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老一辈革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永放光茫

2018-01-02杨晨崔志萍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妈妈

杨晨++崔志萍

“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很好的男人,一个优秀的领导,一个能打胜仗的指挥员。”在向孝民将军眼中,父亲向守志上将永远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慈爱,这位革命长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往日的谆谆教诲,还有那无比难忘的如山父爱,似乎依然温暖照耀着向孝民和他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心里,敬爱的父亲母亲永远不会离去……

在南京市天竺路15号已故原南京軍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的家中,本刊记者拜访了向守志司令员的长子、安徽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向孝民将军,通过他讲述的故事和流露出来对父亲革命一生的景仰及丝丝怀念之情,让我们也深深的领略到向守志老前辈——一位拥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优秀共产党人,一位生活中的好丈夫、好父亲和一位胸怀宽广、笑对一切困难挫折的优秀男人,是多么的可敬可爱。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丰满的人物形象,更加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内心世界,也给我们灵魂深处带来更多的启迪。

父亲为什么能为党为人民担重任

向孝民认为,父亲的伟大不是一天形成的,他是经过了革命战争洗礼和许多磨难以后,才逐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他说:父亲当年带了100多个乡亲,拿着乡苏维埃主席的介绍信,参加了红军,他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游击队副队长,到了部队,后来任广州军区副司令的刘昌毅伯伯,时任红九军我父亲那个团的副团长,他跟我父亲谈话:小向啊,红军有政策,带一个排当排长,带一个连当连长,可你不会带兵打仗,要不你先当排长?我父亲坦言,排长我当不了,您随便给我安排个地儿,只要能当红军就行。刘伯伯说,那你先在团部当传令兵吧。于是,他先在团部干起了通信员。过了些时,父亲要求下连队参加战斗,团里领导发现向守志很勇敢,个子高高大大,说要不你下连队扛重机枪吧。当时重机枪是红军的重武器、杀手锏,很值钱,因此要觉悟高能吃苦铁心跟党走的人来干,这样的人党组织放心领导放心。后来父亲当到机枪连连长。从打重机枪到他几十年后指挥打导弹,这样的人生之路似乎是必然的,足见党组织和领导对父亲的一贯信任与培养。

长征期间,我父亲随队伍三过雪山草地,部队减员特别厉害,主要原因是这样几个,一是作战中壮烈牺牲和负伤,二是病死、饿死减员,三是叛逃和开小差,很多人受不了苦,离开了红军队伍。

向孝民说,“上世纪90年秋,我跟父亲回老家,村里的一些老红军亲属和老乡来看他,其中一位老太太说,向守志啊,当初我的老公,还有娃的叔爷啊,都是和你一起走的,你熬出来了,他们有的早早跑回来了,有的是永远也回不来了。乡亲的这段话勾起了父亲长征中的一段回忆,他对我说,离老家不远的地方有个老乡,21岁参加红军,晚上跟他一起放哨时说,‘向守志啊,我实在熬不下去了,要回家。父亲劝道:‘回去国民党抓住也要被杀啊,‘那也不熬了,我家里还有婆娘,我还有个一岁的孩子,我要死了他们怎么办?咱们一块跑吧?我父亲坚定地说,我不跑,我要跟着红军干革命,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面,我相信共产党相信红军,我要跟着共产党走。可见,通过长征无比艰难岁月的考验,能够留下来的红军战士都是大浪淘沙、立场意志非常坚定的同志。”

向守志上将近9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做出重要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这些成就的取得,也与他始终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分不开。向孝民对记者说,父亲参加革命队伍后来当领导,多是年纪比他大资历比他深的同志当部下,跟同期同级的干部相比,他的资历比较浅,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与父亲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刻苦都有很大关系,这点特别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他这种学习的精神。他参加革命前上过四年私塾,也就相当于初小文化程度,但到了革命队伍后,他非常热爱学习,因此也得到了许多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的欣赏。

“一个鸡蛋,周总理和我父亲分着吃”

随着向孝民动情的讲述,我们的思绪也被拽回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我们国家的建设热火朝天的开展,而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捍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杀手锏——战略导弹部队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向守志将军,就是这项重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如今我们国家和平环境、人民福祉的背后,就凝聚着向老那一批老前辈的心血与汗水。

向孝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父亲带着院校组建的导弹发射营和部分学员,以及专业技术干部到导弹基地去发射导弹,当时周恩来总理也参加了这次发射,由于发射地点的环境较差,没有房屋设施,周总理就和父亲住在一个帐篷里,我父亲睡外面,总理睡里面。吃饭时,总理看到桌子上只有一个鸡蛋,就说道,向守志同志,咱们两一人一半,我父亲摆着手说请总理一个人吃。总理说不行:我命令你吃,“官兵一致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说着,总理将鸡蛋用筷子分成两半,夹了半个到我父亲碗里。接着说,向守志,你很年轻啊,38式干部?我父亲说,比起老同志来讲我是年轻很多,但是我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是四方面军的。听到这,总理问,参加过长征没有?父亲说,参加过。总理说,长征不容易啊,牺牲了多少同志,然后就聊起长征时候的故事。从那以后总理就记住父亲是长征过的干部,对父亲的政治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水平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父亲后来当二炮司令员有着很大作用。我听说当时还有一位我很敬重的伯伯,本来很有可能去当二炮司令,这位伯伯也是我们军委炮兵的领导,后来总理发表意见,说向守志同志很能干也很年轻,早晚他要接班,就让他先干吧。就这样,由于有总理的力荐,我父亲担任了二炮部队首任司令员,可见当时总理对我父亲的印象有多深多好。在这之前我父亲任炮兵副司令,也是分管这摊工作的。为导弹基地和发射阵地选址,是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伯伯带领总参、炮兵机关同志以及我父亲去完成的。当时张伯伯年龄较大,我父亲还很年轻,总是“冲锋在前”,他每一个位置都要现场去考察比较,每一个洞口的施工他都现场盯。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无人烟地带,吃了不少苦。由于父亲工作的特殊性,我那时根本不知道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记得后来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我才知道父亲的工作和事业,真令人由衷佩服!endprint

“批邓不力、心慈手软”

向孝民对记者讲到,文革后期天安门事件中,父亲坚决不听“四人帮”的。当时,邓小平同志的妹妹妹夫在二炮,时任二炮司令员的向守志接到上面指令要将邓小平的妹妹和妹夫抓起来,可他却没干。这件事令当时的总政主任张春桥大为光火,他在军委“反击右倾翻案风”办公会上,当着驻京各大单位领导的面,对父亲点名讲了很多刺耳和严历批评训斥的话。那时,还有一位在总后当领导的伯伯和我父亲境遇相同,逢此类会必挨批,他们临了也没有听“四人帮”的“命令”。

这件事在当时给向守志带来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向孝民讲,后来有位伯伯在二炮上报的报告上批示说我父亲“批邓不得力,心慈手软”。父亲晚年曾两次对我讲起这个事,我都问了父亲这批示的人是谁,可父亲却说,不能讲,没有必要去讲,他会接受他的教训,在那种情况下违心的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直到父亲去世,这个人是谁我们也不知道,父亲永远将这个秘密带走了。

造反派的头头登门谢罪,爸妈却请他吃饭

“我爸这人特别宽宏大量。1984和1985年整党,部队搞起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教育,要求党员重新登记入党。这时我已经在部队当了营政治教导员。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南京赶回家看望爸妈,一进门居然看到文革期间审查父亲‘专案组的人(此人还是审查妈妈专案组的副组长),正在沙发上坐着呢,看到我后他站了起来,说道:孝民你回来了?我一看是他,那真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之感,我当时就指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到我们家干什么来了?真动了上去抽他的念头。这时妈妈迅速站起身把我给推了出去,还说:你不要胡说八道,某某同志他是群众,也是受林彪、‘四人帮蒙蔽的受害者,他的问题是认识问题,是执行了错误路线。我过后对父母忿忿不平地说:这样的人就应该开除党籍和军籍。我爸这时发话了:不能,他是一般的干部,又不是林彪、‘四人帮集团的主要骨干力量,他就是一般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他今天到咱们家来登门道歉,我很感动,应该请他吃饭。我们党我们家人,都要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个人受点委屈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对毛主席对群众从来没有怨言。你把你自己管好,调整好你的心态,端正你的思想态度和认识。”向孝民说。

向孝民接着讲到,当时自己也不理解父母亲,中午饭也没吃,饿着肚子离开了家。他实在想不通,爸妈怎么会那样对待整我们的人。1968年,造反派把向孝民等一批“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集中起来“办学习班”。所谓“学习班”,就是天天几个人挤在一个小屋里由工宣队看着写“检查”,由于每天只能啃窝头咸菜,向孝民的肚子一到中午就叫个不停。他说,“一天中午,我刚下课回到大院里,就是这个造反派小头头把我堵住了,当时十三、四岁的我饿得头晕,站不住,虚脱,可他却不让我吃饭,罚我站了一个多小时,还冲着我屁股猛踹了一脚。然后他让我交代我父母是怎么教我们“封资修”的。他座在办公桌前拍桌子,把杯子盖拍得蹦起来了,吓得我当时差点儿憋不住尿了。你说,这样的人到我们家去,我能笑脸相迎?

后来我父母又与我谈话,让我不要跟他们计较,说他们也是群众,现在他们能到我们家来,说明我们是正确的,也说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跟我们一起革命,一块前进,他们这种道歉,不仅仅是为了重新填表入党,而是要跟我们的党,军队,人民一道实现四个现代化。经父母的教诲和提点后,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做人的方式也改变和进步了许多,对人对事宽容了,忍耐力承受力都增强了。

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父母的高风亮节和为人处世的作风,他们襟怀坦荡,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而是要服从党、国家、人民的大局,大公无私。所以,我们兄弟姐妹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在一点一滴的感化中、教育中,在矛盾的解决和思想的交锋中,形成对父母的认知认同,也加深了我们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

爸爸把妈妈从死神手里拽回来

向孝民接着说,九年前的一天,我妈妈突然一下子就不行了,心梗脑梗,没有呼吸了,在医院,我爸爸拉着妈妈的手反复喊,张玲啊,我是向守志啊,你醒醒啊……然后就看到仪器上妈妈的脉搏慢慢又有了,手也渐渐有了温度,然后呼吸也有了,一天以后,血压也正常了。尽管她此后是长期昏迷状态,但爸爸的深情呼唤,又让我们几个孩子多了一年有妈妈的宝贵时光。

一年后,妈妈去世了,我们兄弟姐妹陷入万分悲痛中。爸爸专门把妈妈的遗体接回家停放了半天,年迈的爸爸守在妈妈遗体旁,一直陪着妈妈说话。全家人告别后,妈妈的遗体才送到殡仪馆。遗体告别仪式后,我因工作就先回部队了,等星期天我再回家的时候,爸爸郑重其事地把我叫过来说:等会吃完早饭后全家开个会,说有话要讲。吃完早饭后,九点钟,我姐姐我弟弟还有我都坐在屋里等我爸爸,过了会儿爸爸来了,会议正式开始。

父亲:今天这个会啊,是专门把前两天我们开会的情况给孝民传达一下。前天啊,给你姐姐你弟弟开了个会,讲了五条意见。你们都认真听,看我今天讲得对不对,有差错的地方,你们要提醒我。第一条:你妈妈走了,我们要向你妈妈学习,学习她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军队,忠于人民,你妈妈这辈子是坚定的马列主义者,你妈妈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你妈妈最热爱的是党和人民,你们一定要向你妈妈学习,继承革命遗志,发扬光荣传统,坚决跟党走……第二条,这一次你妈妈去世,从中央到地方,从军区机关到部队,来了很多的同志,还有很多亲朋好友,给了我们很大的慰问和关心,作为一位女领导来讲,在南京这个地方,可能是空前的了。这说明你妈妈和我为党为人民做的工作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得到了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份恩情,努力工作,努力报答。第三点,军区分管老干部的领导,卫生部和总医院的领导,特别是专家和医护人员,为救治你们母亲做了很大的努力,长期以来我们都得到了他们很好的医疗保障和帮助,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治疗上,我们没有任何的意见,你们不要乱听别人说,你们自己也不要胡说八道,医院的治疗方案是很慎重很正确很科学的,你们不要发表自由主义的意见,一定要维护我们家庭的良好形象,要感谢各级领导和医院对你妈妈的救治,你妈妈的后事安排我们都没有意见,现在骨灰先放到家里,将来我们合葬在一起,我们要一块走。第四条,这个家现在我来管,以前你妈妈管,我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从你妈妈身體不好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接手了,当然我不太会管,但是我会努力管好。你们孩子们要经常回来吃饭,你们不要给我这儿买东西,要勤俭节约,不要大手大脚,家里不缺你们的饭钱,你们回来吃饭回来住。将来我百年以后,我的工资首先拿来交党费,余下家里的所有财物都给你们四个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样,四个孩子平分,商量着办;第五条,很多老同志去世以后,有结婚的有成家的,他们看我身体还好,可能也会有人关心我,为我张罗对象,但是我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我和你们母亲既是革命战友又是革命夫妻,我们是亲人,我非常热爱你们妈妈,爱你们,我不会再找对象了,再婚绝不可能的,提都不要提,谁都不要提。我们知道,有些老同志家里因为这个搞得鸡飞狗跳,过世后子女为房子问题打架、吵架,我不会给咱们家添乱,请你们放心。向孝民说,听完这五条,他当时眼泪就像泄了闸的水,哭的稀里哗啦。今天提起此事,他依然眼红声哽……!endprint

永葆本色的百岁老人

向老直到去世时前,虽然病重,但依然为党和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依然不辍学习,依然坚持锻炼身体,一直坚持科学健康而又朴素的生活观念。许多人感叹,一个患癌症五年的老人,临终前脑子十分清楚,身体也没有走形,他身高1米74,体重从150斤下降到140斤,只低了10斤。他的胃口很好,去世前都很能吃。记者了解到,作为百岁老人,向老有很多养生“秘诀”,而这些“秘诀”,恰恰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所具备的良好涵养使然。

向孝民说,首先父亲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生在于运动,人老先从腿老起,因此为了延缓衰老就要多走路。无论多忙或是之后病重,他都会坚持走路。年轻时候在部队里行军打仗,他是铁脚板;文革期间他被关牛棚,就在屋子里转;出了牛棚以后,他更是不忘运动,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腿疼腰疼,也要工作人员扶着他在院子里走,随着身体越来越差,走路的时间从一个小时,到半个小时,再到二十分钟,但始终都会坚持走路锻炼身体。

第二是他永葆劳动人民出身的本色,年纪虽大但生活尽量自理。孩子们常说父亲勇敢(会打仗)、勤劳(会干活),他手很巧,会做饭做菜,也很懂吃,在孩子们记忆里,父亲做的米酒和泡菜等四川小吃特好吃;一直到他住院以前,他都住在楼上,每天自己上下楼。虽然组织上按标准给他配备了服务人员,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照顾自己,洗澡、刷牙、上厕所等日常生活,总之能自己干的活决不让别人代替。

第三是他生活很讲究科学,有规律,从不暴饮暴食,也很讲究卫生。我没有看到父亲喝醉过酒,他酒量大,却从不酗酒,无论是好吃的东西还是不好吃的东西他都吃那么多,而且定量、定时;年轻的时候,条件再差也洗澡,战争年代在太行山上洗凉水澡,锻炼出一副好身骨,老了以后也是两三天洗一次澡;特别好吃的东西父亲从不多吃一口,不好吃的他也多少吃一点,因此营养很均衡;他睡眠也很规律,年轻的时候倒头就睡着,老了以后睡眠不好,但睡不着也会躺在床上静静的养神,到时间再起床,自控力特别强,有时还会意守丹田,排除杂念。

父亲还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包括我们回家时如果样子邋遢一些,他都“不待见”我们,临终前,我们去医院看他,他身上插了很多管子,也不愿意让我们看见。每次孩子们去看他,他还让公务员先给他梳梳头,如果有领导去看他,他还会叫人把他扶着坐起来,让公务员把头发衣服弄整齐,再请领导进门见面。

第四是他淡泊名利,情绪特别稳定,不大喜不大悲。印象中只有两次父亲的情绪不好,一次是1984年外婆去世时,那天爸爸抽烟了,他从1977年戒烟以后就抽过那么一次烟。再一次是母亲去世时,我爸有点反常,睡不着觉。除此以外,孩子们从未看到父亲失态,首先是他心里无愧,心态平和。战争年代,他冲锋在前,不惧牺牲;文革时人家打他骂他,他也无所谓;让他当领导就当,不当了就安静的下来,把名和利看得很淡。说到这里,向孝民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1971年,父亲从牛棚出来后,有一天突然对他说,我好长时间没骑自行车,你陪我骑骑自行车怎么样?于是,向孝民陪爸爸从五棵松骑到永定路,路上,他对儿子讲,孝民啊,我对当官无所谓,我听说,有人想解放我,让我当炮兵管理处处长,正师级,把我一下从二炮司令降为正师,我无所谓,只要咱们全家人在一起,我拉板车也能养活你们。

第五是父亲做人态度积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还特别会应对一些事情,应对的方法也很科学。我爸爸是相信科学但是不迷信专家,相信自己又不默守陈规。晚年,他同病魔也做起了坚决的斗争,病逝前五年,他查出患有癌症,但他态度也是非常乐观向上的。他会针灸,他头疼脑热,血压高不舒服了就给自己扎两针,孩子们晕飞机晕车,他就给来上两针,立马就好。他从来不吃保健品、补药,他说我能把饭吃好把觉睡好就行。

由于懂些医学知识,他同病魔作斗争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他会利用自己的中医经验增强体魄,减轻病痛。同时他也积极配合医生、专家治疗,而对于医院给他的治疗方案,他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进行治疗时所有方案父亲都会自己选,包括要不要开刀、插管子、吃什么药,他都会拿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积极配合医院治疗。他对于医护人员从来没有怨言,身体疼痛也不叫,很坚强。面对死亡,他显得异常坦然,最后的时光里,我看不出他有病。

六是我爸善于团结同志,人际关系也特别好。领导也好,部下也好,喜欢他的人也好,对他有意见的人也好,都跟他关系不错。朋友多,战友多,走动多,听得都是给他鼓劲的话,正能量的话,祝福的话,他听了后非常感动,心情总是特别舒畅,得到的关爱和回报也特别的多。

七是父亲一直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直到晚年一天也要拿出五六个小时学习。父亲临终时头脑都很清醒,生活质量较高。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讲话,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代会和党中央的文件,军队的会议和上级的指示,他都认真学习。一些重要观点、语录、警句则烂熟于心。有时他还会考我们,让我们背一些党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如果背得不正确,他还给我们纠正。为了应对父亲的考核,我们也要积极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过关”。

此外,父亲退下来以后一直没闲着,会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包括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和《祖国》杂志的活动。父亲非常爱看书读报刊,《祖国》杂志是他每期必看的,看到杂志上登了很多老同志的时候他还会说,哎呀他们身体不错啊,讲的很好啊,我们要学习啊,有时他还会对杂志里的文章点评一番,发表一些自己的读后感。杂志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时事政治的报道,关于革命历史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报道,还有刊登一些老领导、老同志以及他自己的文章,父亲都会非常关注,甚至为之感动。他一直认为《祖国》杂志的层次很高,思想性很强,可读性也很强。

向老,请您不要遗憾

向孝民說,父亲生前最为遗憾的是未能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盛大阅兵活动(9·3阅兵)。老人家把9·3阅兵看得特别重,早早就做好准备了,还督促我去填个人外调政审材料。父亲说,孝民啊,你陪我去,为了9·3阅兵你要好好打扮一下子,你不要穿西装,人家给我做的是八路军军服,你也要穿得中式一点。随后,向孝民比照习主席曾经穿过的一款新中山装,上街精心选择了一套衣服。回来跟爸爸汇报说:爸爸,我买了件中式衣服,您看好看吗?父亲微笑地点点头。

那些天,父亲显得兴高采烈:“我要参加9·3阅兵去,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我去不是代表我自己,我是代表我那一代人,代表我的老领导老上级,代表我牺牲的战友们”。

不料,9·3阅兵的前一周,爸爸咳血,以前他咳嗽带血,一两天就止住了,可这次一直止不住。我们全家都担心他去接受检阅身体会吃不消,于是我们非常纠结,一会儿说去一会儿说不去。两个姐姐,无论如何也不让病中的父亲前往,说我们不能没有我们的好父亲。后来只好向组织请假不去了。得知这个消息,总部和军区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还亲自反复打电话给父亲的秘书,关心父亲的身体,并多次转达有关领导对父亲参加9·3阅兵的期待,可孩子们考虑爸爸的身体状况不佳,还是谢绝了。与9·3阅兵失之交臂,父亲格外遗憾,心里很难受。

9月3日那天,病中的向老一直坐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在电视机前,他身着八路军军服,佩戴共和国授予的抗战胜利勋章,接受了党中央、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当他看到昔日曾经共同抗击日寇的老同志、老战友,看到雄壮威武的新时代解放军方队和先进强大的国产武器装备,整齐划一地从天安门前走过时,老人家不由热泪盈眶。

其实,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抗战屡立奇功、英勇杀敌的向守志上将因病没有出现在9·3阅兵现场,何尝不是一个重大的遗憾?当然,我们也有理由放下这个遗憾,也要对向老的在天之灵说,您也不必遗憾,因为,您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阅兵那天您因病没有来到天安门广场,但您的战友们来了,他们代表了包括您在内的许许多多不能到场的抗战民族英雄们,和千千万万的抗战先烈们,光荣地走在受阅方阵的前列,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现了反法西斯胜利者特有的英姿和风采,成功、完美地完成了受阅任务。

向孝民向记者吐露自己心声:今天把爸爸的遗憾讲在这里,也是希望了却我爸爸最后的一个心愿。他还表示,想请爸爸妈妈放心,他们兄弟姐妹也一定会按照爸爸曾经说过的去做:永远忠于我们的党,忠于我们的国家,忠于我们的人民,忠于我们的军队,教育好下一代,永远继承革命遗志,发扬光荣传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让共产党人的初心永不褪色,让老一代革命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永放光芒!endprint

猜你喜欢

妈妈
虫妈妈接来了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