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1-02左秀桂
左秀桂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還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若能巧设质疑,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也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教师应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盗火的英雄》这篇课文故事内容完整,情节曲折生动,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但由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故事,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老师应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古希腊神话故事或有关普罗米修斯的传说、诗歌等资料进行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品词析句,感受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从而突破课文的重点。
二、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不喜欢的是教师无休止的重复讲解,就像妈妈的反复唠叨,孩子必然会起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学生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我就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让他们读出情感,体会文章的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解决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我就让他们互相讨论,我一边听,一边加以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
三、理解词句,读出感情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平平淡淡读一两遍就了事。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做好了充分准备,给学生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如《琴声叮咚》一文,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常常因斜对面窗口传出动听的琴声而陶醉,渴望见一见弹琴的人;后来,“我”终于在楼梯口见到了弹琴的小姑娘的故事。课文赞美了弹琴的小姑娘的勤奋刻苦和琴技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小姑娘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悦耳”“钦佩”“羡慕”“感谢”等词语和“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