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黄河的较量

2018-01-02

时代报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刘邓防线弱点

时任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河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河南省出版局局长的乔建元是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随军记者,90岁高龄的乔建元曾出版过《回眸》一书,详尽地记述了他的随军生涯。在他看来: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黄河战略”的建构,国共两党即围绕着堵口与复堤、围攻与突破,展开了激烈而又影响深远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刘邓大军一举渡过黄河,使蒋介石的“黄河战略”陷入崩毁的危机。

作为当年的随军记者,黄河样貌乔建元早已烂熟于心。黄河中下游自然伸展的“乙”字状,使中共各解放区形成了一分为三的态势:晋冀鲁豫区被分割,中心处于黄河以东以北、“乙”字形的中部,南北机动之路被河水阻隔;陕北、山东区则分别处于黄河以西以南、“乙”字形的两侧。滔滔黄水犹如在三者之间开掘的天堑,增加了相互联系呼应的困难。以此地理形势为依托,蒋介石调整了其军事部署:依靠黄河天险,在自风陵渡到济南约千余公里的正面以少数兵力沿河布防,对晋冀鲁豫刘邓部队取守势,调重兵于陕北、山东两端,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将中共部队挤压于“乙”字形中部。此亦即蒋介石集围攻于一体的“黄河战略”的真正意图。.

黄河帮了蒋介石的忙,但也暴露出其战略弱点。他以水当兵,认为黄河天险抵得上“40万大军”,在千余公里的黄河防线上只部署了24个旅,且中原和江南纵深亦少机动兵力,十分空虚。这种腰细腹空的哑铃式战略,无疑给机动中的刘邓部队留了一个可乘之机。正如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所言:“在山东和陕西之间,蒋介石把自己的中路河南暴露出来,好像把长江流域自己的老巢大开门户,邀请共产党进去似的。”这是蒋介石的致命弱点。而中共中央也看准并紧紧抓住了这一弱点,调整全盘部署:令山东、陕北两端部队全力引诱国民党向两冀伸展,充分突出其中间的弱点;同时令刘邓部队加紧休整准备,伺机突破黄河,砍断哑铃把。

时机终于成熟。1947年6月30日,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12余万人在东起张秋镇、西至临濮集150余公里的宽大正面多路出击,一举突破黄河防线,迅速插向敌人侧背。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一夜之间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时年,濮阳范县人房继科13岁,他隐约记得,当时为了迷惑敌人,造船厂一般都有两个船坞,一明一暗,明的放上小船,是故意让人看的。为把新船和调集来的旧船运至渡口隐蔽,免遭敌机轰炸和黄河南岸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分子破坏,沿黄河军民从渡口向附近村庄的树林开挖引河,同时又在引河崖上挖船坞,把所有收集的船只藏在里面,上面覆盖树枝、稻草。大船造好后下水时,为躲避飞机轰炸,船插柳枝,人戴柳帽。

這是蒋介石及其美国顾问没有料到的,一时间惊恐万分。国民党陆军总部参谋长李宝奇在日记中写道:“余月来最担心之情况,今日出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邓防线弱点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激战汝河
抢渡沙河
小平找牛
跨越陇海线
没有弱点和两个弱点
筑一道抗“毒”防线
没有弱点的前锋
防线上有多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