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人的餐桌

2018-01-02晏屏

好日子 2017年12期
关键词:餐桌上餐桌国学

晏屏

— 1 —

之宜一直念念不忘家里那张餐桌,虽然只是一张很普通的木餐桌,但餐桌上全是温暖的记忆。

四方形的桌椅,若是逢年过节或者来了客人,把下面的木板支起来又变成了面积更大的圆形餐桌。那时居住面积不大,很多人家里的餐桌都是折叠的,但妈妈从未把餐桌叠起来,相反,还摆在一进门最中间的位置。那张餐桌经常变换,几乎成了家里一件漂亮的摆设。

妈妈经常去老街淘来各种各样的布料,自己在缝纫机上加工,有时缀上一条流苏,有时和其他布艺拼叠;有时沿着下边扎一圈漂亮的花边。大大小小的红色、蓝色、绿色方形格子;密密疏疏的条纹图案;植物花卉、棉麻手工,之宜记得餐桌上的桌布经常会换。夏天多是清亮的白色、蓝色系;冬天是纯棉的红色、棕色。

餐桌上永远摆着一瓶花,也不是很名贵的,都是应季的一些小鲜花,有时只是阳台上自家盆里种的一朵月季或芍药剪一枝插下来,夏天卖莲子的老人从荷塘里带来的几朵荷花或者春天窗前的槐树开了花。还摆着一些应季水果,秋天煮好的板栗,冬天煨好的红薯。

放学回家,之宜也在这张桌子上写作业,妈妈在厨房炒菜,爸爸在沙发上看报纸。饭后收拾干净,妈妈在餐桌旁边织毛衣、绣花;爸爸在桌上练字。

爸妈对自己的很多教育,都与餐桌有关,比如吃饭时候一定要坐姿端正,把碗放到自己面前;筷子不能随意搅动碗里的菜;要替爸爸妈妈先盛饭,如果有老人和客人在场要先给他们盛好饭,饭不能盛太多,也不能太少,盛好后双手捧上;吃饭时不能大声咀嚼。

之宜的妈妈一直说,一个女孩子的教养就在餐桌上,一个在餐桌上养成习惯的孩子,一生不会过得太差。

— 2 —

长大后,之宜总是习惯通过餐桌行为来观察别人,上大学时,有个对她很有好感的学长,成绩优秀、外表帅气。第一次在学校外面餐厅吃饭时,之宜就注意到他吃饭总是“吧吧吧”地发出声音,喝汤也是“呼呼呼”,因为这点,两个人始终无法走近,虽然也不是什么缺点,但之宜觉得很介意。

很多人一起吃饭,总是把桌上的菜转到自己面前的人,或者哪个菜好吃就不停地转动餐桌,之宜也看不习惯,再深入接触后发现这样的人的确比较自私。

吃相好很重要,之宜记得和老公宋思第一次见面,那时他还只是个陌生人,他们在同一个创意园区上班,一天加班,到园区食堂吃饭,人不多,她注意坐在旁边的男生,即使只是食堂餐,也吃得很好看,桌面干净整齐,一条鱼骨啃得非常完整地放在餐巾纸上。

后来,每次都格外注意他,发现每次吃过饭都会把桌子收拾干净,餐盘放到清洁工人那里。他穿的白衬衫从来没有过污渍,吃饭时总是腰身挺得笔直,坐得端端正正。

他们第一次约会是去他的单身公寓做饭,他一个人也能认真吃饭,不过五十平米的小房子,有好几个餐桌,都是他自己创意的,书柜旁边一块可以嵌入墙壁的椭圆形木板,随意拿本书就能在这里吃顿饭。储物柜旁边一块木板能够打开,支撑起来,拿两把椅子就能就餐。他的书桌打开来是一个可供四五个人吃饭的餐桌,很巧妙地设计了放木碗木筷木勺的地方,合上就是一整块木板。

宋思是做设计的,动手能力很强,那时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但最大的梦想是做自己的家具品牌。

之宜说:“不如我们就从餐桌做起吧。”他们删繁就简、去芜存精,选择做家庭餐桌,适合两个人和四个人吃饭的餐桌。

宋思也和之宜一样,从小爸妈就格外注重餐桌习惯的培养,餐桌在他心中有着很多童年和家人的温暖记忆。

一个很小很纯粹的餐桌品牌,也没实力去做什么推广,他们在网上售卖,也接受用户自己的设计需求订单,之宜做了一个公众号,写一些小时候餐桌的故事,或者分享各种各样的餐桌故事。通过一些设计、美学、生活类公众号平台的转发,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用户,有时,他们写来自己的故事,告诉之宜小时候餐桌的样子,或者理想餐桌的样子,希望宋思能帮他们做一张这样的桌子。比如有个从小在四合院长大的女孩,后来胡同拆迁了,她家搬到了楼房,特别怀念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坐在枣树下吃饭的时光,宋思设计了一张细长腿的餐桌,像伞一样收拢,打开后如树冠,四张小椅子,立在桌子旁像四颗熟透的枣子。

这样的沟通和工作,让之宜和宋思觉得很有成就感,小时候的一些习惯也许影响了做人的很多行为方式,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的一项事业。

— 3 —

有了孩子之后,之宜也很注重在餐桌上培养孩子,她觉得不管时代怎么进步,那种传统的东西不仅不需要变化,更需要继承。现在很多家庭不仅不注重这些习惯,大人也不在意。孩子吃相不好,大呼小叫,更谈不上什么餐桌礼仪,有时去外面吃飯更是这样,有孩子的餐桌总是显得特别闹,打架、斗嘴、呵斥,或者爸妈相互刷手机,孩子也一起看手机、玩iPad。

有一次,之宜带孩子去上一个国学课程,课后和老师聊起餐桌习惯问题,双方一拍即合。中国从古至今都有一些严格的餐桌礼仪,不能把这些餐桌教养丢失。

经过一番策划,之宜和那位国学老师写了一个餐桌小故事,带到国学课上去讲,再带上他们的餐桌到课堂上布景,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参与,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打动人心的表演让这个餐桌故事很受欢迎,家长孩子都觉得受益匪浅,这个节目就一直作为那个国学学校的一项展演。

之后有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看了觉得很好,联系了一些做儿童戏剧和节目的演艺公司,一起深化推广,还开发了很多故事。

之宜慢慢地推行她的餐桌亲子教育,接触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人士,给了她很多方向与启发,她正在筹划自己创业去做些与餐桌教育和美学相关的事情。

儿时,都会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之宜说当科学家这类宏大的梦想,她好像从未有过,但是妈妈有一句话对她影响很深,一个人可能很有学识,很有才华,但是,习惯一定是伴随并且影响一生的。

她觉得自己的餐桌习惯就是这样,不仅是伴随了一生,还成全了她的爱情、婚姻与事业,可以说她将以自己的习惯过一生。

猜你喜欢

餐桌上餐桌国学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垂”改成“掉”,好不好?
《春天终将到来》《金色餐桌》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大餐桌,小小船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察言观色
鲜花“盛开”在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