这条线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条绳子有几个一半的一半?请你们认真地数一数.”“有4个.”(学生通过观察是能够说出来的).图画的作用是我们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比拟的,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好好多利用.
二、图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图画犹如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学生,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例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角的认识”,“角”的认知如果单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会显得抽象,难懂,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图片,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这样学生会显得特别投入,接着可以引导他们认真看图,一边看,一边概括出这些角的特点是什么?(一个顶点,两条边.)然后根据角的特点让他们再去寻找生活中的角.最后再进行回放,他们会看得入了神,这样,什么是“角”已经深深地住进了他们的脑海里了.这种经过从具体-抽象-具体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图画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较为具体,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早已形成一种定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当出现有多余信息干扰时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有15人要去爬山,现在来了9人,有4个是男生.还有几人没来?学生刚开始会不知所措,不知從哪里入手?这时我们指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来画图,学生就会顿时明朗起来.图画如,
要来爬山的人数,15人:○○○○○○○○○○○○○○
已经来了,9人:○○○○○○○○○
男生的人数,4个:▲▲▲▲
要解决的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
图画完后,指导学生说清为什么4个与15个、9个的符号不一样?学生看着图自然能够说出4个指的是男生的个数,是属于从性别角度来划分的,而15与9指的是要爬山与来爬山的人数,他们与“爬山”这个行动有关,只是来与没来的区别,两者划分标准明显不同,所以不要用同一种符号,这样可以区别开来.这样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有台阶可以爬.这种画图的方法就能让学生选择哪些是有关联的信息,哪些是多余的、干扰的信息.从而写出正确的算式:15-9=6(人).
四、画图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些较为复杂.尤其是遇到用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如小明买了3斤苹果,付了20元,找回2元,每斤苹果多少钱?有些学生一看到这题,想都没想,立刻写上20÷3,还有甚者怎么做呢?先算2+3=5再算20÷5=4(元),究其缘由,是数量关系弄不清楚,3指的是什么,20与2指的又是什么,都搞不清.这时可以通过画图:
这样就能明显地看出20元并非是3斤苹果的总价钱,是3斤苹果的总价钱与2元之和,求每斤苹果多少钱就是求单价是多少?单价=总价÷数量,3斤苹果的总价钱题目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算出3斤苹果的总价是多少?也就是20-2=18(元),总价已经算出,再根据上面的公式,就可以算出单价了,18÷3=6(元),然后可以再进行验算,看看解答是否正确,就可以回答了.
总之,“画图”策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加引导,适时渗透,使学生掌握“画图策略”的数学技能,逐渐具有应用有效策略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