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前行
——部编语文教材学习使用初体验
2018-01-02张华
张 华
(含山一中西校区 安徽马鞍山 238100)
一、部编语文教材的希望与要求
1.“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部编语文教材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要求认真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次部编语文教材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编写进行的,体现了党对基础语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表明语文绝不是人人都可以教、可以随便教的学科。部编语文教材的推广,是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是国家把握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这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要有百年树人的远大抱负。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鲜明地突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诸如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举、文化传承与理解……特别强调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文编排中按照双线组合,要求“人文”与“素养”兼顾,既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要保证语文综合素养(基本语文知识,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的基本训练。
2.“守正创新”,大胆尝试新教法。
此次部编语文教材的编排,既有“守正”,也有“创新”。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后者更要重点关注。比如,部编语文教材对于经典作品的定性,它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范例,更是希望通过这座桥梁,突破学生原先狭窄的视野,领略传统文化的瑰丽,感受语言的奥秘,提升精神的境界。新教材所选文章,既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又有优美的语言文字欣赏价值。这种传统与创新兼顾的新局面,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大胆地创新。面对以上经典作品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的学习,在教法上更要有所突破、创新。在《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我们第一次接触的传统文化文章(除诗歌)是《世说新语》二则,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把它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启蒙范例,课堂中注重文言文知识的传授。但现在更应在语意疏通的基础上,不宜纠结于文言文的文体,而应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行理解与欣赏。如第一则《咏雪》,我们看到古人在良辰美景中的家庭乐事,由此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家庭社交观念。第二则中的诚信、条礼,则更有时代意义。由此可见,新教材要比以往更重视文化传承,而少些应试知识点。
二、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1.现行的评价体系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不一致,需要适当调整评价标准。
高考是当前教育的指挥棒,高考制度不变,众人“逐分”的行为就不会停止。幸运的是,当前高考已做出了一些调整与变化,从2018年起高中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科目主要考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更是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中间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鉴于此基础教育环节的评价也应有所变动才更符合时代要求。但现有的评价中最为核心的实质还是成绩,不管是师生、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最关注的始终是“成绩”。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想落实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目的,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还有一定困难。笔者所在的学校中午时间安排了一节特色课程——书法自习课,这是我校的一个特色课程,得到了领导以及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我校学生在各种书法比赛当中也屡屡获奖,但尽管如此,每当大考之前还是偶尔会出现这节课被一些“敬业”的老师占用。作为书法特色学校,这节课都会被侵占,可想“成绩”的魔力之大。
要想更好地落实部编语文教材的要求,适当调整教学评价必然会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我校对于班级管理的整体考核办法就很有借鉴意义,它不仅考核一个班级的考试成绩,还考核班级的卫生状况、文明创建状况以及各类比赛的参加情况等,如果对语文课的评价不仅局限于分数,而注重整体评价,将核心素养的内容化作具体指标,综合考量,既要求把握语文的必备知识,又要求关键能力的达成,并将其延伸到日常教学中,这样,老师们必然要做更多考量,学生自然也会更容易在老师们多方面的要求下全面的提升素养。
2.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助学系统,引导学生成为“阅读者”、“思考者”,老师要敢于“放手”。
老师因为自身的优势,对文章的解读通常要高于学生,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位“能说会道”的老师,这也曾是笔者一度追求的状态。新课改明确提出,要还课堂给学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在实际当中,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少之又少。而部编语文教材中明确提出在教材中构建完整的助学系统,明确教材不仅是老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并使用教材中的助学系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部编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练习、写作技巧点拨、阅读链接等内容都是助学系统的一部分。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利用这部分内容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部编语文教材的自身优势。
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新教材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内容做了很多优化处理,如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等相关设计。这一阅读教学体系,是“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一个延伸,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克服碎片化阅读的倾向。这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形成阅读能力,并将课外的完整阅读变成对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这一点笔者在教授名著导读部分课程《朝花夕拾》时体现明显: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案,更多的只是断章取义,介绍作品的相关背景及梗概,以应付检测,但参考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有所改变。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讲读当作范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篇目,如《藤野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等,从而全面了解那个特定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
随着新教材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编排意图必定会落地生根,“立德树人”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