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心向党永守初心

2018-01-02杨晨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南京军区邱少云首长

杨晨

2017年9月,深受人民敬爱的老红军、原二炮司令员、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为了缅怀这位为党为人民创建不朽功勋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追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品格风范,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曾经在向守志司令员身边先后工作过14年的司立刚秘书,透过司秘书的讲述,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这位革命老人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与光辉的情操品性,内心被深深的感染与触动,景仰之情令我们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组织两次

派我到向老身边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司立刚作为一名战士,被组织安排在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上将身边工作,担任警卫员。七年后,由于提干上军校,司立刚惜别了朝夕相处的老首长。2012年8月,南京军区考虑到向老年纪一天天大了,为了更好的保障向老,决定让向老非常了解、又十分认可的司立刚回到首长身边,担任秘书一职。终于能够回到阔别多年的老首长身边工作了,司立刚的心情十分激动。

此时的向守志老将军,已经年满95岁,但是他人老心却没老,经常性地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有时还为党分忧,为军队和地方的建设献计献策,贡献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践行着一位优秀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奋斗终身的誓言。司秘书谈到,“这一次,我作为秘书在向老身边整整陪伴了六个年头。这些年,我跟随首长身边工作学习,陪护首长,确实又对首长有了更多的了解,增添了太多的感悟,可以说,向老身上的闪光点太多了。”经过一番仔细的提炼,司秘书向记者道出了向老带给他最突出的感受:“向司令对党对军队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与革命情怀确实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淬炼出来的。他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是无比坚定的,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这点。”

高尚的思想境界

作为一名老革命家,向老对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始终怀着殷切的期待,晚年的向老总是对祖国方方面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表示赞赏。国家在前进中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他也会积极思考。司秘书说,他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前年向司令还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署名文章《我为伟大的党点赞》,充分肯定习近平及党中央、中央军委在国家和军队建设中的成就;向老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治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他还特别关心老少边穷地区脱贫和弱势群体的生活。这也体现出向老始终如一的共产党人本色。

向老一生中,有许多经历令人十分敬佩。司秘书重点例举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产主义信仰坚定,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向老不满17岁就参加了红军,不满20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战火中为党为人民英勇奋战、冲锋在前、九死一生,立下了赫赫功勋。“战争结束后,向司令经历着坎坷,历经三起三落。其中在文化大革命當中,刚刚担任二炮司令员的向守志被错误打倒,在牛棚中一关就是将近六年时间。他对人生当中经历的这些难以忍受的挫折与灾难,从来没有跟我们提及过,更没有听到他为此怨天尤人。”司立刚说。司秘书不无感慨:这真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革命者情怀。在现实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在地位、待遇、升迁方面稍微有点不公平就会大发牢骚,甚至可能使自己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可向司令却总是能够看淡这段经历,在随后的工作中更是从未因此出现过半点的不良情绪。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情怀是溶在血液里,刻在骨子里的。

二是学习的精神令我们年轻人都感觉自愧不如。老人家参加革命之前上过四年私塾,当了两年红军后参加抗大学习,也在部队边打仗边学习,后来能够成为二炮也就是中国火箭军的奠基人,担任西安炮兵学院(二炮工程学院前身)的院长,这与他平时非常注重学习和积累是分不开的。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每天坚持五六个小时的学习也是铁打不动的,这对于一个近百岁的老人而言是不容易做到的。上午,向老先听广播,然后看十几份订阅的报刊,十一点的时候会让警卫员把当天的网上新闻读一遍,下午练书法,看书,晚上看新闻,这一系列的学习安排,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党中央开全会,或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出台,他都要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三是向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不管是担任领导职务还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向老决不允许子女和工作人员打着他的旗号办私事。向老生活上非常艰苦朴素、先人后己,上世纪80年代,部队情况稍微好一点,从德国进口了几辆奔驰轿车,配备给大军区正职干部,向老优先考虑其他老同志用,然后自己再配备;军区管理局提出给向老调一栋大一点相对新的房子给他,也被他一口回绝。他住的天竺路15号院,不是很大,房子也很陈旧,可一直到逝世,向老都住在这里,家里面用的沙发还是上一个住在15号院的领导留下来的,向老在这里住了40年,还不知道前面人用这沙发用了多少年?

向老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对执行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不打半点折扣。向司令1978年调南京任南京军区副司令,组织关系落在人防办党小组,他积极参加党小组生活,定期向支部书记汇报。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直到后来走不动了,每年还向组织做书面思想汇报,南京军区也对他的汇报非常重视,每年都将他的思想汇报刊登在《人民前线》上,印发给军区二级部以上领导学习。他的每次思想汇报非常客观,认真剖析自己的思想、生活、学习,毫无保留地向党汇报,始终以普通党员要求自己。向老缴纳党费非常准时,每月第一天交党费铁打不动,没有迟过一天,党员的意识、义务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头脑中。

向老与夫人张玲都是老革命,工资待遇也都不低,但老人家一生却基本没有积蓄,甚至经常会出现寅吃卯粮。老人从来没穿过好衣服,1989年出国访问,组织上要他带件便衣,这样他才买了一身西服。虽然向老夫妇自己非常节俭,却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有大灾大难时向老夫妇一定会康慨解囊。1998年抗洪期间,向老的钱捐完了,就临时向工作人员借钱,第二个月再还,同时,他还发动和要求子女捐款,子女在他的感召下纷纷响应,争相捐款捐物。endprint

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

坚定

“他对革命的情怀,对党的理想信念也是能从具体事情上反映出来的。不管是否还在领导岗位,党、军队、人民的利益对于他来说永远是高于一切的。”司立刚说。他接着谈到,当党和国家遇到大事,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向老总是夜不能寐。司秘书回忆在向老身边工作经历过几次比较重大的事件:

1989年,向守志上将是全国全军第一个站出来拥护党中央“平息暴乱”决定的军队高级领导干部,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种老革命家大无畏、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后来,江泽民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向守志当时对上海市委的支持,赞扬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冷静、清醒。“八九动乱”期间,上海相对于其他许多地区显得安宁许多,这也得力于当时向老和南京军区给予上海市委精神上的鼓舞和实质上的维稳支持;

日本“购买钓鱼岛”闹剧发生后,向司令针对日本这一严重挑衅给胡锦涛主席打电话,向当时的军委领导班子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提出了强硬的解决方案,军委给予高度评价;

向老是十三届中顾委委员。中顾委撤消后,五年一届的党代会召开都会邀请向老参加,每次参加这一盛会,他都会对军队建设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建议。去年,他还对加强党的建设若干规定提出建议意见,对反腐工作,对从严治党、从严治军,都提前做了一些思考和准备,付出了心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生敬仰老一辈革命家

直到晚年,向老对于我们党、国家、军队的缔造者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深怀敬仰。司秘书回忆,在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之际,有人请向老题写纪念诗词,我帮他起草上款,他看后立刻跟我们讲,毛泽东名字可不是谁都可以直呼的,随后他把我手中草稿上毛泽东三字改成敬爱的毛主席,落款为向守志敬题。此外,对于周总理、朱德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纪念活动,向老都会虔诚敬仰地题词,以表内心的崇敬与爱戴。

罹患癌症却笑对病魔

司秘书对记者说,2013年5月,首长查出患有肺癌后,南京军区党委首长非常重视,首长的子女也很担心,我们工作人员也是小心谨慎,感觉癌症对首长是个打击。但看首长却没有一点思想压力,照常工作学习,该做什么做什么。用他的话说,战争年代打仗没给我打死,文革没把我斗死,现在快一百岁的人了也够本了。

他对战胜疾病非常乐观,非常客观科学,也很有勇气。他按照醫生的要求配合治疗。药物反应造成他头上长疮,身上奇痒无比,尝试多种止痒药都没有效果,他靠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只有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老革命前辈才有这样的毅力。平日里,你看不出他是个病人,他还经常教战士唱革命歌曲,他还说,一首歌就是一堂政治课,他还问战士们现在唱什么歌,让战士们把现在新的军歌教给他唱。他还特别喜欢回忆毛主席诗词,每次背的时候慷慨激昂,意气风发。

做人谦虚低调却赢得更多尊重

司秘书讲道:老人家为人处世谦虚低调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老人家身居高位,他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可却从来不会倚老卖老,为人处世,谦虚仁厚且有求必应。向老家的许多来访者都是慕名而来的老百姓,有的是老区的群众,有的从未谋过面,但只要来到家中的到访者,向老一律平等相待,笑脸相迎,客人走了他都会起身相送,一直送到门口。

向老从来不搞特殊化,有次参加活动回来对我提出了批评:一是席位卡上不应该写"首长"两字,要写名字。习近平主席开会都写名字,我们当然也要这样做,决不能搞特殊。二是照相的时候,别人都是站着,考虑首长年龄太大,司秘书搬了把椅子请首长坐下拍照,可首长却说这样不好。“要坐大家都坐着,要站着大家都站着,否则我对人家不尊重。”听到首长的教诲,我感慨非常多,后来我还为此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都是我这秘书没有把好关。”按照向老的话讲,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要相互尊重,首长的这些话也对我的为人处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此外,向老在给别人写信时,无论对方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对对方称呼一律用您……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尊重他人的美德涵养。 向老自我放低姿态,却更加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心系国家 关爱人民

向老晚年离休后“离”而不“休”,继续为社会奉献余热的事迹十分感人,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成长、社会慈善事业以及老区、家乡建设,他都倾注了巨大的关怀和心血。 司立刚说,首长的一生是闲不下来的人,离休后,他还经常为他人办好事实事,帮助军队干部转业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帮助军队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他每年都会积极找当地党委政府去协调相关事宜,由于向老德高望重,地方党委也大多给予支持,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向老离休后热心社会公益,社会兼职非常多,很多公益单位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想尽办法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司秘书谈到,退下来后向老肩上的责任担子一点不轻,由于老人家是老红军、开国将领,又是高级领导干部,身经百战,每年请他作报告、讲党课、采访拍摄历史记录片这样的任务非常多,有时一星期接待三次这样的活动。这对一位百岁老人来讲身体上吃不消。2013年向老查出有肺癌,我们尽量减少他接受采访和各种活动。老人家看出我们的想法以后专门跟我讲,“小司,经历那一段历史的人大部分都不在了,那段历史我们经历者不说谁也说不清了,我们累一点没关系。”

向老头脑清醒,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可身体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中央电视台为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制作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跟我联系希望向司令接受采访,我跟首长汇报了,建议提供资料但不接受采访。可老人家坚持接受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向老一直都在咳血,由于肺癌的原因导致他的呼吸特别费力,不停地咳嗽,但他特别要强,不让人看出自己病痛的样子,始终保持声音洪亮,表述清晰,每次采访对他来说都是体力上的考验,采访结束后回家就倒在床上两三天缓不过来。为采访的事情,我们也伤透脑筋。可向老有时还会主动找电视台要求采访,有次他听说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邱少云,他十分愤怒。由于自己是邱少云所在部队志愿军44师的师长,对于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有发言权。他与江苏电视台一起制作了一档节目,讲了整个战斗指挥过程,介绍邱少云攻打的391高地是敌方嵌入我方的制高点,如果不拔掉对我军的威胁很大,邱少云所在部队按要求隐蔽接近敌人,不幸被敌人的燃烧弹烧死。当时不是他不知道疼,是因为邱少云严守战场纪律,不愿因为自己暴露导致其他战友伤亡,战后向司令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看过,发现他的两只手都插在泥巴里,由此证明,邱少云是忍着巨大痛疼而牺牲的。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非常好。

淡泊名利 令人钦佩

向司令一生有着崇高的境界,对金钱和地位看得非常的淡,他虽身居高位,却从无当官的欲望。司秘书讲,上世纪60年代,首长结束军政大学学习后,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希望调他到武汉军区当参谋长,如能赴任将晋升大军区副职,可他毅然决然选择到西安炮兵学院当院长。

“文革”一开始,向首长只当了43天二炮司令员就被打倒,结束六年牛棚生涯后,组织还让他继续到二炮当司令,可他却说我被关了这么多年对现在部队的情况不熟悉,能否当个副司令员?后来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军委依然坚持让向守志担任二炮司令员。首长经常给我们讲,当年参加红军就是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每次冲锋陷阵时从来没想着自己能活着下来。既然生死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都无所畏惧,那么个人进退、利益就显得无所谓了。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向老逝世后,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以不同形式表示了哀悼和慰问,向老生前的老战友、老部下和家乡人民表达了无限的怀念之情。

向老去世以后,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同志以及难以数计的人民群众对老人家的去世表示了深切缅怀,党中央、中央军委也非常重视。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中共十八届中央常委和多位中共中央老常委、老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各军兵种、各大战区的有关领导,都对向老的去世表示了沉痛哀悼。首长工作过的单位、革命老区的代表,战斗过、解放过的城市政府、百姓也都前来悼念慰问。遗体告别仪式举办当天,南京军区善后办准备了1500朵白花可还是远远不够用,南京市民自觉来给向老送行,各地的挽联唁电诗词达数百幅。人民对于向老的爱和怀念是发自内心的,而向老也把自己的大爱无私地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中国人民,直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最后,司秘书对记者谈到,向守志首长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一定会长存于世,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辈们无穷无尽的楷模榜样力量;而他的境界与作风,他的无私与无畏,他的朴素与谦逊,他的大爱与恩泽,也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与怀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京军区邱少云首长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家有『首长』
爱丁堡夏洛特广场首长酒店
《家》:激流奔腾年代的一首长歌
铁血丹心耀东南
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