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明城墙外郭十八城门述考

2018-01-02朱明娥

江苏地方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桥仙鹤城门

◎ 朱明娥

南京明城墙外郭十八城门述考

◎ 朱明娥

关于明代南京城墙的城门,在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书中提到的“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南京民间简称为“里十三,外十八”。其中“里城门十三”指的是京城13座城门,“外城门十八”指的是外郭城门。因京城13座城门——即东面朝阳门,西面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北面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南面聚宝门、通济门、正阳门,历来没有争议,故本文不加赘述。而关于外郭城门的数量、名称,历来说法不一,现作一辨析。

一、外郭修建时间

外郭,又叫外城,俗称土城头。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庚子,置京师外城门。”即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京城外围建造外郭城墙。外郭周长一百八十里(实际约60公里),西北据山襟江,东南阻山带岗,逶迤曲折,形成一个不规则的菱形。据明朝陈沂(1469—1538)《金陵古今图考·国朝都城图考》记载:“外郭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山控野……周一百八十里。”它将幕府山、狮子山、清凉山、马鞍山、雨花台、紫金山等重要山丘以及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等重要水域甚至大片的农田全都包罗在内,同时还将太平门外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中央机构包罗在内。外郭城墙在大多数地方都是依据自然山丘地形用土夯筑垒砌而成,只有在重要的具有标志性的城门位置才用砖石砌筑,所以南京的外郭俗称“土城头”。外郭城墙直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仍未彻底竣工。(图1)

图1 明应天府外郭门图

外郭城墙环绕在京城周围,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描述道:“第三重和最外层的墙是不连续的。有些被认为是危险的地点,他们很科学的利用了天然防御。很难确定这重墙四周的全长。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两方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遇到一起。这座墙将可提供该城如何庞大的一个概念。这重墙内,有广阔的园林、山和树林,交叉着湖泊,然而城中居民区仍然占有它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目睹,人们简直难以相信它,然而仅仅该城的警卫就有四万名士兵。”

二、外郭修建的原因

关于外郭城墙的修建原因,在南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当年南京城修好后,朱元璋颇为得意。有一天,他带着马娘娘和众皇子登上紫金山,欣赏他的杰作。在山顶上,第四子朱棣信口说道:“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到紫禁城。”朱元璋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阴沉,默不作声剥了个橘子递给朱棣。回宫后,马娘娘交给朱棣一个包裹,对朱棣说:“今天你揭穿了父皇的秘密,父皇给你橘子吃的意思是要扒你的皮抽你的筋,赶紧逃命去吧!”就这样朱棣逃到了北京。而朱元璋见朱棣走了,也就不再追究。他左思右想,觉得朱棣说的在理,于是下令修筑了外郭城墙,将紫金山包进城内。

姑且不论这则传说的真实性如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朱元璋修筑外郭城墙主要是出于军事防御目的,把南京城外的一些制高点全部囊括在内。

南京外郭城墙的平面布局突破了我国都城传统的方方正正形状,从军事防御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使城墙蜿蜒在自然山水之间,所以呈现的是不规则的菱形。

三、外郭城门的数量、名称

关于明朝南京外郭的数量、名称,史料记载不一,专家们说法也不一致。

(一)史料记载

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史料分述如下。

1.15 门说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九月敕修的《明太祖实录》卷201“洪武二十三年(1390)”记载:“庚子,置京师外城门驯象、安德、凤台、双桥、夹冈、上方、高桥、沧波、麒麟、仙鹤、姚方、观音、佛宁、上元、金川,凡十五门。”此书系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开始编纂。

2.16 门说

洪武二十八年(1395)成书的《洪武京城图志》记载的南京外城门有16个,即“沧波、高桥、上方、夹冈、凤台、大驯象、小驯象、大安德、小安德、江东、佛宁、上元、观音、姚坊、仙鹤、麒麟”。此书系朱元璋下令编纂。与《明太祖实录》相比较,多出小驯象门、小安德门、江东门,少了双桥门、外金川门。

明朝陈沂(1469—1538)《金陵古今图考·国朝都城图考》记载:“外郭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山控野,辟十有六门。东五,曰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南六,曰上方、夹冈、凤台、驯象、大安德、小安德;西一,曰江东;北三,曰佛宁、上元、观音。周一百八十里。”陈沂说有16门,但文中只出现15门。与《明太祖实录》相比较,多出小安德门、江东门,少了双桥门、外金川门。

清朝初年张廷玉修纂的《明史》卷40《地理志》记载:“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周一百八十里,门十有六:东曰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双桥,南曰上方、夹岗、凤台、大驯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曰江东,北曰佛宁、上元、观音。”

3.18 门说

明朝顾起元《客座赘语》卷6《外郭门》写道:“(南京)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山控野,辟十有六门:东南北六,曰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上方。西南六,曰夹冈、双桥、凤台、驯象、大安德、小安德。西一,曰江东。北三,曰佛宁、上元、观音。周一百八十里。此《京城图志》所载也。今俗云‘里十三,外十八’,西又有栅栏门二,一在仪凤门西,一在江东门北,共十八门。”这是南京最早的18门记载。较前述15门、16门,新出现了两个栅栏门,但作者未说明这两个栅栏门的建造时间。

明朝陈沂(1469—1538)《金陵古今图考·国朝都城图考》一文前面的《明都城图》上,标出了外郭18座城门,即江东门、驯象门、小安德、安德门、凤台门、双桥门、夹冈门、上方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以及江东门北的栅栏门。(图2)

图2 《明都城图》中的18座外郭城门

明朝万历年间徐必达领修、施沛等人协纂《南京都察院志》卷24《职掌十七》记载的“外十八门关”依次是:江东门、驯象门、安德大门、安德小门、凤台门、双桥门、夹冈门、上坊门、高桥门、石城关、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城门名字——“石城关”。(图3)

(二)专家观点

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对于明朝外郭18座城门数量没有歧义,但是,对于外郭城门名称和建造时间观点并不一致,其原因是历史文献记载相互之间有出入,尤其是《南京都察院志》这一部记者南京城墙最为详细的文献长期以来被束之高阁,难得一睹真容,导致看法不一。

图3

图4

蒋赞初《南京史话》一书认为:“朱元璋又于1390年下令建造外郭城。……从东郊的麒麟门起,向北经过仙鹤门、姚坊门(今尧化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直到江北的外金川门;从麒麟门往南,经过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和栅栏门,也止于江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南京有‘外城门十八’。”

季士家《明清史论集》一书认为,明朝外郭只有十六门:“门十有六:东曰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双桥,南曰上方、夹岗、凤台、大驯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曰江东,北曰佛宁、上元、观音。”“加上清代新开的栅栏、外金川二门,合计十八门。”与蒋赞初先生的相比,季士家先生的文中少了一个小驯象门,多出一个双桥门;并且将其中的栅栏、外金川二门建造时间划到清朝。

杨国庆《南京明代城墙》一书认为明代初年开辟的外郭城门有16座,即“沧波、高桥、上方、夹冈、凤台、大驯象、小驯象、大安德、小安德、江东、佛宁、上元、观音、姚坊、仙鹤、麒麟”,“明代中晚期,又在外郭北面和西面城垣上,分别增辟了外金川门和栅栏门,构成了18座城门”。杨国庆先生提出的城门名称与蒋赞初先生一致,但是将外金川门和栅栏门的建造时间划到明朝中后期。

杨国庆、王志高《南京城墙志》一书考证认为:“明初南京外郭实际存在并得到认可的城门,合计18座:江东、大驯象、小驯象、大安德、小安德、凤台、双桥、夹岗、上坊、高桥、沧波、麒麟、仙鹤、姚方、观音、佛宁、上元、(外)金川。其中,朝廷正式派兵驻守的城门有16座(大驯象与小驯象合为一,大安德与小安德合为一),位于外郭与京城城垣之间‘丁字墙’的双桥门,也被列入外郭之门。”杨国庆、王志高先生增加了一座双桥门,减少了一座栅栏门,并认为栅栏门是临时开设的。

四、明代到底有多少座外郭城门

那么,明朝外郭城门到底有多少座,又叫什么名称呢?

结合前面引述的史料,尤其是迄今为止记载明代南京城门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珍贵文献——明朝万历年间徐必达领修、施沛等人协纂的《南京都察院志》,可以确定明朝南京外郭城门有18座。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明朝“外十八门关”的具体情况,现按原文顺序摘录如下(图4):

江东门

南边城垣六十丈,至堂子巷河止;北城垣九十丈,接石城关界。城楼一座,垛口三十座,官厅一座,直房三间,锁钥一副。

驯象门

北至赛公桥,南至安德小门,长七百四十二丈五尺。本门阅视外城会齐之所。官厅三间,后厅三间,厢房二间,神庙一座,直房四间,锁钥一副。

安德小门

北至驯象门界,南至安德大门界,共长二百七十二丈。本门系后续添,不通要道,原无给有令牌。官厅三间,直房三间,城隍庙一间,盘诘房一间,锁钥一副。

安德大门

西至安德小门界二十丈,东至凤台门界五百丈。官厅三间,直房三间,锁房一间,锁钥一副。

凤台门

双桥门

东边起至清水塘止,计五十号,共长一百五十丈;西边至丁字墙,计八十号,共二百四十丈。大门一座,大官厅一座前后六间,每计府厂阅操会齐处所。城隍庙一座,直房一座,锁钥一副。

夹岗门

西至凤台门丁字墙一号起,东至上坊门界,共计一千十八丈。西边水洞一处,城门锁钥一副,城隍庙一座,官厅二层,直房三间。

上坊门

西至夹岗门界,东至高桥门界,共计五百五十五丈五尺。临门五丈有上坊关石桥中立,五券,官厅六间,左右茶厨房六间,春秋阅城小饭之所,直房二间,玄帝庙宇一座,锁钥一副。

高桥门

DV可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DV a波倒置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同时也增加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8]。Nicolaides[9]通过对5000例以上11~13+6周的胎儿研究认为,约80%的染色体异常胎儿发现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刘志辉等[10]研究了21例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的胎儿,发现其对染色体异常的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36.36%,准确度为 64.29%。本研究结果提示有合并上述两项软指标异常的胎儿不良结局率明显高于仅NT增厚的胎儿。

西至上坊门界,东至沧波门界,共计一千零五十丈,垛口三十七座,小关一座,设有锁钥委官二员。本门轮拨军余守把。水洞二处,官厅六间,直房一间,神庙一座,锁钥一副。

沧波门

南至高桥门界,北至麒麟门界,共计一千六百零三丈。本门系阅视外城大摆饭之所。门楼五间,官厅五间,后厅五间,厢房八间,军余直房三间,把总厅三间倒塌,城券一座,锁钥一副。

麒麟门

右至沧波门界,左至仙鹤门界,共长一千三百五十丈。城楼一座,官厅三间,直房三间,栅栏二扇,月墙一道,城隍庙一座,锁钥一副。

仙鹤门

右至麒麟门界,左至姚坊门界,共计一千二百八十丈。门楼一座,官厅三间,神庙一间,锁房三间,锁钥一副。

姚坊门

南至仙鹤门界,北至观音门界,共长一千四百九十丈。大门楼一座,大官厅三间,后厅三间,卷蓬三间,茶房二间。春秋二季阅视外城腰跕摆饭或即于本门上城。神庙一座,大水关三券。

观音门

南至姚坊门界,北至佛宁门界,共长一千六百五十一丈。门券一座,垛口六座,水洞三座,官厅三间,直房三间,土地庙二间。(图5)

图5 明朝观音门

佛宁门

倚山为廓,东至观音门界,西至上元门界,共长一千一百四十五丈二尺。城门二扇,上系坚实板枋,下系透明通水栅栏。盖本门一遇山水发动,即为出水之所,屡被冲坏。原有神庙一间,倒塌无存;官厅三间渗漏,檐墙倒塌;直房三间,倒塌无存;水洞一座,石桥损坏,盘诘房三间,倒塌无存。

上元门

北边倚山为城,至佛宁门山界原无丈尺,南边砖石城至外金川门界止,长七百一十三丈五尺。水洞一座,垛口八十座,城楼一座,官厅三间,神庙二间,直房二间。

外金川门

东城墙六百二十二丈,西水城系木栅栏二十九丈,在城河之中。门券三座,中间系成祖经由,至今不敢擅开。城垛四十一座,里外拦马墙倒塌,基址见存;东西官厅六间,三间渗漏,三间倒塌;直房四间,二间朽坏,二间倒塌,止存基址;神庙三间;水洞三券;门外盘诘房一间,倒塌无存。

图6

图7

图8 外郭麒麟门北侧城垣遗址

石城关

南至水洞城四十丈,北至圩埂城长三十七丈。官厅三间,直房三间城,隍庙一间,门券渗漏,通河水城未修补,锁钥一副。(图6)

另据《南京都察院志》卷22《职掌十五·城垣》记载:“外城石城关,城门一座,荒僻。把总官二员,军余二十名。”由此可见,“石城关”是明朝外郭18座城门中的一员。结合明朝陈沂《金陵古今图考·明都城图》,我们推测“石城关”可能就是“栅栏门”。(图7)

综上所述,明朝外郭18座城门是:西面江东门、石城关(又叫栅栏门)2门;南面上方门、夹冈门、双桥门、凤台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驯象门7门;东面姚坊

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5门;北面外金川门、佛宁门、上元门、观音门4门。

五、明朝“外十八城门”应该称作“外十八门关”

在明朝万历年间徐必达领修、施沛等人协纂的《南京都察院志》中,凡是提到外郭18座城门,几乎一律称作“外十八门关”。

《南京都察院志》卷24《职掌十七·南京兵部会典》写道:“凡南京里城正阳等一十三门,外城一十八门关,俱于各卫拣选精壮官军守把。

同书卷24《职掌十七·外城事宜》记载:“外十八门关,设有字号鱼尾令牌二面,收贮在门。江东、驯象、安德大小、凤台、双桥、夹冈、上坊、高桥门,并小水关、石城关,隶于留守前卫;沧波、麒麟、仙鹤、姚坊、观音、佛宁、上元、外金川门,隶于留守后卫。”“外十八门关,原无军器贮门,近因添设操练,每门给有弓箭器械三十余,见贮各门。”对于这18座城门,明朝政府常年派兵守卫。

因此,外郭城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出入南京的关口。如该书卷24《职掌十七·外城事宜》称“江东门”是“外廓首关,长江保障”。该书卷22《职掌十五·城垣》记载外郭城门设把总1—2员、盘诘员1—2员、士兵20—80人不等,担任守卫城门、检查出入人员和货物工作。该书卷24《职掌十七·外城事宜》结尾处作者李良栋评述道:“至门有官,官有军,昼司晨,昏严讥,察宵谨巡,缉备非常。”

令人遗憾的是,历经6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摧毁,当年的外郭遗迹大部分已不复存在,城门也踪迹难寻。然而,许多外郭城门的名称,如江东门、安德门、凤台门、双桥门、夹岗门、上坊门、高桥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今讹称尧化门)、观音门、上元门,以及指代外郭的“土城头”等,在民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依然沿用至今,成为地名中的“活化石”。(图8、图9)

明代南京城墙“外十八门关”的设置,体现了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城市建设等级次序。明朝南京外郭城门数量之多,不仅在中国城市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也是盖世无双。

图9 外郭麒麟门北侧城垣遗址远景

猜你喜欢

双桥仙鹤城门
莲花上的“不老”仙鹤
仙鹤的邀请
饶桂芳
蛇与仙鹤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失踪”的南纪门重现
阴险和仙鹤
北城门的记忆
扬州城的城门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