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018-01-02胡全会
胡全会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有明确的方向,才有探究的动力.然而,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呈现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呈现情境来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展讨论与交流、合作与探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才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完全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有效情境创设策略,从而体现情境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探索情境教学规律,创设出饶有兴趣的数学情境
(一)情境要富有吸引力,实现从外在到内在迁移
数学情境要具有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而学生看到的数学现象只是存在于事物的外在,并非经过总结抽象之后形成了数学体系,而且知识也仅仅存在于学生的浅层印象中,并没有深层消化掉.因此,情境的创设需要将学生学习的知识深入到内在层次,真正理解数学内容,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通过现场设计数学问题,积极开展组织活动进行物质激励等外部手段,可以实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标.这种外部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外部因素的消失,作用稍显短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区别并不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发展的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也逐步提升,教师的方法就不能仅局限于外部视觉图像,要想真正提高学习水平,帮助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就比如,自主、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等,挖掘更深入的知识和思维水平,运用数学魅力征服学生.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教师创造一个“金鱼吃小昆虫”的故事,巧妙地设计“小金鱼留给几个格子吃小虫”,使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进行分析、探索、比较与体悟.学生从内心中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数学的看法逐渐的改变,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儿童学习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接受信息与信息的呈现方式有关.我们知道,传统的灌输式数学教学方式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枯燥.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情境的呈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生动情境:米老鼠坐在一个用三角形做成的车轮的车上行走,感觉行走速度慢,而且十分颠簸.于是,就换成了四边形与菱形等形状的车轮.然而,这还与三角形的车轮差不多.眼看猫就要追上来了,米老鼠使出全身的力气,累得气喘吁吁车子依然那样.此时,学生们大笑起来,有的说快把车轮子换成圆形的.于是,重新调整课件把轮子换成圆形的.这样,再来演示的时候米老鼠的车子飞快地逃跑了.当这样的情境演示以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换成圆形的轮子就可以变快呢?为什么三角形、四边形、菱形等就转得比较慢呢?这是为什么呀?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认真地思考,而有趣的米老鼠坐车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因而,对圆的认识变得深刻了.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一)创设抽象问题情境,化抽象知识为感性材料
虽然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抽象问题设置一系列的情境.特别是在教学的概念中,我们应该运用情感材料创造抽象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那么这就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了,教师要结合经验和现有知识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虽然过程会有些烦琐,但是效果不错,这样的情境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体会至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比较、分类等思维活动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并最终总结出一个数学概念,学生直观地体悟了数学概念.抽象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确实有些难度了,但是这样正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制订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同样对于有难度的内容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利用抽象问题创设的情境,很容易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乐趣.例如,一个班级组织春游,有40名学生参加,一名学生需要花费7元,250元够不够;到河边17名学生想划船,每个船上坐几个人,租几艘船?你将如何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他们关心的事情.学生最后还要总结一下,究竟其中蕴含的数学算法是什么,不同的式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二)创设问题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小学生正处长充满着好奇与求知欲的阶段.情境展示这种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讓他们充满疑问地去解决问题继而归纳出相应的数学规律.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性质与面积”这一内容时,对于刚刚接触几何图形的学生来说,对这种几何图形数学知识充满了疑问,此时,教师应该创设问题质疑情境来引发学生探究.首先,让学生课下准备好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然后自己动手去拼成正方体,接着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与分析长方形的长、宽、高与刚才的小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小正方体又有什么关系呢?让他们通过观察物体找出规律.其次,让他们通过直观地观察物体去发现立体图形的奥秘.最后,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基本性质: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六个面有关,体积与它们的长、宽、高有关.通过创设问题质疑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学会总结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创设有质疑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创设数学实践情境,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一)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在情境中学生可以积极地调动思维,解决问题的速度会提升许多,而且在情境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教师应该创建开放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处理接触到各种信息,逐渐体会其中的数学知识.接着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这几种实践情境都可以高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还是兴趣,学生对于数学有着探索兴趣,那么课后也会花费许多时间去研究.例如,在学习34的意义时,就让学生把一张方形的白纸对折两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分数的意义.教师的操作就是情境展现的过程,这样做既简单、方便,学生们很容易理解自然数、加法、减法、分数等的意义,而且还能避免因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弊端.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在情境下开展操作,才能把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从而有利于掌握知识的本质.这样,学生也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将“要我学习”变成“我想学习”.endprint
(二)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培养学生验证结论习惯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开展数学实验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实验能把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通过开展数学实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剪刀,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求出了内角和;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而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操作实验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我们知道,数学中命题往往通过实验或论证来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而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验证了自己的设想.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构建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创设思维发展情境,让知识由接受到积极地创造
(一)创设思维发展情境,让接受知识变创造知识
學生学习知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渐转化为创造知识.这正是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情境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会逐渐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教学不只是单一的知识教学,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情境是一种拓展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这符合教学的目标.发展性情境可以是故事、游戏与对学生有意义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过程,在情境中进行学习与创造.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这个情境:寻宝操作的游戏,学生在纸上画藏宝点A,A离纸中心30 cm.学生绘画出来的位置大部分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学生却是大致相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将所有学生的藏宝点绘制到一张图上又是什么样的图像呢?有些学生说像一个圆,为什么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的知识更为清晰直观,在操作中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经验积累情境,把生活经验转为学习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接收知识信息的能力.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可以为数学学习服务.这就需要教师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完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然而学生意识是感性的.还不能把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有效地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所以,我们要力图通过创设经验积累情境来唤起学生的体验,从而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因为每个小学生都有使用人民币的经验,于是就把人民币的认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换钱、购物等活动联系到一起.因此,教师就创设了换钱与购物情境.换钱可以了解面值的换算;购物可以学会使用人民币.如,“某同学要买一把1元钱的小刀削铅笔,然而他手中只有几个1角的、几个5角的硬币,请问这名同学应该付款?我们怎样帮助她呢?”这样的情境是每名学生在生活中都发生的经历,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有的说付2个5角,还有的付10个1角,等等.通过创设情境积累经验,把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我们值得研讨的课题.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疑问与思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学实践证明,丰富的数学情境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优化组合情境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情境的创设才能使数学课堂熠熠生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