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黄泛区
2018-01-02
刘邓大军越过第一道拦路虎——陇海铁路后,又面临着第二道屏障——黄泛区。1947年8月15日,刘邓中路大军离开到达商丘鹿邑县境。
姚玉荣至今还记得刘邓大军经过鹿邑时的情景。
当时的鹿邑县县长叫魏凤楼,当年他为解放军组织队伍的时候,没有枪没有炮的,非常困难。他找姚玉荣的丈夫罗永年商量:“罗师傅,咱们这儿拉队伍的没有枪没有炮,人家都需要长炮大刀,你可要给我们弄一些啊?”后来罗永年就给魏凤楼打了六七十把大刀、长炮。魏凤楼拿到大刀长炮说:“等以后有人补偿你给你钱,只要我在一定不会欠你钱的。”罗永年说:“要什么钱啊,我们罗家给咱们鹿邑县的革命,算是也做出点贡献。”
周口淮阳李楼村村支部书记孙方轩说,他们当地至今流传着“西瓜兄弟”的故事。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途径淮阳李楼村,村里有姓李的弟兄两个,都靠种西瓜过日子。老大的瓜地在村东的大路旁边,老二的瓜地在村西南的大路旁边。两块地的西瓜都长得很好。国民党反动派路过老大家的瓜地,只剩下满地的瓜皮和瓜子。晋冀鲁豫野战军来了,他们从老二的瓜地经过,竟然秋毫无犯。
随军记者还写了一篇战地通讯,叫《西瓜兄弟》,刊登在新华日报上。后来,这篇通讯被选入小学课本。
接着,刘邓大军又向沈丘沙河北岸黄泛区挺进。黄泛区又称“新黄河”,是1938年蒋介石为阻挡日军西进,“以水伐兵”,下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造成的。当时,汹涌的黄河水裹挟着大量泥沙一泻千里,将所经过的地方都淤为平地。豫东地区一片汪洋,变成了“黄泛区”。
现年90岁的武军当年是二野一纵二十旅旅部的政治工作队员,主要的任务就是写标语、宣传、打扫战场(抬担架收病号)。
部队分为三路,8月16日晨,第一纵队主力进入黄泛区。敌机来回轰炸,枪炮密集掃射。当敌机飞来时,部队迅速隐蔽在行进道路两边路沟里和低洼的坑中。敌机飞过,部队又继续前进。炮兵辎重行动不便,解放军光着膀子、卷着裤腿,在淤泥污水中推的推、拉的拉、扛的扛,艰难行进。
“三八式野战炮必须用5头牲口才能拉动。”武军给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场景,“装有武器弹药的200辆军械车,通过黄泛区费尽了周折,每辆重达1500公斤的大车,前面用牲口拉,后面用人推,稍有不慎,陷进泥里越陷越深,再也拉不出来。可以说,过黄泛区是生死一线,弄不好就会全军覆灭。但天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勇的解放军,他们硬是泥里滚、水里爬,扔掉盆盆罐罐……最终,他们艰难涉过黄泛区,雄赳赳气昂昂地兵临沙河。说实在的,刘邓大军过黄泛区,不亚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在武军的记忆里,人身上弄得都是泥巴,“跟泥猴似的”。
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的杨国宇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没有到过黄泛区的人,是很难想像这里的情景的。这里虽然已成了一片死水,但还是一片汪洋……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尽是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