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1-02杨志坚
杨志坚
【摘要】本文对“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从教学准备、实施、效果和反思几个角度展开思考;同时从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展开相关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的教学有效性问题越发引人关注.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该怎样实施,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和根本所在.下面就“有效教学”的话题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策略的思考
(一)教学准备——教什么
课程、内容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组织.利用好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资源.
1.重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精心组织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1)从“纵”的方面,给学生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2)从“横”的方面,给学生一个主次分明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实施——怎样教
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组织什么样的材料,经过怎样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知识有机的组织起来?
比如,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提问、有效的倾听,需要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效果——教得怎么样
通过学习,学生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渗透了哪些思想方法?在哪些能力上有了新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为什么这样教
教材概念和例题或者文本的本质是什么,价值何在?我的教学行为有效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吗?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具有引领性和指向性?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运用是否有效?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
二、有效性的思考
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一)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性学习
1.学习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2.是否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
3.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设计中是否只关注了教师怎么讲解,还有没有关注到学生怎么进行相关的学科活动?
4.学习的过程是否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二)教学设计是否有效
1.是否了解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找准教学的起点,优化教学设计.要认识到重点要向学生呈现什么,点的选择要准确:要有深度,要有力度,要有广度.
2.研究课标,分析教材,整合筛选,用好教材,优化教学目标.
3.处理好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抓好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4.把激励、竞争与合作引进课堂.
(三)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
1.教学理念——变传统为现代;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教学进程——变预设为生成;教学氛围——变专制为民主;教学方式——变灌输为对话;学习体验——变枯燥为情趣;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一定要是教师自己演变,是在每一堂课中,而不是在某一堂课中.
2.关注课堂细节
突出的教學重点、鲜明的难点突破、明确的主体意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氛围浓郁、教学语言的吸引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成效,知识与能力携手、教学进程波浪发展,课堂评价的明晰,学习过程方法的指导等.
现象例析:
(1)问题一出,小手一举,你思考了吗?
我来!我会!背后隐藏着什么?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明了什么?
冷静的思考为什么不见踪影?课堂上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
不要鼓励学生的浮躁!
(2)观察,内涵有没有被简单化?
发现结论的周期需要多长时间?一次观察=偶然发现?偶然发现≠科学规律!观察活动≠培养观察力!为了收集证据而观察;为了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目的越明确,观察就越具体.
(3)交流时,为什么还在忙碌?
别人汇报时,其他人应该干什么?静下来—听进去—说出来;互动—互动—互动;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及时推广!学习在此产生,智慧在此碰撞.
(4)答案,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我们警惕了吗?当引导出正确答案的时候,科学吗?宁要错误的真实,不要正确的虚假.学生的答案我们真的懂吗?是否存在成人思维和儿童思维的差别.重要的是在思考,以及思考的方向,而不完全是得出什么结论.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思维价值!
(5)指导的语言达到什么程度?
问的目的——让学生内在的思维显现化;问的方式——交流的、情感的、认同的、鼓励的;问的细节——在疑惑之处提问;在忽略之处提问;在模糊之处提问;在碰撞之处提问.对指导性语言的要求——具体到动作和操作的层面.
(6)课堂问题的设置合理、有效吗?
问题是否随意,是否明确,能不能够唤起学生的思维?导入新课——问题是否简单有效;引领探究——问题是否开放有度;巩固深化——问题是否促思有方;总结延伸——问题是否全面有序.
(7)小组合作学习是走形式吗?安排的内容是否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是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是否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是否是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的内容.
在实施上是否传授了学生基本的合作技能;建立了合作的群体;合作前有独立的思考,有清晰的要求,明确组员的责任,是否避免合作小组成了“避风港”.
解决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这需要我们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继承离不开创新,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
我们应全方位地审视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风风火火探求的同时多一份理性,以防“穿新鞋,走老路”,也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